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之箴言:禮在
禮是日常,是點點滴滴,是個人的學養(yǎng),也是社會群體的必修課。
存于心,表于形。禮在生活一時一刻,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個人之禮
原則完善規(guī)矩,規(guī)矩鑄成標準。每個人都需要遵守個人禮儀的原則與規(guī)范,個人之禮,更需要自律加持——
自覺,方能體會和展現(xiàn)自然的魅力,遵循自然,尊重自然,才能自主地表達禮儀原則。
個人禮儀需要遵循TPO原則,即T(Time)——惜時守信 ;P(Place)——地點確定;O(Objective)——目標明晰。
恪守禮儀的基本道理,也要注重相應的環(huán)境與時機。
宴請之禮
宴請最能體現(xiàn)關(guān)照與尊重,越是放松、親密、愉悅的氛圍下,越是能彰顯禮儀的日常化、細致化——
宴請親朋,席間社交,需恪守5M原則,即費用(Money)——合理預算,統(tǒng)籌安排;會客(Meeting)——主賓陪客,預設(shè)話題;環(huán)境(Milieu)——衛(wèi)生安全,各具特色;音樂(Music)——愉悅助興,營造氛圍;菜單(Menu)——可口營養(yǎng),尊重習俗。
每一份宴請的安排,每一處細節(jié),都是禮儀與教養(yǎng)的映照。
談吐之禮
交流中的接受、重視和贊美,皆在談吐中一一呈現(xiàn)。留意細節(jié),在意回應,才能為交流打通順暢路徑——
優(yōu)雅從容的交流,首先須知“說什么”,懂得禁忌,擅長斟酌;還要知曉“如何說”,即少說多聽,善于合作。
談吐得體,要學會不打斷,不隨意插話;不涉及原則不做補充,尊重每個人的認知;不隨便判斷是非;抬杠,不動輒懷疑;不刻薄嘲諷他人。
禮之箴言:彼此
專注即是尊重,回應即是禮貌。
禮,即是彼此。
彼此關(guān)照,彼此寫滿溫暖的誠意。禮儀本身就是對情感的“呼應”和“傳遞”。
表情 由表及里
在每一幀表情中,傳遞交流的最誠摯信息,更可以表達自信,展現(xiàn)社交魅力——
表情凸顯視覺信號、聲音信號的有效傳遞,不僅有助于提升交流的品質(zhì),留存深刻印象,更能有效傳遞出友好、舒適、真誠、溫暖的情感內(nèi)涵。
這其中,微笑是最有效溝通的法寶之一,更是人際關(guān)系的磁石。嘴角上揚,微露牙齒,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和諧統(tǒng)一,可以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保持愉悅的心理感受。
辭令 言辭尚尊
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是社交中的重要目的。修辭令,亦是修身心。有禮有儀的辭令,有很多簡單的原則——
善于發(fā)現(xiàn)并善于欣賞對方的長處。善于記住對方的姓名和相關(guān)信息……辭令,皆是以尊重、客觀為前提。
目光 目及回應
目光是表達專注的最好途徑。呼應交流的每一份信息,也傳遞出真誠而深切的溫暖——
真誠表達在于專注,而目光所及才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交流、傾聽,應該注視對方以表示專注,直視的目光可以充分表達出認真和尊重,以及對接收信息的期待。在與人談話、握手以及道別時,大部分的時間都需要目視對方的眼睛,以及自然地注視對方眉與鼻梁三角區(qū),不能左顧右盼,也不能緊盯不放。同時,還要有表情、手勢、點頭等必要的附和,既是對內(nèi)容、信息、節(jié)奏和情緒的同頻,也是彼此間表示領(lǐng)會和理解的有效互動。
編輯/周開明
作者簡介
宮正:沈陽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公益人、禮儀文化傳播者;遼寧省孤兒學校名譽副校長;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沈陽市慈善總會副會長;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禮儀專委會專家組專家;《禮儀培訓師培訓服務規(guī)范》標準起草委員會顧問;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個人)獎獲得者;遼寧省及沈陽市慈善大使;沈陽市禮儀文化推廣大使;正儀正行公益發(fā)起人。A6DDECB3-E695-4343-90F0-52FCB497BB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