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421001) 廖曉君 衡陽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421001) 李江兵

雞脂肪肝綜合征,是一種脂類代謝紊亂疾病,多發于籠養蛋雞群產蛋高峰期。蛋雞發病時產蛋率下降,多數情況下雞體況良好,卻突然死亡。該病是由于病雞體內脂肪代謝障礙,過量脂肪蓄積于肝臟、腹腔及皮下脂肪組織內,引起肝脂沉積,導致肝臟腫大、質脆并常伴有肝被膜下出現點狀出血和血凝塊等特征的脂肪變性疾病。
病雞過于肥胖,可超正常體重的20%,在下腹部能摸到厚實脂肪組織,產蛋率突然下降到30%。病雞精神不好,喜臥,食欲降低,腹圍大、下垂,雞冠、腳和喙蒼白。重病雞嗜睡、癱瘓、體溫偏高,接著雞冠、肉髯及腳變冷,數小時內死亡。驅趕、捕捉等應激因素引起病雞強烈掙扎,會導致突然死亡。
蛋雞日糧中蛋白質比例低,或蛋氨酸,含硫氨基酸,膽堿,肌醇,脂肪酸和維生素B6、B12不足,蛋雞為了獲得足夠蛋白質和必需的氨基酸,大量采食,致使肝臟積存超量的碳水化合物轉化來的脂肪;反之蛋雞日糧中蛋白質含量超高,能量偏低,形成代謝紊亂,也會使肝臟和體腔中沉積過量脂肪。蛋雞若日糧含鈣量不足,就需要采食較多的飼料,從而導致蛋白質等攝取過量并轉化成脂肪沉積于肝臟和體腔,引起脂肪肝綜合征。蛋雞日糧含硒、維生素E不足或發生黃曲霉毒素中毒等,容易出現脂肪肝綜合征。規模化蛋雞養殖多為籠養,蛋雞運動受限制,攝入體內的多余的能量轉化脂肪儲存在肝臟中而形成脂肪肝。高溫、寒冷、通風不良、密度過大、更換飼料等引起高產蛋雞應激反應,易誘發脂肪肝。飼料、飲水和墊料中霉菌毒素及抗生素等藥物損傷肝臟而形成脂肪肝。
病雞肥胖,皮膚蒼白,皮下、腹腔及腸系膜脂肪堆積。肝腫大,邊緣鈍圓,呈油脂狀,易碎如泥,切面外翻,且有油滴附著。肝表面有出血點,被膜下和腹腔內有血凝塊。取病雞肝臟切片鏡檢,發現肝細胞排列紊亂、變性、腫大、壞死,肝小葉彌漫分布著脂肪。
1.保持能量與蛋白質平衡日糧中適量添加龜粉、蚯蚓、無菌蠅蛆及多種維生素等,保持日糧中有足夠蛋氨酸、膽堿等營養素,防止蛋雞發生脂肪蓄積。
2.提供足夠鈣質給蛋雞投入粗貝殼片、顆粒碳酸鈣、蛋殼碎片等鈣質添加劑,不斷提供鈣質,以避免母雞過肥,并解決產薄殼蛋多的問題。
3.飼養管理蛋雞每日光照達16小時。禁止飼喂霉敗飼料。在日糧中添加維生素E和亞硒酸鈉、酵母粉、苜蓿粉、麥麩和酒糟等,注意限量飼喂,減少發病。
1.調整日糧用麥麩代替日糧中玉米總量的15%以降低能量水平,同時增加粗纖維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減少日糧總飼喂量的15%,持續15天,減輕肝臟負擔,保護肝臟。
2.添加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等每噸飼料中添加60克硫酸銅、50克膽堿、3克維生素B12、450克維生素C粉、5000國際單位維生素E、550克DL-蛋氨酸、1000克肌醇,連用15天。
3.喂服氯化膽堿每只病雞喂服氯化膽堿0.2克,1天1次,連喂2周,緩解病情。
4.防止繼發感染每升飲水中添加55毫克環丙沙星,連用15天,并帶雞消毒,防止病雞繼發感染大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