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處理器制程工藝的進步,硬件的發熱和功耗也隨之下降,于是,大家看到,輕薄本上不僅出現了強力的8核16線程處理器,甚至還搭上了RTX獨顯“快車”,讓輕薄本原本孱弱的圖形性能得到了質變。目前市面上就出現了不少14英寸的小鋼炮產品。
在牛叔看來,其中有一款機型的確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輕薄RTX獨顯本,它就是去年發布的宏碁傳奇X RTX 3050款。最近該機在拼多多渠道促銷,參考價格4699元,相比去年牛叔測評時5799元的價格,降價幅度達到了1100元!
為何牛叔認為該機是真正的輕薄RTX獨顯本呢?請看下面牛叔的點評解析。


說到輕薄本,第一要素肯定就是機身重量不能超標,即便是RTX獨顯機型,也不能太重,要不然就成了大家戲稱的“重薄本”。在這點上,傳奇X就做得比較好,它的整機重量實測是1.39kg,和常規的14英寸輕薄本差不多。換句話說,并沒有因為搭載了RTX 3050獨顯,就犧牲了便攜性。同時它的機身厚度也控制得不錯。
OK,關于輕薄RTX獨顯本的機身重量和厚度,傳奇X是達標了的,下面再看看核心硬件配置和功耗輸出情況。

傳奇X搭載的是銳龍7 5800U+RTX 3050核心組合。而在牛叔看來,這個組合就是該機成為輕薄高性能本非常重要的一步。
先說銳龍7 5800U,規格大家都很熟悉了,8核16線程,依然是目前移動平臺里高參數型號處理器。而它對于輕薄本來說,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那就是能效比高,基礎TDP為15W,實測傳奇X穩定能跑30W左右(環境溫度較理想的情況下),在Cinebench R20處理器多核測試中,拿下了4356pts的高分——不需要太高的功耗就能輸出強勁的性能!
這意味著:第一,如果你需要運行處理器滿載應用,那么傳奇X的30W實戰性能也夠用了;第二,玩游戲時,銳龍7 5800U也不需要分配多高的功耗,頻率就比較高,不會出現處理器因功耗低而導致頻率低,從而影響游戲體驗的情況;第三,高能效比下,銳龍U處理器具有長續航優勢,例如傳奇X在線視頻播放續航時間約10小時(59Wh電池),而這對于輕薄本而言,也是比較重要的。
再看看RTX 3050。之前牛叔說過,今年真正具有吸引力的輕薄本獨顯還得是RTX系列,主要包括RTX 2050和RTX 3050,當然RTX 3050要比RTX 2050強。RTX 3050在傳奇X上有兩個意義,其一是提供強力(相對于集顯)的游戲性能,集顯最多只能玩玩《LOL》這類游戲,但RTX 3050獨顯(實戰35W左右),已經足以在FHD中畫質下流暢體驗3A游戲,從“不能玩”提升到了“流暢玩中畫質”的級別!其二是對于創作類應用,典型的就是視頻剪輯提供高效率的CUDA加速功能,有RTX獨顯和無RTX獨顯的區別很明顯。


Time Spy場景測試,傳奇X RTX 3050的顯卡得分3665
說到這里,可以看出傳奇X的核心硬件是比較強力的,而它的滿載性能釋放也穩妥:整機核心性能釋放是50W,實測是CPU 15W+GPU 35W的組合。看到這里可能有同學就要問,牛叔,15W的銳龍7 5800U能玩游戲嗎?上面牛叔說過,銳龍U能效比高,對功耗需求不大,所以答案是沒有問題。
下面是牛叔玩《PUBG》時的游戲截圖,標準的15W 銳龍7 5800U的功耗輸出,可以看到,處理器頻率非常高(對于15W的處理器來說),達到了3.9GHz,而占用率很低,只有17%。


電競游戲《DOTA2》FHD最高畫質運行畫面,處理器頻率是3.2GHz,幀速138fps。
也就是說,傳奇X性能輸出較強,玩游戲也靠譜!再結合它的機身尺寸和重量,就成了一臺名副其實的RTX獨顯小鋼炮!
上面牛叔分析了傳奇X這類機型在輕薄和高性能兩個痛點上的表現,總體來說完成度很不錯,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RTX獨顯輕薄本。但,該機也不是完美的——實際上,主流價位的機型,或多或少都有些遺憾點。
傳奇X第一個遺憾點就是滿載時的C面熱量堆積在左側操控區域,雖然溫度的絕對數值不算高,也就是44℃左右,但該機是金屬C面機型,所以熱感就比較明顯了——甚至有的用戶表示有燙的感覺。這也導致了另外一點:如果是在溫度偏高的環境中,處理器滿載時的功率輸出會受到C面溫度的影響。
當然,坦率地講,C面溫度表現不太理想是很多高性能金屬本的不足之處,因此,希望未來的產品在隔熱方面有較大的改進。
第二個遺憾點是銀色鍵帽+白色背光組合,在一些光線較好的環境下反而看不清楚鍵帽字符,而該機的設定是自動默認打開鍵盤背光,需要用戶自己手動關閉。
以上就是傳奇X的產品分析,最大的賣點就是靠譜的輕薄RTX獨顯本,同時該機也存在著些許遺憾點??偟膩碚f,當前4699元的促銷價格性價比很不錯,對于想買一臺性能釋放較強的RTX獨顯輕薄本的用戶而言,是個實惠靠譜的選擇。
最后,對于這類有趣的產品,在大家看來,還有哪些改進優化的方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