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
新時代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而教育要實現現代化,也應依法治校。依法治校,首先要推進學校內部治理的現代化。
一、依法治校,校長必須大力推進辦學能力的現代化
隨著形勢的發展,政府將逐步退出具體的學校事務管理,變成宏觀管理和服務。學校的事務由校長、教師們來管。其中,校長尤其要提高自己的辦學能力。
1.推進學校章程建設,依章辦學,依法治校
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章程既是落實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構建現代學校治理體系的需要,更是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協同的需要。如今中山市教育局要求學校結合實際制定完善學校章程,做到一校一章程。我校章程建設啟動以來,幾易其稿,持續完善。我們認為學校章程不是學校管理制度的匯集,而是學校自主發展的規則,是學校現辦學現代化的標志,諸多問題都要在學校章程當中予以明確規范的說明。因此,章程的制定必須以相關法律為依據,做到定位合理,立足校本,準確規范,放眼未來,體現學校的發展性。雖然我校章程尚在完善之中,但我們已經意識到,一部建立在認真思考,充分研究基礎上的學校章程,一定能夠促進校長從“人治”到“法治”角色的轉變,能夠促進行政從“領導”到“引領”角色的轉變,我們更期待通過章程的制定和研究,促進教師從“職業”到“專業”態度的轉變。
2.從學校發展規劃、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校務公開、師德建設五大個方面進行努力
制定發展規劃,學校的短期、中期、長期的發展規劃是什么要予以明確,學校發展規劃一定要民主制定,形成教職員工普遍認可的發展愿景。
實行目標管理。學校每學年、每學期、每個月都應該有目標管理,有的放矢,進有方向。
進行績效考核。只有布置沒有考核,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國家教育發展綱要提出,學校、教師的績效如何要有考核,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能一個樣,大鍋飯不能再有。
實行校務公開。財務支出、工資待遇、評先選優、教師聘任,包括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校培養目標等都要公開,公開的范圍盡量擴大,提高校務透明度,有利于學校的治理。
加強師德建設。學校是培養人的場所,而師德是根本,現代學校應把教育放在首位。
二、依法治校,校長必須大力推進管理能力的現代化
1.明確學校治理的主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現代企業管理講究層層責任制,這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分權必須是現代校長推進管理能力現代化所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校的做法是:校長組織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民主制定相關細則,把握學校整體發展方向、目標定位、辦學宗旨等宏觀問題。通過行政會、教代會、科級組長會討論制定相關實施細則、階段目標、考核標準等具體辦法,明確具體執行部門及負責人,明確實施步驟、考核方式,實行項目負責制、定期匯報制和持續檢查。將學校德育、教學、體藝等工作具體劃歸各個部門并賦予其考核權力。學校設立常務副校長,具體負責學校日常事務的統籌處理。當然,沒有民主干不好事情,沒有集中往往干不成事情,二者必須予以平衡。從學校近幾年的發展和教師們的工作狀態來看,這種內部治理的結構是比較科學且符合實際的。
學校治理應重視學生和家長的主體作用。學校一般有相應的學生組織且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但這兩個治理主體的責權研究還不深入。我校正在嘗試基于自主合作理念下的課堂改革,賦予學生小組權力,學校日常的規范評比由學生委員會來完成,學生主體地位得以提升。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的管理,參與學校發展規劃的討論制定,成立家長義工組織,參與學校活動,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強化這兩個學校治理主體的積極作用,是學校重視并會持續深入下去的一個原則。
2.將學生作為學校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科學決策的依據
校長應跳出利益主體的思考局限,站在人本思想的立場來建設學校環境。學校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他們提供一個身體和心理安全的環境,讓學生處于生命自在的狀態。同時學校要能夠回應學生的想象和好奇,幫助學生建立生命的厚度。
學校的治理不應該是為了校長能夠得心應手地管理學校師生,學生的訴求和利益尤其是學生的發展必須得到重視。我校近幾年來牢固樹立“學生第一”的思想,舉辦了“校園吉尼斯大擂臺”“自主演講會”“自主展示臺”“智力游戲大比拼”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創新活動。此外,學校還制訂《聯豐小學課堂改革指南》,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展示和成長的舞臺。
3.明確各主體在各個管理環節上的權力和責任
學校很多工作很難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獨立完成,許多時候需要相關人員合作完成,這就需要學校進一步明確各個主體在各個管理環節上的權力和責任。不同的環節應該由不同的治理主體介入,由不同的主體決策。
比如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學校明確校方、學科、教師、學生及家長各自在各個教學環節上具有怎樣的責任和權力,通過協調溝通,促進了各方的密切配合。只有明確權責,學校內部治理能力才會提升。
4.要制定明確的標準,做到信息公開
學校內部治理,很重要就是認真制定相關工作的具體化標準要求,使學校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標可循。比如在推進課堂改革時,我們明確教師應具備的能力,課堂應執行的標準要求,學生應達到的標準和能力。同時明確科組教研和課堂評價應遵循的評價細則,如學生的參與度、有序站位、搶答補充糾錯的規范,等等。
學校內部許多方面都需要公開透明,比如財務使用、職稱評聘、獎金發放、評先選優、人事任免等,信息不公開必然導致猜疑,進而影響工作的情緒和狀態。作為新時期的校長,應該樹立大公無私的形象,具有公平公正處事的情懷,做到工作透明化,信息公開化。
新時期的校長應當肩負起學校治理現代化的責任,依法治校,實現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責任編輯 羅 峰12FBB2DE-373D-460D-913A-F6F2B5B89F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