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賢良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公開講話中強調:“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那么,該如何認知新時代“大先生”成長價值,并探索其具體成長路徑呢?
一、新時代“大先生”成長價值
對于當代教師而言,若想成長為教育行業(yè)的“大先生”,首先要對“大先生”的成長價值有正確全面的認知。
(一)塑造學生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其中“教書”是手段和方法,“育人”才是終極教育目標與價值體現。古今中外,高品質教育更多是教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個人品德,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并讓學生掌握做學問的方法。真正的教育是深入靈魂的,教師應真正探索學生的靈魂,引導學生朝著積極健康的人生目標努力,做一個充滿正能量,對社會發(fā)展有益的人。新時代“大先生”成長價值之一就是塑造學生,塑造其品行,塑造其靈魂,塑造其價值觀。
(二)研究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大先生”,應具有研究教育的精神。教師應該做一名研究者,研究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研究不同學生的學習成長特點,找出規(guī)律或者解決辦法,讓自己的認知更深刻,推動教育教學工作進步。我們可以發(fā)現,教育專家、名師等都是有著研究精神的人。新時代“大先生”成長價值之二在于研究教育,探尋教育規(guī)律,尋找教學成長契機,推動教育教學事業(yè)發(fā)展,同時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三)傳播思想
普通的教師注重傳授知識,而一流的教師則傳授方法與思想。在個體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知識可能陳舊過時,但是方法與思想則可以進化,讓學生能夠隨著時代一起成長。新時代“大先生”成長價值之三在于傳播思想,用思想引導學生走出一條獨立的成長之路,用思想引導學生分析與探索世界。
二、新時代“大先生”成長路徑
新時代“大先生”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有著巨大的育人價值,然而對教師而言,如何成為“大先生”,尚需探索具體的成長路徑。
(一)自我進步
自我成長是教師變成“大先生”的核心途徑。教師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有很多教師一教書就是一輩子。教師也有“舒適區(qū)”,當教師一直在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中,成長是緩慢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成長停滯現象。教師一旦停止自我成長與進步,就真的會變成一個普通甚至頑固的“教書匠”,不再愿意去探索教育的世界,從而失去了成長的動力。教師要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必須自我進步,包括思想的進步,理念的改進,努力脫離“舒適區(qū)”,擺脫成長停滯局面,真正取得事業(yè)上的突破。
(二)專業(yè)發(fā)展
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成長為“大先生”的有效路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路徑很多,如個體閱讀、教學交流、專業(yè)培訓、課題研究、實踐訓練等。通過專業(yè)發(fā)展,教師會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專業(yè)倫理、專業(yè)精神、專業(yè)技能等方面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教師要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應通過各種方法來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讓自己成為一名專業(yè)能力與專業(yè)精神突出的優(yōu)秀教師。
(三)深刻反思
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具有反思的精神與習慣,才能夠實現成長,才能夠一步步成為“大先生”。當教師上完一堂課之后,要反思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好,以及有什么改進方式;當教師上完一學期的課之后,就要反思本學期整體存在的問題,獲得的成功經驗,以及是否還有更好的授課模式。反思可以是宏觀的,如反思某種教育理念或者教學方式的適用性;也可以是微觀的,如反思某個知識的具體教學方法是否需要改進等。每一次反思都會讓認知深入一層,每一次反思就是一次進步。教師要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要反思自己的觀念,反思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