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董淑珍,鄭夢桃,楊曉瑾,劉 坤
(1.商洛市氣象局,陜西商洛 726000;2.陜西省氣象局秦嶺和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氣象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016)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及極端氣候事件的不斷加劇,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氣溫和降水量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1]。近年來,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中國西北地區氣候變化開展了研究:丁一匯等[2-3]對中國近百年氣候變化特征進行了研究,發現北方大部分地區變暖,西北、東北、華北為氣候變暖最明顯的地區;翟盤茂等[4]對中國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氣溫變化進行了研究,發現最高氣溫在95°E以東及黃河以南呈降溫趨勢,最低氣溫呈增溫趨勢;朱瑞杰等[5]對咸陽市近 60 a冬季氣溫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冬季最低氣溫的線性趨勢率最大,2月氣溫的升高對冬季變暖貢獻最大;李興濤等[6]分析了50 a來咸陽市氣候變化趨勢,表明氣溫變化存在6、12、32 a冷暖交替的振蕩周期;努爾比亞·吐尼牙孜等[7]通過分析塔里木盆地平均、最高、最低氣溫方差空間差異,表明地形對最低氣溫振幅的影響最明顯。商洛地處秦嶺腹地,南部為北亞熱帶氣候,北部為暖溫帶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關于商洛市氣溫變化的研究較少。本文根據商洛市7個國家氣象站觀測資料,分析氣溫變化特征及其主要原因,以期為開展本轄區氣候變化的監測評估、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及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等提供科學依據。
所用資料為商洛市7個國家氣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月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資料。采用數理統計、線性趨勢分析、Mann-Kendall非參數檢驗(簡稱M-K檢驗)等方法,分析氣溫的年際變化特征、季節性差異、氣溫異常性以及極端性。季節劃分:3—5月、6—8月、9—11月、12月—次年2月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多年平均值均指1961—2020年60 a平均值。
近60 a來商洛市年平均氣溫為12.9 ℃,整體呈上升趨勢,線性傾向率為0.219 ℃/10 a(圖1),低于全國升溫水平(0.25 ℃/10 a),高于陜南升溫水平(0.199 ℃/10 a)[4]。

圖1 1961—2020年商洛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
從平均氣溫年代際變化來看,21世紀比20世紀平均氣溫偏高0.6 ℃。與多年平均值相比,20世紀60、70、80年代分別偏低0.4、0.1、0.4 ℃,90年代、2001—2010年、2011—2020年分別偏高0.1、0.3、0.4 ℃。從氣溫距平來看,1961—1989年的29 a中僅8 a為正距平,其余年份為負距平;1990—2020年的31 a中有7 a為負距平,24 a為正距平。近10 a氣溫距平為0.4 ℃,近5 a為0.5 ℃,氣溫持續偏高。
對商洛市1961—2020年平均氣溫進行M-K突變檢驗(圖2a)。分析UF曲線可知,1961—2020年平均氣溫呈增暖趨勢,尤其是2005年之后,增暖趨勢更為明顯,超過了0.05顯著性水平臨界線。UF曲線與UB曲線在置信區內1987—1988年之間存在一個交點,即發生了突變。通過分析累積距平(圖2b)發現,1961—2020年平均氣溫的累積距平呈“V”字型趨勢,表明年平均氣溫先下降后上升,與陜西氣溫的變化趨勢一致[8]。由此可以判斷商洛年平均氣溫發生了由低溫到高溫的突變,突變時間在1987—1988年。

圖2 1961—2020年商洛平均氣溫M-K檢驗(a)及累積距平(b)
近60 a冬、春、夏、秋季平均氣溫線性傾向率分別為0.220、0.331、0.188、0.230 ℃/10 a,四季平均氣溫均呈增暖趨勢,其中春季增暖最明顯,年平均氣溫增暖以春季貢獻最大。
四季平均氣溫距平的年代際變化見表1。冬季平均氣溫與多年平均值相比,20世紀60年代偏高0.1 ℃,70、80年代分別偏低0.1、0.2 ℃,90年代后進入相對偏高期,90年代、2001—2010年、2011—2020年分別偏高0.4、0.5、0.3 ℃。春季平均氣溫與多年平均值相比,60、80、90年代分別偏低0.4、0.1、0.1 ℃;70年代、2001—2010年分別偏高0.1、1.1 ℃,呈明顯升高趨勢;2011—2020年又進入相對偏低期,偏低0.5 ℃。夏季平均氣溫呈波動變化,20世紀80年代、2011—2020年夏季平均氣溫較多年夏季平均值分別偏低0.6、0.5 ℃,60、70、90年代分別偏高0.4、0.2、0.2 ℃,2001—2010年持平。秋季平均氣溫距平,20世紀60年代偏低0.5 ℃,70、90年代和2001—2010年、2011—2020年分別偏高0.1、0.4 ℃和0.2、0.9 ℃,其中2011—2020年增暖最明顯,80年代持平。
綜上所述,商洛年平均氣溫呈增暖趨勢,四季平均氣溫以春季增暖最為明顯;各季平均氣溫年代際變化特點為20世紀60年代的春季和秋季為相對偏低期,冬季和夏季為相對偏高期,80年代為相對偏低期,70、90年代和2001—2010年為相對偏高期;年平均氣溫發生了由低溫到高溫的突變,突變時間在1987—1988年。

