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爾法狗和李世石下第一盤棋時,突然放棄中盤的纏斗,到左上角補了一手。演播室里坐著好幾個九段,他們愣了一下,說:這步不好,是大緩手。大緩手意思就是,該干的事你沒干,跑去弄別的了。就像該高考了,你還不好好復習,在課堂上看蠟筆小新。我一個同學就這樣被老師逮住,臭罵一頓:我閨女小學三年級都不看蠟筆小新了,你還看!但那招緩手之后,阿爾法狗就開始了全面進攻,李世石處處虧損。
我高三時,背《論語》。一個學霸以為我是為了高考才背,因為有兩分的文言文默寫。他說,兩分不一定出在《論語》上,不劃算。到今天,高考的東西我全忘了,《論語》還能用上。背《論語》這種事,對于這個時代的任何人,在任何年齡來說,都是大緩手,考試也不考,也不影響升學就業,有什么用呢?但它真的有大用處。
我得益于《論語》的地方很多,就像得益于散步的地方很多。有人會說:你不努力工作,一天多少時間浪費在閑逛上?繞著小區走一圈再走一圈,那不是退休老太太干的事兒嗎?其實,我之所以能寫出東西,很多思路是在閑逛時形成的。有作者出書,搞講座,她說:一個青年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寫作,每天1500字雷打不動,后來成了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他就是王路。我聽說之后覺得很搞笑,我從來沒有雷打不動地堅持寫作,我只是雷打不動地堅持吃飯。很多人為什么對著電腦一整天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他不知道什么對于生活來講更重要,他應該出去散散步。散步不是大緩手,散步是先手。
先手和緩手,在外行眼里是看不出區別的。都是在一處戰斗正激烈的時候,有人跑了。如果他的跑被證明是對的,他就是高手,這一招就叫“下一盤大棋”。如果事后證明他跑錯了,他就是草包。
高手和庸手的區別就在于,高手能看到哪個地方更加重要,從而及時地騰出手來布上一顆子。如果你沒有事先布上子,在每一場具體的戰斗中,肯定會漸漸落到別人后邊。
很多人舍不得眼前的戰斗。戰斗在哪里,他就認為哪里價值最大,騰不開手,他認為一騰開,就變成緩手,吃虧了。于是永遠被眼前的局面纏繞,一直很辛苦,又一直很被動。
有個朋友本來是程序員,現在做管理和架構,不再寫程序了。假如她做程序員時把90%的精力都放在寫代碼上,很有可能現在還是程序員。如果你不能為長期的轉型做一些鋪墊,就永遠沒有主動轉型的機會,而被迫的轉型,既辛苦又吃虧。
所以,如果一個人拼命地干活,拼命地磨礪現在的手藝,而不能騰出手來在別的地方稍稍布局的話,就會活得越來越艱難,就會發現自己這行越來越不好干。這很正常:在局部纏斗下去,利益肯定越來越少。所以要懂得脫先。如果不懂脫先,就會發現,以前掌握的經驗慢慢都不靈了,這個世界越來越搞不懂了。
很多看著不變的手藝,細微處也有巨變。過年回家,我媽把我領到一個剃了幾十年頭的老師傅那兒去理發,說他理得最好,結果給我理了個小虎隊的頭,讓我一星期沒敢出門。有人說,自己做內容,無論平臺怎么換,總餓不著,這也看得不確切。就像寫文章,不同時代,不同平臺,文章也有不同的寫法。
小學時,老師教作文,段與段之間要換行,段首空兩格。誰規定的?孔子這么排版嗎?當然不。這是約定俗成。這種約定有它的載體、時代和壽限。它的載體是紙張,興盛于印刷出版業發達的時代。在手機屏上寫文章,再那樣分段,就太丑了。因為手機屏幕窄,一行裝不了幾個字。簡潔的分段方式是隔一行,頂首寫。紙質書上,一段三五百字是正常,一段一句,是古龍。古龍為什么一段一句?他為了賺稿費。但今天,手機屏上,一段一句是正常,一段超過二百字,太累了。沒有人明文規定這些,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規律,摸索出這些規律,就是學問。
人機大戰的第一盤,阿爾法狗最驚艷的一招是右邊打入,很多人以為無理,我坐在演播室,周圍的棋手都說:這還是圍棋嗎?后來目瞪口呆:出棋了。出棋后大家分析,如果李世石先刺一下,打入就不可能了。為什么沒刺呢?因為早早去刺看起來是個大緩手。
人生很多事情也是這樣。后來的局促只是因為先前沒有布好局。太深地卷入當下的工作,而對長遠的局勢認不清。因為認不清,會把緩手當先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作之后學英語。走在大街上,被培訓機構發傳單的拉住:先生,需要學英語嗎?你一想,這半年正好有空,為什么不充充電呢?就把報名費交了。
看起來是布局。其實不是。并不是離開目前的戰斗,隨便在空場擺個子就叫先手。先手是別人還沒看出它的用意時,你就知道這一手將來必有大用。而很多人學英語只是因為不知道該干點什么。半年的業余時間,能讓英語提高多少呢?即便能提高,又會在眼前的工作和日后的轉型中發揮多少作用呢?要能回答這些問題,才能懂什么叫先手,什么叫布局。
先手體現在駕馭空閑的能力上。知道什么時候可以騰出手,知道騰出手來應該干什么。一個人剛畢業時,肯定沒有多少空閑。但如果能夠善加利用空閑,就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指賺錢,也不是指學到什么技能,那些都是小細節,不是大局。大局是令自己有所改觀,而且這種改觀將影響到長期的道路。關鍵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要搞清楚,做這一件事情,在你生命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燦爛摘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沉住氣,吃硬飯》,愛曦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