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心蕊 張穎
摘 ?要:通過新時代下我國養老矛盾問題指出建設對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健身設施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生活水平和社區養老服務建設水平。文章通過社會文明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民眾福祉提升以及完善城市功能四個方面指出建設老年公共健身設施的必要性,該觀點對于促進提高我國老年人養老水平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老年人;居家養老;公共健身設施。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人口老齡化作為21世紀全球性問題,且是當今時代下不可逆轉的客觀事實。根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人口數量為19064萬人,占總人口13.50%,該數據指出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及比重之多。在劉厚蓮[1]研究中提到,雖然現階段我國還未處于嚴重人口老齡化國家行列,高齡化程度相對較輕,但是我國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速度趨高于發達國家,更高于世界總體水平。之所以產生這個問題的基本原因是,我國1978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2021年實行三胎政策,這使得未來將出現“4-2-3”家庭結構,所以在未來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問題將不可避免。
(一)新時代我國老齡工作導向
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到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這意味著鼓勵各個社區去建設更多老年人活動區域從而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此外還提到將老年人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擴大老年人教育資源供給,提供老年人更多學習機會,提升老年文化體育服務質量。從以上政策可以看到我國支持鼓勵建設老年人相關的服務場地,并且鼓勵公共場所為老年人設立體育鍛煉場地。因此建立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場地可以支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政策。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突出問題
目前針對我國老齡化最突出的問題是養老問題,出現該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三胎政策的開放,導致我國青年夫婦最高要背負著照顧四位老人以及三名兒童成長的生活負擔,由于需要照顧的家庭人口數量變多,導致精力不足、經濟吃緊,生活壓力巨大,所以現階段如何更好的撫養老年人等相關的養老問題越發突出。
居家養老模式成為現階段我國養老的主要模式,這就需要社區擔負起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減輕現階段青年夫婦養老負擔的責任。公共健身設施作為社區服務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解決養老服務問題,公共健身設施不僅僅是一個提供老年人鍛煉身體的場地,更是給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可以與家人和朋友一起互動娛樂的公共場所。公共健身設施可以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還可以增加老年人同兩代人的互動機會,促進家庭和諧,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因此建設公共健身設施成為了解決老齡化背景下養老問題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
二、我國公共健身設施基本情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保持身體健康重要性認識水平的提高,健身成為了當今時代一個熱門話題,在我國,早在1995年就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身體健康法》和《全民健身計劃大綱》,2009年國務院正式頒布文件,設定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并且2020年在《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中提到,優先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公共健身設施??梢娢覈种匾曮w育活動以及相關的公共設施建設。
(一)我國公共健身設施現狀
我國公共健身設施普及較早且數量分布廣,在2003年就發布并實施了GB 19272-2003《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2011年發布實施的新版GB 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使我國公共健身設施有了持續發展的設計指導與規范。體育用品聯合會于2018年發布了T/CSGF 001-2018《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通用要求》,將公共健身設施設計重新定義,該發布內容明確地指出了我國公共健身設施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在技術、結構、材質等層面使得我國公共健身設施更加智能化、實用化,并在保證安全的基本要求下,提升了使用公共健身設施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二)我國公共健身設施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各個社區基本都配備了供居民活動的健身區域和公共健身設施,但公共健身設施設計使用者是全年齡段的大眾群體,并不是僅針對老年人,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年人用戶群體增加,目前缺少專門針對老年人用戶群體設計的公共健身設施,導致了老年人實際使用公共健身設施實際使用率不高,出現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設施的設計過于智能化,部分公共健身設施配備了電子屏等智能化電子設備,而老年人對新鮮事物接受度較低、學習能力差,面對器械類產品,大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或不會正確使用,造成器械損壞以及個人身體損傷。
第二,公共健身設施設計安全性低,部分設施運動范圍及力量程度設計過大,例如太空漫步、扭腰盤、蹬力器等器械,扭動和力量的范圍并不適用于老年人,容易造成老年人扭傷或者力量過大造成肌肉損傷等問題。其次部分設備沒有防滑設計,例如把手、腳踏、座椅等,老年人自身平衡能力較差,在使用沒有防滑設計的設施時,容易產生摔落跌倒等風險。
第三,部分公共健身設施根本不適用于老年人,例如單杠、雙杠、吊環等高強度鍛煉器材,運動危險系數較高,相比之下低強度器材,如太極推揉器,更適合老年人使用。
我國十分重視全民健身,并且建設了大量的公共健身設施,但目前針對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的設計針對性不足,老年人作為我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群體,所占比重逐年增多,應當考慮增加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比例權重,增加更多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健身設施。
三、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
世界衛生組織[2],指出一個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應具備住房、尊重與社會包容度、社會參與度、公民參與度和就業、信息與交流、社區支持與醫療服務、公共空間與建筑、交通。其中公共空間是老年人友好型城市的組成部分之一,公共健身設施又包含于公共空間,所以建立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可以幫助我國發展老年人友好型城市。
(一)公共健身設施鍛煉對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影響
老年人是對鍛煉以及社交需求較大的群體,其原因是隨著衰老化的進程,使得老年人自身對健康問題引起重視從而促使老年人對鍛煉需求量增大。吳國婷[3]等人在研究中提到老年人因為身體客觀條件限制了社交活動,導致了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孤獨感也逐漸增加。長期使用公共健身設施鍛煉可以提升老年人平衡能力、心肺功能、免疫力等,并且為老年人提供公共社交平臺,所以戶外公共健身設施鍛煉可以對老年人的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起到一定干預作用。
