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杰
摘 ?要:大豆中具有豐富的卵磷脂、淀粉、鈣元素以及蛋白質,可以使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營養需求得到滿足。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大豆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量,對此需要有效運用大豆種植和田間管理栽培技術,加強種植管理,促進大豆的健康生長和發育,提升大豆的種植品質和產量,從而全面提高種植效益。本文針對大豆田間管理栽培技術進行分析,介紹了大豆種植技術,并提出具體的田間管理關鍵點,希望能夠為相關種植人員起到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豆;田間管理;栽培技術
我國具有悠久的大豆種植歷史,其為油料作物,營養成分十分豐富,因此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而且其還能夠作為相應的工業原料。隨著我國大豆產量不斷增長,不僅可以使國內需求得到滿足,還能夠向多個國家進行出口。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大豆種植產量和質量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需要結合大豆種植與管理現狀,有效創新管理方法和種植技術,從而全面提升大豆種植產量,保證大豆品質,使企業生產和人們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一、大豆種植技術
本文以某地大豆種植為例進行分析,介紹了大豆種植技術,具體如下。
(一)大豆種子處理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選種工作十分重要,對大豆植株的健康生長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需要對優良種子進行選用,以此來有效促進大豆的高質和高產。在具體選擇大豆種子時,需要對正規商家進行選擇,確保大豆顆粒飽滿,并要滿足當地種植環境條件。在選擇種子后還需要進行滅菌處理,可以采取室內紫外線照射或者晾曬等方式。在完成晾曬后,需要對大豆種子做好包衣處理以及拌種工作。
(二)地塊選擇
大豆種植地塊的選擇,對大豆產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從有選擇地塊。在具體選擇地塊時,需要對大豆特性進行了解。由于大豆根系會有一種分泌物產生,該分泌物往往會對大豆苗株產生毒害作用,進而導致苗株患病或者壞死,降低了大豆產量。而大豆苗株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對前茬作物沒有提出特殊要求,一般地塊都可以對大豆進行種植。一般情況下,為了使大豆種植產量和質量得到保證,需要對黏壤土和沙壤土進行選取,以此來保證大豆的健康生長[1]。
(三)整地治地
在選擇地塊后需要及時開展整治工作,一般需要使用工具有效進行深松和平翻等工作,使土壤內的空氣流動得到加快,從而有效保證大豆苗株的健康生長。通過科學開展整地工作,可以使大豆苗株出苗率得到提升。相關種植人員需要結合季節環境合理進行整地,在土壤中翻埋農家肥和病蟲卵,并要加快土壤熱化,使大豆能夠得到良好的土壤環境,促進土壤空氣流動,使水分流失得到減少,增強地塊具有的抗旱能力。
(四)種植方式
對于大豆的種植方式需要合理進行選擇,一般包括密植、雙條播以及精播種等方式,其中密植是目前大豆種植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方式,需要對其植株間距進行控制,使其保持在0.5m,從而使大豆種植產量得到提高。相關種植人員在選擇苗株種植方式時,需要結合土壤條件和苗株特點進行選擇,從而使苗株種植效益得到有效提升[2]。
二、大豆田間管理栽培技術關鍵點
(一)補苗
在大豆田間管理過程中,補苗工作是一項重要內容,無論如何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都可能會有苗株壞死的現象存在,因此需要及時進行補種。一般情況下,當完全種植苗株后,需要由專業技術人員檢查區域苗株的生長狀態,標記部分壞死苗株,并在統計完成后統一開展補苗工作。在進行補苗時需要及時對雜苗進行清理,并要對根部帶土的苗株進行選擇,對比原來需要深埋一些,從而使補苗成活率得到保證。在完成補苗工作后需要及時做好標記工作,并在后續進行檢查,從而使補苗實效性得到保證。通過補苗工作可以使壞死苗株給大豆產量帶來的影響得到彌補,使大豆種植質量和產量得到保證。
(二)間苗
對于間苗工作而言,需要與補苗工作同步開展,對雜苗、密苗以及病苗進行處理,科學合理的確定苗株生長間距,保障大豆質量和產量。雖然相關種植人員在前期種植過程中已對苗株間距進行了處理,但在后續大豆的生長過程中,其仍會受到許多因素帶來的影響,導致其間距發生變化,對苗株的養分吸收和光照產生影響,降低了大豆產量。對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加強田間巡視工作,對苗株問題及時進行發現,合理調整苗株間隔,對過密的部分進行清除,一旦苗株過稀需要及時進行補苗。
(三)除草培土
在大豆苗株管理過程中,需要做好除草培土工作,結合苗株種植時間對除草和培土頻率進行合理安排和控制。在大豆發育過程中,苗株發育初期是其最佳發育時期,需要有效開展除草培土工作,從而使大豆苗株對養分的吸收能力得到提升。在具體進行除草培土工作時,需要及時將苗株附近的雜草清除,使苗株能夠獲取充足養分。
(四)施肥與農藥處理
在大豆的栽植過程中,需要結合大豆的實際生長情況,對科學合理的施肥措施進行采取,使大豆生長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從而使大豆生長得到保障。在田間對大豆進行最后一次耕種時,需要對適量的氮磷混合肥料進行添加。在初期結花階段,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對大豆葉花噴施一定濃度的尿素溶液,并在葉面上均勻進行噴施。除此之外,種植人員在大豆生長期間還需要有效防治病蟲害,并在大豆周圍對適量的除草劑進行添加,有效控制雜草和各類蟲害。近些年來,結合大豆種植現狀進行分析,當大豆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時,各類雜草將會直接影響到大豆的穩定生長[3]。
(五)病蟲害防治
在苗株生長的田間管理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關鍵環節,一旦沒有及時處理病蟲害,將會導致苗株出現患病壞死,對大豆產量產生影響。對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時開展基層調研工作,采取噴灑藥物的方式來開展防治工作,對病蟲害進行有效處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大豆種植產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在大豆種植栽培過程當中,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嚴格管理和控制各個環節,使大豆種植質量和產量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促進我國大豆種植產業的健康發展,使大豆高產優質種植目標得到實現,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欒鵬悅.大豆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J].種子科技,2021,39(20):27-28.
[2]李體喜.大豆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控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4(12):215.
[3]尹淑敏.談大豆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J].農家參謀,2019,12(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