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
摘 ?要:玉米的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玉米種植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使用科學技術和科學、高效的種植措施,推動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穩步進行。本文主要分析玉米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玉米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引言
病蟲害是一直以來困擾我國玉米種植的主要問題之一,并且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多種病蟲害發生了一定的變異和進化,這就導致我國的玉米病蟲害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經過我國農業專家的不斷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藥物和防治措施,對有效緩解玉米生產壓力具有很大幫助。
1、我國玉米栽培的現狀
我國的玉米總產量較高,玉米種類的不斷更新、化肥的廣泛應用、農田基礎設施的修建、農業技術推廣,使糧食單產量大幅提高。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經濟需要直接影響著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從農業現狀來看,需分析種植的基本問題和產量特點。由于我國玉米的主產區聚集在我國東北與西南地區之間的弧形地區,且南方和北方的種植區域差異大,因而產生了玉米種植失衡現象。我國玉米的種植與產量體現出鮮明的專業性。近年來,通過集成利用優良品種和農用物資,并根據領先的農業生產科技與增產經驗,在糧食作物的種類布局與規模大小上進行了擇優管理,使我國農業自身資源與社會發展經濟得到了充分發揮。
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1栽培前準備
在玉米正式栽培前,做好相應的栽培準備工作是較為必要的,其是提高玉米產量的前提條件。結合已有的玉米栽培經驗來看,在栽培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1)要科學選種,不同類型的種子,產量、抗病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未選擇合適的種子,那么會影響玉米的產量,所以在選種時要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土壤情況,選擇合適的玉米種子,保證玉米的發芽率和抗病能力。在選種過程中,需保證玉米種子大小勻稱,有效保證玉米出苗效果,在播種前可將種子適當晾曬,晾曬后的種子吸水性更強,出苗率更高。需要注意的是,晾曬過的種子在浸泡之后,不能再次暴曬,要保證種子通風,否則種子較難順利發芽。為了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病蟲害能力,防止隱藏在地下的害蟲侵蝕玉米種子,還可在栽培前實施拌種,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玉米種子與抗病蟲害的藥物混合在一起預防病蟲害,從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2)要做好土地開墾工作。土地因素也是影響玉米生長及防治病蟲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栽培前還需做好土地處理工作,要使用專業的農具對土地進行深耕,將土壤中的害蟲消滅掉。為了增加玉米的產量,還可以提前在土壤中施加底肥,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玉米的根系發達,對土地的適應能力較強,不論土壤是肥沃還是貧瘠,玉米均能健康生長。但是玉米與花生、小麥等作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即其莖稈粗壯,根系分支較多,因此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多的水分和養分,這就要求在種植玉米時不僅要保證土壤肥沃,種植地還需保證排水便利,以提高玉米的產量。
2.2結合環境特征,選擇合適時機播種
對于玉米種子來說,其能否正常發芽生長關鍵因素在于播種時機與栽培時機選擇是否到位。長期的實踐證明,播種過早或過晚都會對玉米種植與栽培產生不良影響。結合對玉米種子萌發周期的有效性研究,其最適宜的播種時間一般是外界溫度10℃左右。如果其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機械化的手段進行播種。如果其他條件不允許,可以使用半機械化的方式進行有效播種,這也可以大大提升播種工作效率。結合甘肅地區的地域特點來看,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顯得尤為重要。要充分結合實際物候情況進行玉米播種,每年的2月中下旬播種早熟品種,每年的5月份播種中熟品種。播種時要保證每個土穴有3粒~5粒種子,在完成播種工作之后及時將土地進行整平。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個別地區已經開展了機械化玉米播種工作,可以促進玉米播種質量更加固定與標準。但是要注意,在一些土壤比較稀薄的地區,玉米種子要進行淺埋。
