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材矮小、體格消瘦、膚色黝黑、頭發花白,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木蘭圍場國有林場(以下簡稱“木蘭林場”)龍頭山國家重點落葉松良種基地,記者見到袁德水。雖然已61歲了,但他仍然身手矯健,只見他輕輕一躍,手扒腳蹬,短短十幾秒,便爬上一棵10余米高的落葉松頂,摘下3個球果后,快速下到地面。
“一個球果大約有五六十粒種子,一粒也不能浪費?。 币晿浞N如孩子的袁德水,是位落葉松良種育種專家。44年來,經他培育的落葉松良種大都用于三北防護林、京津周圍風沙源治理、再造三個塞罕壩等造林工程,造林面積達114萬畝。
身份可以“臨時” 但育種是長期的
1977年11月,高中畢業的袁德水經親戚介紹,從老家河北承德平泉來到圍場,成為木蘭林場的一位臨時工?!耙驗槲易謱懙煤?,林場就把我派到良種基地當技術員。”袁德水說。
當時,我國林業育種技術落后,良種供給率低,嚴重制約林業建設高質量發展。
雖是臨時工,但袁德水十分愛學習。他說:“要想建設林業強國,就必須解決育種問題,不然就會受制于人?!?/p>
華北落葉松如何育種?國內尚無成功經驗。袁德水知道,林木育種不像農業育種可以一年一茬,失敗了明年再來,而是往往需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一個新品種選育,需吃得下苦、受得了罪、耐得住寂寞。
“我的想法很簡單,國家給了我工作,身份可以‘臨時,但育種是長期的?!痹滤f,自己當時就下了決心,“育不出好種,決不出山。”
四處尋優種 青山是我家
培育優良樹種的第一步,就是要尋找優樹?!爸挥谢蚝茫拍苡梅N?!痹滤嬖V記者,華北落葉松具有抗旱耐寒的特性,是我國北方綠化造林的主力樹種。
20世紀80年代初,落葉松良種基地為了選擇優良資源和建園材料,需要在全國海拔1600米至2780米高的區域選拔當地的優質良種。由于經費有限、條件艱苦,不少人都不愿意去,袁德水主動接下重任。
他背上干糧咸菜,踏上“尋優樹之旅”。寒冬時節,聽說海拔2780米的小五臺南臺有棵長勢良好的老樹,他便星夜趕往。踏著過膝的積雪爬到山頂,為帶回更多種條,他扔掉干糧,騰空行囊。下山時,背包壓得他筋疲力盡,遇到積雪,他只好滾著下山。
北上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南下山西、湖北,只要有落葉松良種的區域,都留下了袁德水的身影。他行程26萬多公里,篩選引進落葉松優良無性系428個,為基地造林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基地建設之初,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窩窩頭,冬季最低氣溫-30℃。“一年365天,天天有活干。雖然挨餓受凍,但幾年下來也看不出個眉目來?!眲e人紛紛往溝外走,袁德水卻一心往更深的山里扎。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2009年,該基地獲評河北省唯一一個國家重點落葉松良種基地。無怨無悔堅守科研一線的袁德水,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河北省質量獎”等。為表彰其貢獻,河北省人社部門打破常規,2014年11月將其轉為正式員工。2020年10月,袁德水被破格晉升為工人高級技師技術職稱。2021年3月,袁德水獲得副高級工程師資格。
(摘自《河北日報》)B4B6656C-43DA-4857-90DE-D69074C024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