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在人們的慣常印象里,運動員似乎更專注于身體訓練,離書本很遠。但在我23年運動員生涯中,書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獲得過59個冠軍,擁有很多輝煌時刻,但更多的是艱苦訓練和面對失敗總結經驗的時光。當狀態不佳、比賽遇到巨大挑戰時,我會讀一些名人傳記和勵志書籍,從中獲取經驗和勇氣。記得我在第一次參加冬奧會時,成績并不理想,年輕的我甚至產生了退役的想法。這時我看到卡耐基書中的一句話:“只有1%的希望,全力以赴還會有可能;但如果選擇放棄,即便有99%的希望,也注定會失敗。”這句話點醒了我,激勵我全力以赴。一個月后,我在維也納世界錦標賽上獲得1000米、1500米以及個人全能金牌。
由于短道速滑比賽涉及戰術運用,平日訓練時,教練和領隊經常帶我們通讀《孫子兵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只有了解自己、了解對手,把握住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維也納世界錦標賽1500米決賽上,和我同臺競技的外國選手實力強大。在比賽前,我認真研究每一位選手的個人特點和技術打法,并預判他們的教練會如何制定戰術、指揮戰術。再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揚長避短,制定相應的策略。到了比賽現場,前半程我穩扎穩打,但給人感覺狀態不佳,于是外國教練提早指揮隊員加速,試圖把我甩下。但在最后三圈,一直在后方跟滑的我開始發力,瞅準空隙,從外道完成超越,最終奪得冠軍。
我在退役后發起成立“冠軍基金”公益項目,旨在為告別賽場的運動員進行就業培訓和指導。其中,“運動員共讀計劃”通過閱讀打卡的形式引導大家多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很受歡迎。冠軍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在運動場上,運動員們為了冠軍拼盡全力;退役后,更要用體育精神綻放生活的光彩。這需要運動員們擺正心態,從零開始,踏實學習,不斷地提升和超越自我。
(摘自《閱讀時代》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