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方
摘 ?要:為研究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新方法,本文以某公司現代供應鏈體系創建項目為具體實例,圍繞標準化物流體系建設展開探索。文章首先介紹了項目主要涉及內容,再分析項目難點,主要集中于信息鏈搭建與標準化統一方面。最后,總結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新方法,涉及物流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標準化物流設施設備購置、數據管理系統與共享發布平臺建設、醫藥物流系統與ERP系統對接等新方法,通過采用現代供應鏈新方法,完善醫藥行業現代供應鏈體系,希望能夠為有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藥產品;新方法;流通領域;供應鏈體系
現階段,我國醫藥領域已取得長足發展,藥品生產規模持續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相比于普通商品,打造醫藥產品流通供應鏈尤為關鍵,因為這關系著醫藥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更關系著未來醫藥領域的良好發展。因此,目前醫藥企業十分關注標準化物流體系的建設。基于此情況,本文結合某醫藥公司供應鏈體系創建項目進行分析,研究新時代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的現代供應鏈新方法,從而解決上下游企業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對于提高醫藥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具有指導意義。
1 項目概況
某公司現代供應鏈體系創建項目由市商務局牽頭,并為項目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旨在搭建標準化物流體系,促使醫藥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水平得到提升。在傳統醫藥公司供應鏈管理中,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低、流程缺乏標準化等因素的影響,上下游企業經常存在信息不對稱、時效性較差、供應鏈管理不透明等問題,導致上下游企業的利益受到影響,市場競爭力也日趨低下。所以作為項目承接方,站在上游供應商角度,著手標準化供應鏈體系建設問題等進行分析,并積極完善供應鏈創建過程的標準,探討有效的現代供應鏈體系創建策略,以便實現代碼統一與物流統一。具體而言,項目要求如下:一是與其他醫藥企業共同創建醫藥行業現代供應鏈體系;二是建設和完善醫藥行業供應鏈平臺;三是全程以綠色化、標準化、系統化、智能化為基準;四是加強醫藥行業供應鏈技術和模式創新[1]。
2 項目難點分析
信息鏈的搭建。該項目的難點之一在于信息鏈的搭建。要求信息鏈滿足上下游數據對接和共享的要求,如何協同對接服務成為難點。項目人員必須考慮智能化平臺的建設,而供應鏈信息化平臺建設需要技術、資金以及各方多方面的支持,導致信息鏈搭建成為了項目的重難點。
標準化的統一。作為本文討論項目的另一大難點,要求達到五個統一標準。第一,統一標準體系。盡量省略中間環節,減少物資損耗,使得醫藥產品供應鏈單元化水平得到提升。第二,統一物流服務。加強有效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統一物流服務。第三,統一采購管理,避免流通領域出現供應鏈成本增加的問題。第四,統一信息采集,加強主數據統一,便于訂貨、揀貨、發貨等各個環節的全程跟蹤。第五,統一系統平臺,加強供應鏈云管理平臺開發,打造以唯一標識的產品全程跟蹤平臺。因此,物流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要求高、涉及內容多,具有一定的廣度,標準化統一方面存在較大難題。
3 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新方法
3.1 強化物流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
新建高架倉庫。按照合同要求,搭建高架庫(GMP&GSP),整體面積為6733.4m2,其中自動立體庫面積為3752m2,高24米,12層貨架,共有貨位9460個,建設成本共計約7606萬元。
新建冷庫。按照標準化新建冷庫,將冷鏈儲運無縫對接,提高物流周轉效率,避免出現差錯,實現物流成本的節約,并夯實供應鏈發展基礎[2]。
建設國際化標準車間工廠。項目包含1條2000L生物反應器上游生產線、1條純化下游生產線、1條制劑生產線(水針/凍干粉針)、倉庫(部分)、質檢實驗室、研發實驗室等。如圖1所示,為新建車間工藝平面圖,左側為公用工程和動力,右上為倉儲區,右下為門廳,其中倉儲建設與實驗室建設為重點,有助于打通上下游供應鏈。
3.2 購置標準化物流設施設備
