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農業農村局(413100) 曹滌環

早稻育秧期間,常會受到低溫冷害、長期陰雨及大風雷雨等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對培育早稻壯秧威脅極大。因此,在育秧時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情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減輕危害,育足、育好早稻秧苗。
1.長期低溫冷害春播育秧期間,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到10℃時,極易發生受凍死苗的現象。據觀察,連續7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10℃,有膜覆蓋的秧田爛秧死苗率超過20%,無膜覆蓋的秧田死苗率超過50%;如果連續10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10℃,有膜覆蓋的秧田爛秧死苗率超過50%,無膜覆蓋的秧田死苗率超過80%,給早稻育秧造成嚴重危害。遇到長期低溫陰雨天氣,解決的辦法有3個。一是防秧田出現地膜破損漏風及貼膏藥現象。平鋪地膜秧田,要搶晴天或雨后掀動地膜,防止地膜貼泥悶種。秧苗未扎根現青前,可撒施一些草木灰、谷殼等覆蓋物,增加抗寒保暖力,促進秧苗扎根。二是低溫來臨前,在秧廂上噴施70%敵磺鈉可溶粉劑1000倍液,殺滅易造成爛秧的真菌微生物,防止爛秧。三是對已經扎根散葉的秧苗,可以采取灌深水保溫的措施,即在冷空氣來臨前夕,灌水至秧苗心葉,待氣溫回升后再排干,恢復正常管理。如果低溫時間較長,在中午氣溫相對較高時可適當排水通氣,再換上新鮮的水保溫。
2.大風雷雨與霜凍春播期間,較易出現大風雷雨和霜凍天氣,對秧苗危害大,在短時間內會造成秧苗搭葉翻根,影響成秧率。如遇到突然的雷雨大風天氣,可將秧田灌滿水直至秧苗全部淹沒,大雨大風后立即排水,可起到保溫、防止沖刷秧苗的作用。待氣溫回升后再排水,恢復正常管理。早稻育秧期間,有時會遇到強烈冷空氣的侵襲,如低溫霜凍天氣,很容易發生凍害死苗的現象,可在冷空氣來臨前夕,采取灌水保溫的方法,即灌水至秧苗心葉,待氣溫回升后再排干。
3.大雨沖刷與寒潮早稻播種后至3葉期前的秧苗,遇到大雨沖刷易發生翻根倒芽。需在大雨來臨前灌深水保護秧苗根部不受雨水沖刷,如果浮秧倒芽嚴重,可及時向秧田潑泥漿或撒蓋細肥泥土幫助秧苗扎根。遇到寒潮天氣時,秧苗尚未現青的秧田,廂溝內要排干漬水,使秧廂保持通氣狀態;已長出1.5葉以上的秧田,需增加土壤積溫,待氣溫回升2~3天后逐漸排干秧廂溝內積水,進行間隙灌溉,切忌立即排干積水,否則將會加快秧苗脫水死亡速度。
4.天氣突然轉晴低溫陰雨急轉晴冷型天氣,在連續陰雨后云散天晴,會出現夜間劇烈降溫現象,晝夜溫差常有10℃以上,此時秧苗若不及時搶救,便會出現大面積爛秧死苗,可在低溫陰雨期間保持秧田濕潤或灌淺水,到轉晴前一天灌深水護苗,緩和晝夜溫差大帶來的影響,以后分2~3天逐步排淺排干秧田積水,切忌在天氣轉晴時立即排干水。陰雨后天氣突然轉晴,秧苗葉面蒸騰加劇,而根系吸收能力尚未恢復,最易出現青枯死苗現象。遇到這種情況,一是不要立即排水,防止出現生理性失水,造成秧田大量青枯死苗。二是對地膜覆蓋的秧田,要及時揭膜,防止高溫燒苗,晴天在上午9時左右灌水揭膜通氣,緩解高溫對秧苗帶來的不利影響。三是突然轉晴,秧田地上部氣溫高、蒸騰大,根系吸水供水能力低,會出現秧苗根系水分反滲透,加劇秧田的青枯死苗,因此,不能隨意施用秧苗肥,應在連續4~5個晴天時施用。四是突然轉晴后已發生爛秧的,可在晴天排干秧田水,在下午4時左右用70%敵磺鈉可溶粉劑150克,對水50千克噴霧殺滅有害微生物,注意施藥后兩天不要灌水,出現嚴重爛秧的秧田隔5~7天再噴1次藥。遭遇低溫陰雨急轉晴冷型天氣的秧田,當氣溫回升3天后,每667平方米秧田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7.5~10千克,追肥時廂面保持淺水層,以促進秧苗迅速恢復生機和健壯生長,提高抗寒抗逆力,有利于培育壯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