侯睿哲
29歲時,梅蘭芳忙里偷閑,約幾位摯友到香山小憩幾天,既為切磋技藝,也為尋幽覽勝。有一次,他在一個幽密之處,發現一方掩映在綠蔭之中的巨石,一時興起,即在巨石上寫下一個“梅”字,又在左下方寫了“蘭芳”兩個小字,后來人稱“梅石”。當時寫字的地方山高峰險,游人罕至,并沒有被多少人發現。
過了一段時間,梅蘭芳對自己的題字深感不安:這不就是亂刻“到此一游”嗎?于是他主動找到當年擔任香山管理處主任的熊希齡認錯,連連道歉說:“未經同意就在石頭上寫字,我請求罰款或怎么處置都行。”當時熊希齡正為主管的香山慈幼院的辦學經費短缺而發愁,便靈機一動說:“現在木已成舟,光認錯已無法彌補了。就懲你在香山搞一場義演吧。”梅蘭芳爽快答應,并在演出之后將全部演出收入11000元捐獻出來,解決了熊希齡辦學的燃眉之急。現在,游人到此,導游都會風趣地介紹說:“那個‘梅’字不便宜,價值11000元!”
年輕的梅蘭芳擅自在園林勝跡上寫字,確實理虧,但他能及時反省,正視自己的過錯,主動“負荊請罪”,并甘愿承擔責任,也不失為君子。
一次,在陜西省作協會議上,陳忠實介紹起別人來,名字脫口而出,不打一點磕巴,可輪到介紹吳克敬(時任《西安日報》副總編)時,他撓著頭記不起來吳的名字,旁邊的人提醒他,他“噢”了一聲,再介紹時還是錯了。事后,陳忠實對自己的“失敬”一直感到不安。于是就給吳克敬打電話要請他吃一頓酒,吳克敬當時確實有事,就委婉地推辭了。沒過兩天,陳忠實又打電話:“聽說你攢了些老西鳳,不知你可舍得一瓶,讓我一飽口福?”話說到了這份兒上,吳克敬感到不能再推辭了,就懷抱一瓶墨瓶西鳳酒赴宴。
吳克敬正要打開自己抱來的墨瓶西鳳酒時,陳忠實拿出一瓶更老的老西鳳,顯然是陳忠實珍藏了多年的老酒,吳克敬最后只得客隨主便,喝了陳忠實帶來的老西鳳。可是,吳克敬一直不明白陳忠實何以請自己吃這一頓酒。直到三杯酒下肚,陳忠實才說自己設宴是為致歉的,就是因為在那次會議上叫不出吳克敬的名字,讓吳克敬丟了面子,他必須要當面道歉。吳克敬回憶起這件事時說:“人格的重量影響作品的重量,有多偉大的人格,就有多偉大的作品;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這是對陳忠實最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