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是一種特殊的、普遍的經濟現象,是一種經濟研究的對象。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對中國各民族的經濟發展和中國各民族的經濟活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發展和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否形成市場經濟關系,直接關系到中國民族經濟能否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路徑。中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必須在文化消費的大背景下,將其與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從而改善中國少數民族的物質生活。
關鍵詞: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文化困境
一、加快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原因
1.從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來看其相對落后
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少數民族被帝國主義和剝削階級剝削得很厲害,經濟和文化都很不發達,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生活在貧窮和落后的社會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處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停滯狀態,沒有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也十分落后,一切都是依靠自然生存。這里的交通非常落后,道路也很稀少,所有的東西都是牛拉馬馱,文化和教育都是一片空白,文盲占據了總人口的絕大多數,科技、醫療、藥品匱乏,各種傳染病頻發,人口發展遲緩。
2.從少數民族經濟在中國國民經濟所占的比重來看其占有重要的地位
畜牧業和林業是中國一些民族的主要經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沒有了畜牧業,就沒有了經濟。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草原、森林、水利資源等方面少數民族地區占絕對的優勢,煤、石油、天然氣等儲量也很豐富。這不但是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優越條件,而且也是加快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再如,畜牧業、林業等是某些少數民族的重要經濟部門,同時也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毛澤東同志所講的,“沒有畜牧業的經濟是不完全的經濟”
3.從少數民族地區在國防建設中的地位來看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國近2千多公里的土地邊界,多數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大約有30個人生活在邊疆,從黑龍江到內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廣西,這些都是國家邊境的前沿陣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些民族區域與周圍15個國家毗鄰。要鞏固國家的國防,使邊疆成為一道牢不可破的鋼鐵之墻,人民的基礎和物質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這是鞏固邊疆民族關系、鞏固民族團結、激發少數民族人民愛國熱情、贏得反抗外國敵人顛覆陰謀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保衛邊疆、維護國家統一的斗爭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因此,要在國際上營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穩定的國內社會局勢,就需要在少數民族地區大力發展經濟文化。特別是在目前的形勢下,民族問題的突出體現在各民族和各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上。因此,解決好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民族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安定團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課題。
二、加快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意義
1.加速發展少數民族經濟不僅關系到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全體中國人民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少數民族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少數民族又是特殊的。毛澤東同志說:中國有數十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域要比漢族的廣袤,這里的物產豐富。中國的現代化,如果沒有民族的大力支持,沒有民族的迅速發展,就無法實現。
因此,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要對少數民族進行經濟發展,既能改善民族地區的貧窮和落后,又能使中國整體的國民經濟結構得到改善,實現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加快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是解決民族發展差距,促進各族人民共同發展和繁榮的根本出路
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成功后,消除了對國家的壓迫和剝削,實現了政治和法律上的平等。由于歷史原因,各民族在憲法和法律中沒有平等地行使各項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權力。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加速發展少數民族的經濟,把各族人民都拉到先進民族行列,促進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速消除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增強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和合作,為以后的民族問題的徹底解決創造條件。
三、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措施
(一)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
在發展少數民族農業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擴大公司的生產能力和加工能力。在畜牧業上,大部分都是以家庭飼養為主,但也有一部分牧民會在一片很小的草地上放牧,這是一個很好的循環,農場的稻草可以給牲畜提供食物,而牲畜的糞便則可以回到土地上,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同時,要發展畜牧業,擴大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二)多元化發展文化產業
雖然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產業種類繁多,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要實現文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就必須對其進行多樣化的發展。一是要加深對自己民族的文化認識,加深對自己民族的認同,進行深入的挖掘,這樣才能提高游客的熱情;二是通過互動,讓游客有更多的參與感,體驗到他們特有的民族文化;三是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加強金融扶持,促進經濟的發展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實現經濟規模效應,通過金融機構對于這些商家的貸款,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把店面開下去,為當地人解決一部分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會從貸款這方面收益,會增加自己的營業利潤,從而形成商家與機構的良性循環局面。另外伴隨著規模的擴大,品牌知名度也會越來越高,讓更多的人來進行了解,促進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結束語:
總之,造成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關注不夠、教育水平低、生活條件差等。因此,必須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管理,加強經濟體制的建設,提高其教育水平,從而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要使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步伐相適應,整體上增強我們的經濟力量,推動我們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華夏.論旅游扶貧在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No.273(06):164.
[2]龔繼榮.論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7(01):234.
作者簡介:李昂,女, 漢, 吉林省延吉市, 1999年5月21日,研究生在讀, 延邊大學(133002),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