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志鳳
去年我參加了教師資格證考試,沒過。
我花了兩個月去備考,但談不上認真。報名之后,我在網上搜了很多攻略,結果發(fā)現很多人都是考了好幾次才過的,我便有了“這次過不過都無所謂”的心理暗示。
因此,我壓根兒就沒有強求自己。學習計劃隨著心情一再改變,大多數時候書翻開兩頁就被我扔到一邊。
朋友約著出去玩,我一邊想著出去放松,一邊又緊張著自己的備考,這樣的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著。兩個月過去了,我學無所成,玩也沒玩盡興。
而一起報考的同學,只要是認真復習了的,大部分都通過了。看著大家在學習群里報喜,我只有羨慕的份兒。
考試不過本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我依然很失落。我白白浪費了兩個月的時間,什么也沒有得到。不僅如此,我還得再投入更長的時間,重來一次。如果當初我也認真來做這件事,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要拼盡全力去做好。你盡了多少努力,人生才會有多少可能。
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是“投入產出比”,用來衡量經濟效果。我們所決定的很多事,常常基于這個概念。而人天生有惰性,往往希望自己投入很少的精力而獲得更大的效益。
所以,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目標來衡量某件事對自己的意義,然后決定投入多少精力。然而,我們卻疏忽了在這件事上投入的另一個成本,那就是我們的時間。不管是拼盡全力還是得過且過,時間都會流逝。
全力以赴,是對時間負責,更是對人生負責。時刻準備著,才不會懊惱機會抓不住。世界上最讓人遺憾的詞語,便是“如果當時”。人生很多的遺憾,不過是因為當初沒有拼盡全力。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那些能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也能做好別的事情。并不是說他們比其他人聰明,只是他們能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保持專注。
因為專注,他們花費的時間都是有效的。換句話說,他們的每分每秒都在給自己“鍍金”。
聰明的人不會只想著回報,他們知道踏實走好每一步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是那些所謂的“彎路”,只要認真對待,也可能走成“正道”。在他們眼里,生命中每件事的出現都有意義,哪怕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認真去做,也有可能成為另一種人生的開端。
他們所有的付出,都會在某一個轉角得到回饋,因此,他們回憶過去的時候永遠都不會感嘆“如果當時”。
若想人生無悔,切莫虛度當下。命運有變數,努力當永恒。
編輯/宋凌燕AAA02E96-D349-4E55-A7C1-46ADF6B9B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