表1 1961—2020年商洛各季節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和距平的年代際變化 單位:℃
近60 a來商洛市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9.1 ℃,整體呈上升趨勢,線性傾向率明顯大于年平均氣溫,為0.434 ℃/10 a(圖3),說明最高氣溫的升高,即白天氣溫的升高是導致年平均氣溫偏高的主要原因。從年代際變化來看,20世紀60、70、8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分別偏低1.3、0.6、0.9 ℃,90年代起持續偏高。2013年是近60 a來平均最高氣溫最高的一年,較多年平均值偏高2.6 ℃。

圖3 1961—2020年商洛平均最高氣溫的年際變化
近60 a冬、春、夏、秋季平均最高氣溫線性傾向率分別為0.440、0.670、0.275、0.470 ℃/10 a,升溫幅度均大于平均氣溫。近60 a來春季增暖最明顯,秋季次之,夏季最小。
四季最高氣溫的年代際變化見表1。冬季平均最高氣溫與多年平均值相比,20世紀60年代持平,70、80年代均偏低0.7 ℃,90年代后進入相對偏高期,21世紀比20世紀高1.5 ℃。春季平均最高氣溫與多年平均值相比,1961—2000年大多偏低,21世紀開始大多偏高,60、70、80、90年代和2001—2010年、2011—2020年最高氣溫距平分別為-1.5、-0.7、-0.8、-0.5 ℃和1.5、1.6 ℃。夏季平均最高氣溫變化比較劇烈,60、70、80年代均比多年平均值偏低,但80年代比70年代降低了1.1 ℃;9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偏高0.4 ℃,2001—2010年偏高0.1 ℃,2011—2020年偏高1.3 ℃。秋季與夏季變化趨勢基本一致,60、70、80年代平均最高氣溫均低于多年平均值,90年代后高于多年平均值。
以上分析表明,近60 a來商洛市年平均最高氣溫呈顯著增暖趨勢,年平均最高氣溫的升高是導致年平均氣溫偏高的主要原因,季節變化以春季增暖最為明顯。季節平均最高氣溫的年代際變化特點為20世紀60—80年代為相對偏低期,除90年代春季仍相對偏低外,其它季節90年代起為相對偏高期。
商洛市年平均最低氣溫的線性傾向率小于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為0.187 ℃/10 a(圖4)。1961—1987年年平均最低氣溫大多低于多年平均值,1988年開始大多高于多年平均值。20世紀60—90年代和2001—2010年、2011—2020年平均最低氣溫與多年平均值的距平分別為-0.7、0.0、-0.1、-0.1 ℃和0.3、0.6 ℃。
近60 a商洛市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最低氣溫的線性傾向率分別為-0.403、0.170、0.290、0.221 ℃/10 a。近60 a來夏季增溫最明顯,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冬季、春季和秋季增溫幅度小于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夏季增溫幅度大于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
四季最低氣溫的年代際變化見表1。冬季平均最低氣溫,60年代低于多年平均值,70—90年代持平,進入21世紀后呈快速上升趨勢,21世紀比20世紀高0.6 ℃。春季平均最低氣溫,20世紀60、70、80、90年代均低于多年平均值,距平分別為-0.7、-0.2、-0.5、-0.7 ℃,2001—2010年持平,2011—2020年呈顯著上升趨勢,距平為2.1 ℃。夏季平均最低氣溫,20世紀60、70、80、90年代和2001—2010年、2011—2020年與多年平均值距平分別為-0.5、-0.3、-0.6、-0.5 ℃和-0.3、1.9 ℃。秋季與夏季變化趨勢一致,60—90年代、2001—2010年均小于多年秋季平均值,2011—2020年呈快速上升趨勢,偏高0.8 ℃。
以上分析表明,商洛年平均最低氣溫線性傾向率小于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季節變化以夏季增溫最明顯,各季最低氣溫年代際變化特點為1961—2000年為相對偏低期;2001—2010年夏季和秋季相對偏低,春季持平,冬季2001年起為相對偏高期;春、夏、秋季2011—2020年為相對偏高期。
采用距平級別標準(表2)[9],分析商洛近60 a來平均氣溫的異常性,發現顯著偏暖年份為2013和2016年,偏暖年份為1998、1999、2002、2006、2007和2014年,偏暖和顯著偏暖年份大多出現在2000年以后;異常偏冷年份為1964和1968年,顯著偏冷年份為1963年,偏冷年份為1965、1966、1976、1984、1989和1993年,異常偏冷、顯著偏冷和偏冷年份大多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

