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格蘇拉
摘 ?要:隨著內蒙地區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已經形成一條相對穩定的進出口產業鏈,很多地區都和內蒙有長期合作關系,且每年肉類需求不斷增加,肉類供應商的養殖收成極為重要,若產量過低很容易使得供應鏈斷層,影響市場穩定性,故而養殖者需要細心照料畜類。布病作為傳染性較強的畜類疾病,危害性極強,為保障產量,養殖戶必須明確布病出現的誘因,針對性地加強防控。對此,本文通過分析牛羊布病的癥狀和病理變化,明確具體的防控措施,以期提升肉類產量和質量,為群眾提供高質量食材。
關鍵詞:牛羊引種;布病防控;對策
引言:牛羊肉作為當前肉類市場最熱門的食材,因其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等優勢,廣受社會群眾的推崇,每日售賣量極高,但正因如此,牛羊肉的需求量激增,大多養殖戶也開始重點圈養牛羊,故而受其族群密度等因素的影響,疾病防控工作更應該提升強度,否則會出現大面積的牲畜染病死亡等現象,影響收成的同時還會危害群眾人身安全。對此,養殖戶們必須明確布病等傳染病的發病癥狀,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影響市場穩定性。
一、牛羊布病的發病癥狀
布病就是感染布氏桿菌,在觀察具有癥狀的牛羊后可發現感染布病之后,牛羊會呈現不同的發病癥狀。牛群感染布病之后,初期無明顯的癥狀,一般會持續潛伏2到6周左右,發病時患有布病的母牛會非常容易出現流產,且口鼻處出現紅腫并分泌大量白色液體。患有布病的母牛其陰道還會出現紅褐色分泌物,帶有極強的刺激性氣味,這種情況會持續2到3周,同時還會出現關節炎等并發癥。公牛一旦患有布病,睪丸會出現膨脹,不僅會影響其繁殖能力,更會出現抵抗力降低等問題。對于羊群來說,感染布病后處于妊娠期的母羊會出現流產問題,且一般發生在已經懷孕3到4個月的母羊族群中,發病期間母羊會出現體溫上升等現象,并發關節炎、乳腺炎等等。上述情況無論是在牛群還是在羊群中,都會帶來大面積的牲畜死亡現象,會為養殖人員帶來高昂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影響養殖業的穩定發展,對此工作人員必須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盡早治療,以此來保障經濟效益。
二、牛羊布病的病理變化和診斷
牲畜生殖器官壞死和肝臟、脾臟出現布病特異性病變是此病主要的病理表現,且母體處于懷孕期間時,布病還會導致胎兒出現敗血癥、結締組織出現漿液性炎癥等。此時,一旦發現上述現象,養殖人員需要根據實驗室診斷結果和臨床現象判斷牲畜是否患有布病,一經確診,立刻隔離,避免大面積感染。另外,牛羊的診斷過程也要更加科學、合理,首先有關布病的檢驗材料要使用專屬容器進行盛裝,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其次,有關布病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和實驗數據,確保兩者都顯示陽性后,立刻下發隔離文件,要求養殖人員配合工作,立刻處理[1]。
三、牛羊布病防控策略
(一)加大宣傳力度
內蒙古赤峰地區牛羊養殖區域比較大,但大多數養殖人員都是依靠祖輩傳授的養殖技巧來進行日常養護工作,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部分病理特征無法及時發現。對此,首先部門應該發揮自身職能,提前制定防范應對流程,并幫助牧區內牛羊群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尤其是在布病高發時期,更應該呼吁養殖人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其次,要制作有關布病常識的宣傳材料,定期下發到養殖人員手中,并組織基層管理人員學習專業知識,提升養護能力,定期將防控知識傳遞給轄區居民,減少布病大面積感染的概率。
(二)加強檢疫力度
當前牛羊布病治療效果長期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防疫部門和養殖人員未形成穩定高效的治理體系。對此,首先,雙方必須達成共識,針對布病的防控工作,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兩養殖人員要主動學習疫情防控知識,了解布病的早期癥狀和病理變化。疫情管理人員要積極配合,準確傳遞布病相關知識,快速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其次,在注射疫苗之前,養殖人員要對牛羊居住的區域進行消毒,避免疫苗受微生物感染失去效用,同時防疫人員也要端正工作態度,隨身攜帶消毒用具,確保藥物種類準確后再進行疫苗接種[2]。
(三)強化綜合防治力度
牛羊養殖人員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防治手段,以提升疫情防控效果為首要目標,加大檢疫力度。對此,首先,養殖人員需要在發現布病的第一時間捕殺已經患病的牛羊,并對飼養環境及周邊區域進行徹底消毒,并實時檢測病情發展,判斷布病是否已經出現泄露傳染等現象,同時予以全面排查,一旦發現牲畜出現關節炎、流產等明顯的布病早期癥狀,要立刻進行抽血檢測,避免出現大面積感染[3]。其次,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做好疫區的管控工作,加大監測力度,只要發現異常情況,便立刻進行處理,并根據國家規定定期提交有關疫情管控情況的檢查報告,對比基層疫情防控人員的工作日志,判斷報告真實性,堅決打擊隱瞞疫情拒不上報的行為。
(四)加大監管力度
布病發生傳染的主要原因仍是相關人員監管不到位,沒有及時采取科學的隔離措施,布病不像其他疾病,一旦發生大面積傳染,很難有效防控,必定會帶來高昂的成本損失。對此,首先,養殖人員需要對外來牛羊物種進行精準管控,分析其生長需求,檢查健康狀況,確保滿足監管標準后再進行飼養。其次,有關部門需要針對布病的發病原因和管控策略設置專門的區域監管人員,對養殖人員每天的消毒和防控工作進行評價,發現不合理行為是立刻勒令其改正。最后,防疫部門要配合衛生監督部門定期對現場進行監控,打擊無資質上崗的養殖人員,降低布病傳染率,保障牛羊健康成長。
結論:綜上所述,牛羊布病因其強大的破壞力力會對養殖產業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對此,為減少布病的發病率,及時管控,避免疫情擴散,保障牧民的經濟營收,養殖人員和疫情防控部門要精誠合作,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體系,針對布病的檢驗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基于此,本文通過總結布病的癥狀和病理變化,明確具體的防控措施,旨在幫助養殖人員穩固牛羊產量,營造健康穩定的養殖環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芳. 關于牛羊引種布病防控策略的研究[J]. 農民致富之友, 2020(26):1.
[2]陳敬霞. 牛羊布病綜合防治措施分析[J]. 獸醫導刊, 2021(6):1.
[3]武燕, 朱婷, 盛江. 牛羊引種時布病防控[J]. 畜牧業環境, 202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