生理影響:公共健身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體育鍛煉的平臺,并且適當的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以太極拳這項老年人運動為例,發現長期堅持打太極拳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獨特的效果,研究表明長期太極拳鍛煉可以降低患心臟病、高血壓、冠心病、關節炎、動脈硬化等老年病的幾率。趙德勛等人針對河北新興養老院150名老年人分組觀察,A組進行長期鍛煉,B組進行常規鍛煉,比較兩組鍛煉結果,A組長期鍛煉的老年人身體功能評分要高于B組常規鍛煉。綜上所述,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緩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老年疾病發生概率。
心理影響: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身體健康狀況帶來的心理問題,生活的孤獨感帶來的心理問題等等問題逐漸呈現,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卷)》“居民病傷死亡原因” ?[4]數據顯示年紀增長與自殺死亡率呈正比, 所以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在田昌琴等人[5]的調查研究中顯示,長期的體育鍛煉可以提升老年人整體自尊并降低孤獨感,體育鍛練在老年人的心理狀態當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吳江針對體育活動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影響研究調查表明,老年人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鍛煉可以有效調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促進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 楊姣等人[6]的研究“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影響”中提到體育鍛煉與精神幸福感呈正相關。根據研究表明,長期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鍛煉可以使老年人的生活得到充實,并且在鍛煉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社交圈,從而減少孤獨感。此外,堅持鍛煉提高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態,減少疾病的產生也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呈現精神幸福狀態。
(二)我國老年人對公共健身設施需求度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霸占足球場、籃球場、停車場等公共區域跳廣場舞,這種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噪音擾民、肢體沖突、爭吵等行為使得老年人素質問題一度成為話題輿論中心。追溯該現象的根本緣由并不是老年人的素質問題,而是社會公共資源遠落后于民眾的需求,當老年人公共活動空間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老年人“霸占”公共場所的現象。如果在場地資源分布上進行合理規劃,為老年人建設更多公共活動空間,建立合理的公共健身設施,增加老年人使用設施頻率,則能更好的解決老年人公共空間鍛煉需求,從而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因此建設滿足老年人需求的配套公共健身設施,才是我們應該著重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四、我國發展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設老年健身設施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
2021年10月13日,習近平強調,要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落實好老年優待政策,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發揮好老年人積極作用,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這既表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老年人的親切關懷,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全社會把養老、助老、敬老能力和發揮廣大老年群體積極社會作用作為社會文明高速、高質量發展程度的重要體現。
(二)城鎮中規劃設計老年健身設施充分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從發展目標、設施供給、賽事活動、政府支持、重點人群、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社會氛圍等8個方面就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作出部署,其中高度重視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要達到38.5%。涉及范圍廣泛、人數眾多、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協調順暢,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的充分彰顯。
(三)老年健身設施建設是民眾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現。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各地要通過盤活空置房、公園、商場等資源,支持街道社區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組織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實現老年人娛樂、健身、文化、學習、消費、交流等方面的結合??h(市、區、旗)應整合現有資源,設置適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場所?!边@是為我國發展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的必要性提供了政策支持,也是黨和國家關注民眾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現。
(四)老年健身設施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在城市化建設中,房地產行業也成為其支柱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住房這一剛需品越來越追求高端化,精品化,現在小區的配套設施也成為了城市居民非常重要的關注點,而老年人公共設施建設便是其中很重要一環,所以在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現狀下,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的建設也逐漸成為了完善城市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人發展的公共健身設施已經對社會方方面面產生了積極影響,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有所行動并且成效明顯,我相信隨著國家對老年人群體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社會對發展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重要意義的認識逐漸加深,我國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一定會更加科學配套,讓其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愈加明顯。
參考文獻
[1]劉厚蓮.世界和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J].老齡科學研究,2021,9(12):1-1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3]吳國婷,張敏強,倪雨菡,楊亞威,漆成明,吳健星.老年人孤獨感及其影響因素的潛在轉變分析[J].心理學報,2018,50(09):1061-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