2.3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對于玉米的健康生長及病蟲害防治也至關重要,其是保證玉米高產的有效手段。在進行田間管理時需要推進以下工作。(1)要做好雜草的清理工作。玉米田中雜草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雜草會爭奪本應屬于玉米植株的養分,導致玉米生長期間營養攝入不夠充分,從而影響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長,因此,發現玉米地中有雜草時,要第一時間將其清理掉。清除雜草包括化學藥劑和人工除草兩種方式,有機玉米生產需避免使用化學劑除草,應以人工除草為主,有效減少農藥對玉米的污染。(2)做好水肥控制工作。水肥是保證玉米正常生長的基礎,水肥供給科學合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生產質量,在施加水肥的過程中,要結合玉米的生長時間節點科學控制。比如,在玉米的拔節、揚花、接穗及灌漿階段,水肥需充足,控制好水肥施加劑量,若水肥施加過于頻繁,劑量比較大,則可能會導致玉米爛根或燒苗等情況發生,進而影響玉米的產量。
3、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3.1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當前,玉米病常見的主要包括紋枯病、小斑病、黑粉病等幾種類型。第一,紋枯病對玉米日常成長具有較大危害性,經常會導致玉米難以有效吸收水分與養分,最終出現大批量大幅度死亡的情況。在紋枯病發病的早期階段,要注重使用多菌靈等相關化學藥劑進行科學噴灑工作。第二,小斑病往往由于雨季空氣濕度比較大而導致的,這會對玉米造成透氣不良的情況,導致排水與授粉出現各類難題,所以要努力選擇高抗小斑病的玉米品種,還要注重進行輪茬耕作,全面加強土壤排水性與玉米通風性,大大降低小斑病發生的概率。第三,防治黑粉病,要重點在前期種植過程中使用粉銹寧進行拌種,選擇抗病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加強田間地頭的有效管理,及時處理田間雜草,全面提升黑粉病的抵抗能力。玉米常見的蟲害主要包括米螟蟲、蚜蟲等種類。第一,玉米螟蟲主要附和在玉米葉子上蠶食葉片,或者自主鉆到玉米植株中進行大肆破壞,導致玉米出現枯死情況,嚴重影響農戶的種植利益,所以針對玉米螟蟲主要通過使用硫酸乳劑、辛硫磷顆粒進行消殺工作,或者持續性使用誘殺劑,大量捕殺玉米螟。
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物理手段和各種工具來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方法,比如曬種浸種、色板誘殺、紫外線殺蟲燈等。病害防治:在進行玉米選種的時后,可以優先選擇抗病害的種子。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還要注意清理田間的病殘株,鏟除田邊寄主雜草,并集中燒毀或漚制堆肥。在種植時,還可以通過控制間距、定期排放水量、多施肥來預防病害的發生,保證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還應合理間作、輪作,避免重茬,從根源上減少病原菌的積累。蟲害防治:在播種前,可以選擇優良的抗蟲害玉米種子進行播種,防止害蟲對種子的破壞;在玉米發病的早期階段,此時蟲害屬于可控范圍內,就可以先去除發生蟲害的葉片,以防止蟲害的進一步擴散。此外,在玉米收割完成后,可將秸稈粉碎還田,來制約害蟲的無限繁殖。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和物理及化學防治方法相比較更加環保,是利用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來達到抑制蟲害的目的。例如,可利用麻雀捕殺棉鈴蟲,利用赤眼蜂殺滅玉米螟幼蟲,利用七星瓢蟲殺滅蚜蟲等。也可使用殺蟲菌或蟲草菌來殺滅害蟲;可利用昆蟲雌激素引誘雌性害蟲至幼蟲籠,以降低成蟲交配概率,減輕二代害蟲危害。
3.4農業防治技術
在玉米種植病蟲害農業防治過程中,可以利用輪作和深耕除茬兩種方式來減少田間雜草和害蟲的數量。在此基礎上,還要合理使用有機肥,利用固定的配方進行施肥,從而實現科學種植。農業防治技術能夠從根本上提高玉米抗病蟲害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對玉米秸稈進行科學處理,秸稈是發生玉米螟蟲害的主要源頭。對此可以在每年五月份的時候對秸稈進行破碎、碾壓、氮化處理,這樣可以有效消滅玉米螟的越冬幼蟲,減少病蟲害的威脅。
3.5頻振式殺蟲燈技術
在每年五月中下旬可以將頻振式殺蟲燈放置于當地玉米種植地當中。使用此設備的原理就是通過光波、光線以及味道來誘殺害蟲。同時頻振式殺蟲燈還可以有效誘殺不同種類且數目巨大的害蟲,對蟲卵也有十分良好的抑制效果,在使用過程中電能消耗較低,成本投入少。利用頻振式殺蟲燈之后,可以明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害蟲抗藥能力也會有所下降,使生態系統能夠和諧發展。
結束語
應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術及科學的病蟲害防控技術是提升玉米品質和產量的關鍵,種植戶應依據玉米的品種、當地的氣候及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控技術的現代化升級,為實現玉米的有效供給和種植戶增收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白永鑫.吉林通化優質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6):70.
[2]古青光.優質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39(14):133-134.
[3]印長志.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1(3):31.
[4]邵曉梅,顧海霞.玉米病蟲防治及化控綜合實驗[J]現代化農業,2021(1):6-7.
[5]李立鑫.新時期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機,2021(4):50-51.
[6]祁婧.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