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龍 劉靜指導老師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文藝事業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音樂藝術和教育工作逐漸煥發出新的活力,而針對各種樂器的研究亦隨之持續深化。在蕩滌大眾精神世界、提升大眾審美情趣、豐富大眾文娛生活的同時,怎樣實現樂器演奏的動態優化,為聽眾帶來更為良好的藝術體驗,愈發引起音樂藝術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而在諸多樂器當中,長笛憑借其藝術表現空間廣、音色渾圓舒朗、演奏風格較有動作感等獨特優勢,迅速成為廣受大眾好評與歡迎的一種。筆者將基于上述認識,集合個人相關經驗,就長笛演奏中影響其音色的因素做一番探析,并對提升長笛演奏的藝術水準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長笛演奏;影響;音色;因素
長笛是管弦類樂器中的一種,主要用于進行室內環境下的高音階旋律演奏。長笛整體呈現圓柱體輪廓,笛身有若干個音孔,曾主要以耐腐蝕、質量輕的木料作為制作用料,后來隨著冶金行業和音樂藝術的持續發展,現代長笛大多金屬或合金制成,其中以銀質長笛的演奏效果為最佳,而使用者也可結合演奏要求、演奏場地及個人的偏好而選擇不同材質的長笛。管弦樂的演奏對旋律的協調性非常看重,因此無論使用何種材質,長笛各個部分的制作用料均應保持統一,以求使樂器的聲音更具質感和可控性,從而更好地保障樂器的演奏效果。由此可見,對于提升長笛演奏的綜合質量而言,正確認識并合理調控影響其音色的因素便具有頗為重要的意義。
1. 演奏時的手持方法對長笛音色的影響
每一種樂器都需要特定的演奏姿態與手持方法,以便使樂器的演奏效果和演奏者的感受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照顧,比如手風琴需要演奏者以坐姿演奏,且手指的位置和力道也需格外把控;而演奏小提琴時要把握琴弓的位置和角度,否則便容易使音色受到影響……類似地,長笛的演奏也需要演奏者掌握正確的手持方法,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演奏者要保證身體重心略微前置,使身體稍稍前傾;其次,演奏者的雙臂和前胸要構成一個封閉的圓形空間,臂部和肩部肌肉要適度放松,以右手拇指、左手食指和下唇中部作為穩定笛身的支點,并保證笛身的#C鍵、吹口和演奏者身體之間保持一個-4°到2°之間的夾角。
由以上敘述可以看出,若要保證手持方法的正確性,演奏者應主要關注以下幾項:第一要關注手指,右手拇指和左手食指要保持穩定,防止笛身在演奏過程中發生偏離,左手食指的第二、第一關節碰觸笛身,以右手拇指托住笛身,進而保證笛身更加穩固;第二要關注臂部與肩部,保持兩個部位肌肉的適度放松,兩臂和軀干應保持一定角度,肘部則應大體朝下,不要因肌肉緊繃而破壞演奏的平穩性。
2. 演奏時的口型對長笛音色的影響
規范的口型是決定長笛音色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演奏時,由演奏者唇部而出的氣流將被長笛吹口分成兩個方向,一者直接涌入吹口,另一者則從吹口外部流過,從而帶動長笛的振動而產生音響。通常情況下長笛演奏時所用的口型類似于人淺笑時的嘴型:唇部相接并緊靠門齒,門齒藏于唇后,嘴角稍稍揚起,嘴唇大體呈圓或橢圓形,唇部肌肉放松,氣流由唇部中間而出進入笛身。如果要用長笛演奏低聲音樂,演奏者宜用下唇覆蓋住吹口大約三分之一的面積;而對于中階音調的演奏,演奏者應有意識地保證唇部和下顎部的稍稍前傾,而對吹口的覆蓋面積也要略大于三分之一。
在練習和把握口型時,演奏者要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演奏的內容和流程要形成明確認知,提前拿捏好合適的口型,給自己預留足夠的訓練和體會時間,避免因口型過大或過小而導致的氣流不穩,通過調節下唇對吹口的覆蓋面積大小來把握氣流的大小和速度,并結合具體的演奏效果來做動態調節,進而保證演奏的音色表現出足夠的美感和樂器特性;其次要發揮出舌部在演奏時的調控作用,經常有意識地鍛煉舌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力量,通過對舌部位置、形態的調整來控制注入長笛內部氣流的大小、方向,在演奏時要把舌部放置在下門齒和下牙齦之間,稍稍抬起舌部前端并將之卷為圓弧形,舌尖應接觸到上牙床,構成一條容許氣流舒暢通過的氣道,同時在氣流通過時借由舌部肌肉壓縮氣道空間,以使演奏的音色更加悅耳。
3. 演奏時的氣息對長笛音色的影響
演奏者在演奏長笛時要保證氣息的順暢、自然和靈活,否則不僅會造成樂音的短促、斷續,還會使樂音聽起來有氣無力、缺乏美感。長笛的演奏音域非常寬,而音域的不同也會直接導致音色和表現效果的差異,這種差異的直接誘因便是演奏者對氣息的不同把握。
