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決心和能力不斷增進人民福祉。這是成就中國奇跡的重要密碼,也是邁步新征程的關鍵所在。在全國兩會上匯聚更多智慧與共識,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必將為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民生答卷會有哪些新招實招硬招?從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到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讓社會充滿期待。《人民日報》刊載評論說。
"女性的操持與營造,能讓一個家庭生機盎然;女性的創意和付出,會給一個社會注入柔性的力量。在新時代的中國,開創美好生活離不開婦女事業全面進步,也需要廣大婦女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只要攜手努力、鎖厲奮發,'她貢獻'必將閃耀在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的航行中。"
——全國兩會又逢婦女節。在國家議政建言的最高殿堂上,女代表、女委員履職盡責的靚麗身影,展現著一個文明社會和現代國家的魅力。建功新時代,需要激發"她力量"。我國廣大婦女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邊天"的重要作用。人民網評。
"推動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正當其時。進一步健全黨建引領社區服務體系,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參與格局,補足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技術應用薄弱環節,提升社區工作者就業吸引力、崗位認同感、隊伍穩定性,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服務質量,就一定能讓人民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更好解決,把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
——獨居老人吃喝起居無人照看怎么辦?孩子放學早,家長忙于工作沒法去接怎么辦?維修、家政、餐飲、美容美發等需求怎么就近解決?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或多或少都面臨類似難題。城鄉社區雖小,但全國有65萬個城鄉社區,其服務內容與水平關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日報》刊載評論說。
"異鄉不愁醫,看病不再難,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跟隨子女居住、異地養老的老年人數量逐漸增多。在推動跨省異地就醫過程中,要有序擴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藥報銷范圍,有效降低老年人用藥負擔,更好地滿足老年流動人口醫療需求。"
——"人在異鄉,不要生病",這句話說到了無數人的心坎上。當然,誰也難免頭疼腦熱,因此,不用再擔心異地就醫難、報銷難,就成了百姓的殷切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新華每日電訊》刊載評論說。
"'醫檢互認'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最為'看得見'效果是,有效避免讓患者做不必要的重復檢査,降低老百姓的看病負擔。從長遠來看,'醫檢互認'制度會讓醫療檢查,帶上會飛的'翅膀',成為'流動性'的醫療福利,讓異地就醫看病,更方便,更經濟,更實惠。"
—以前,患者每換一家醫院就診,往往被要求重新做一次檢查。檢查結果不互認,導致患者出現重復檢查、過度檢查情況,加重患者就診負擔甚至影響身體健康。中國經濟網刊載評論說。A786B203-22C5-4AC6-9B33-07188F088E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