一是購置標準化托盤,在供應鏈體系內建立托盤共用系統,促使托盤回收網點得以完善,加速托盤在上游供應商、藥企與下游供應鏈成員企業內的循環利用,實現物流和資源高效循環。與此同時,將標準托盤、周轉箱等作為醫藥行業供應鏈物流單元、計量單元、數據單元等,從而方便采購訂貨、物流運作、計算運費、收發貨和驗貨,避免出現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和貨物損耗,進一步提高供應鏈單元化水平。二是購置自動化倉庫設備,例如堆垛機、輸送機、WCS系統等,實現自動化倉庫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購置空調系統。安裝風冷空調系統、空調自動調控系統以及倉庫溫濕度監控系統等[3]。四是搭建倉庫管理WMS系統,包含入庫業務、出庫業務、倉庫調撥、庫存調撥和虛倉管理等功能,有效強化供應鏈倉儲環節的管控。
3.3 建設數據管理系統與共享發布平臺
建設以GS1為基礎的數據管理系統,主要配合南京醫藥建設該系統,采用低成本的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技術,主要利用GS1系統,通過向供應鏈參與方及相關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達到優化整個供應鏈管理效率的目的,同時定義企業內部核心業務對象,包括上游供應商、藥企與下游客戶、藥品與訂單交易流水信息等。
建立基礎數據的共享發布平臺,主要采用分層次方式設置用戶權限,確保各類用戶獲取所需數據信息[4],同時保證數據傳輸互通性,統一基礎數據口徑,大力支持業務流轉,最終實現上下游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
3.4 醫藥物流系統與ERP系統對接
為建立醫藥行業物流領域的供應鏈體系,必須要將醫藥物流系統與公司ERP系統對接。為此,項目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將公司ERP系統與南京醫藥的物流系統加以對接,為下游客戶提供供應鏈協同對接服務,為藥品供應鏈上的各類客戶提供便捷服務,客戶能夠隨時通過手機及時掌握藥品的交易及物流情況,達到信息鏈搭建和標準化統一的目的。
4 產能與效益分析
本文探討的醫藥行業現代供應鏈體系創建項目建設過程中,主要以“標準化、智能化、協同化、綠色化”為目標,搭建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的現代化信息供應鏈平臺,加強上下游供應鏈統一管理。首先,在搭建現代化信息供應鏈平臺過程中,主要加強基于GS1為基礎的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并相繼建立基礎數據的共享發布平臺、將醫藥物流系統與ERP系統進行對接。其次,在上下游供應鏈統一標準化管理過程中,主要以醫藥配送企業為核心,圍繞上下游供應鏈單位,購置物流設施設備等,加強國際化標準車間工廠建設,實施一系列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策略。最終,實現供應鏈管理的“五個統一”,即統一標準體系、統一采購管理、統一采購管理、統一信息采集、統一系統平臺,促使各類物流資源得到優化整合。供應鏈體系創建成功后,作為供應鏈上游的企業,供應鏈操作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據公司統計顯示,相比于以往,公司平均庫存周轉率提高10%以上,整體產能得到提升;同時經過計算可知,重點用戶系統數據對接暢通率提高50%,公司供應鏈綜合成本下降10%,大大節約成本,獲得產能與效益的同步提升。
5 結論
在醫藥產品現代供應鏈體系創建項目的探索過程中,各方聚焦標準化物流體系建設,主要以提升醫藥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水平為項目建設目標,創新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新方法等方向,加快物流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通過購置標準化物流設施設備、定義企業內部核心業務對象、為下游客戶提供供應鏈協同對接服務,實現信息鏈的搭建與標準化的統一,真正強化上下游供應鏈管理,加強有效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項目建成后,產能與效益呈正比增長,供應鏈綜合成本下降10%,上下游企業均可獲益,極大地促進了醫藥產品流通領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向嘉鏈.新零售背景下醫藥供應鏈智能化升級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36):40-41.
[2] 惠淑敏.論新醫改下醫藥物流與醫療供應鏈體系的發展模式[J].經濟師,2016(10):163+165.
[3] 肖艷,王柏誼.吉林省醫藥供應鏈體系建設研究[J].綜合運輸,2013(02):35-38.
[4] 樊興穎,祿曉龍,楊繼亮,胡嘉琦,杜薇,周涵妮.貴州醫藥供應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衛生軟科學,2021,35(10):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