演奏者要想實現對氣息的優質把控,至少要就以下幾點加強訓練:首先演奏者要通過一些體育運動來強化自己把控氣息的能力,比如借助快走、瑜伽和中長跑來調整呼吸節奏,并在運動過程中盡量保持呼吸的平穩;其次要做好長笛演奏的常態化練習,感受并掌握在演奏低階、中階和高階音調時的氣息特點,靈活調整氣息的方向、大小和節奏,保證樂音的穿透效果和感染作用能夠發揮到最佳;最后是要正確調控身體發聲部位的狀態,杜絕吸煙、飲酒、喜食辛辣等對這些部位可能會造成傷害的生活習慣,使自己對氣息的控制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4. 其他影響長笛音色的因素
在具體的演奏過程中,長笛的音色除了會受到以上幾點因素的影響之外,也與下面這些因素的存在和作用有著緊密聯系:第一是演奏者的演奏技藝。部分演奏者的演奏起點比較低,對調節個人演奏要素的把控能力比較差,需要借助長期的訓練和仔細的研究才能有所起色,這就需要演奏者正確看待自身條件,制定合適的強化方案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長笛演奏水準;第二是演奏者心理層面的因素。相當一部分長笛演奏者的心理素質相對較差,在正式演奏活動中往往會出現過度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進而產生肌肉緊繃、氣息不穩等問題,最終對長笛演奏的效果造成很大影響,這便需要演奏者對自己進行充分的心理抗壓能力的鍛煉,借助常態化的練習和對音樂情懷的有效培養來克服“恐演病”,讓自己的情緒趨于平和化、常態化;最后是演奏者的音樂修養。真正的樂者必須要對音樂藝術有著高度的熱愛,同時掌握豐富的音樂知識,并對具體的演奏曲目形成深入了解,這樣才能在演奏過程中擁有飽滿的狀態,否則難免會使音樂演奏淪為單純的機械表演,缺少了藝術的根基與靈魂。
5. 有效調整各項因素提升長笛演奏音色質量的具體策略
決定長笛演奏音色的因素是涉及多方面的,對這些因素的了解和把控也需要演奏者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付出長時間的努力。所以,演奏者應該樹立良好的進取心態并找到科學的提升路徑,就下面這些項目來強化自己的演奏能力:
首先要有持久、穩定、深入學習意識,加大長笛演奏音色影響因素鉆研力度,在科學的藝術觀指導下,演奏者可以較快地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掌握更多的音色把控技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信心和理論修養。比如說,演奏者可從書籍、網絡等途徑出發整合與長笛演奏相關知識,根據自身演奏實況制定訓練計劃,如氣息訓練、持笛姿勢訓練、音樂文化學習等訓練,不斷提升演奏者音樂素養,提高其機體協調性及手指靈活度,為其正確演奏奠定基礎。
其次則是要做好演奏反饋工作。首先,表演者應在演奏結束后與自身設定預期進行比對,秉持反思自省理念,明晰自身長笛演奏不足之處,以此為由調整長笛演奏方法,優化長笛演奏體系,提高演奏者音色詮釋能力;其次,表演者應及時傾聽觀眾意見,通過分析聽眾感受,了解聽眾喜好,轉變長笛演奏方式,使長笛音色更加優美,通過反復訓練使長笛音色趨近于完美,長笛音色更加飄逸、華美且富有磁性,提升長笛音色表現力、感染力及藝術性。
最后則應借助不斷參加舞臺演出來累積豐富的演奏經驗。相較于單獨的長笛演奏,舞臺上的長笛演奏音色容易受空間、合作對象、演奏者心理、音效等因素影響,為此需演奏者不斷累積舞臺表演經驗,提高長笛藝術表現力,磨煉自身專業技能,加強協作配合,使長笛與管弦樂表演融為一體,并在表演中收獲成功的喜悅,繼而提升表演者表演自信心,演奏者視閾更加寬廣,樂曲情感更加飽滿,為賦予長笛音色更多表現形式奠定基礎。
結束語:
整體來說,為了有效規避長笛演奏中負面因素的不良影響,演奏者應該從多個方面考慮,綜合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和對長笛樂器的整體操控水平,深化對影響長笛音色各個因素的研究和了解,并在后續的訓練和表演中建立整套的信息反饋機制,同時也要對自己的各方面條件多做了解,通過這些手段來優化自身的演奏素養和技藝,磨煉長笛演奏技藝,提升表演者長笛演奏能力,通過舞臺表演累積演奏經驗,使表演者可攻克心理阻礙,樹立長笛表演自信心,加之日常訓練與不斷學習,使長笛演奏音色更加優美且契合新時代人們的審美標準,以期讓自己的長笛演奏變得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參考文獻:
[1]洪文菲.試探長笛演奏音色的影響因素[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02):91.
[2]孫藝禎.長笛演奏者舞臺實踐的心理研究[J].戲劇之家,2019,(04):62-63.
作者簡介:張成龍 ?1999.06.10 ?男 ?本科 ? 湖南科技學院 ?音樂學
指導老師:劉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