表2 距平級別
對四季氣溫異常性分析發現:近60 a來商洛春季偏暖年份為2005、2006、2007、2009和2015年,顯著偏暖年份為2001、2008、2014、2018、2019和2020年,異常偏冷年份為1963年,顯著偏冷年份1964、1977和1997年,偏冷年份為1965、1980、1981、1989、1992和1994年;夏季偏暖年份為1966、1967、1995、2006和2013年,異常偏暖年份為2016年,顯著偏冷年份為2017和2019年,偏冷年份為2018年;秋季偏暖年份為1973、1978、1980、1982、1983、1987、1988、1991、1995、2001、2002、2005、2007、2008、2010、2011和2015年,異常偏暖年份為1998和2016年,顯著偏暖年份為1977、1990、1999、2006、2013和2014年,異常偏冷年份為2018年,偏冷年份為1962和2019年;冬季偏暖年份為1966、1986、2000、2001和2008年,顯著偏暖年份為1978、2006和2017年,異常偏暖年份為1998年,異常偏冷年份為1964、1967和1969年,顯著偏冷年份為1976年,偏冷年份為1971、1983和2007年。總體上,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
采用文獻[10-11]10個極端氣溫指數(表3)及分析方法計算商洛市極端氣溫指數。相對指數閾值采用1981—2010年統計數據為比較基期數據。

表3 選定的極端氣溫指數
近60 a來,商洛市極端最高氣溫的線性傾向率為0.502 ℃/10 a,極端最低氣溫的線性傾向率為-0.426 ℃/10 a。暖夜日數隨時間的變化呈增多趨勢,冷夜日數隨時間的變化呈減少趨勢,線性傾向率分別為5.175 d/10 a和-2.513 d/10 a,表明商洛1961—2020年夜間氣溫呈顯著變暖趨勢;冷晝日數、暖晝日數隨時間的變化均呈增多趨勢,線性傾向率分別為5.720、7.224 d/10 a,暖晝日數增多趨勢較冷晝日數明顯,表明白天氣溫呈增高趨勢;晝指數的變化較相應的夜指數變化更為突出,暖晝日數的變化更大。同時表征熱指數的夏日日數、熱夜日數線性傾向率分別為8.445、4.724 d/10 a,表征冷指數的冰日日數、霜日日數線性傾向率分別為-0.736、-9.943 d/10 a,也表明近60 a來商洛氣溫呈升高趨勢(圖5)。
(1)近60 a來商洛年平均氣溫在波動中呈上升趨勢,線性傾向率小于全國平均水平。21世紀比20世紀偏高0.6 ℃;20世紀60—80年代均比多年平均值偏低,60、80年代最冷,90年代起呈上升趨勢,21世紀后升溫顯著。四季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春季線性傾向率最大,年平均氣溫的升高以春季貢獻最大;各季平均氣溫的年代際變化特點為20世紀60年代的春季和秋季為相對偏低期,冬季和夏季為相對偏高期,80年代為相對偏低期,70、90年代和2001—2010為相對偏高期;年平均氣溫發生了由低溫到高溫的突變,突變時間在1987—1988年。
(2)近60 a來商洛年平均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均呈上升趨勢,年平均最高氣溫的線性傾向率大于年平均最低氣溫的線性傾向率,即白天升溫較夜間升溫明顯,最高氣溫對升溫貢獻最大。平均最高氣溫以春季升溫最明顯,各季平均最高氣溫的年代際變化特點為20世紀60—80年代為相對偏低期,除90年代春季仍相對偏低外,其他季節90年代起為相對偏高期。各季中平均最低氣溫以夏季升溫最為明顯,年代際變化特點為1961—2000年為相對偏低期,2001-2010年夏季和秋季為相對偏低期,春季持平,冬季2001年起為相對偏高期,春、夏、秋季2011—2020年為相對偏高期。

圖5 1961—2020年商洛市極端氣溫指數的年際變化(虛線為趨勢線)
(3)通過近60 a來商洛市平均氣溫異常性分析發現,偏暖年份多出現在2000年以后,偏冷年份多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
(4)近60 a商洛市極端最高氣溫有顯著年際變化,暖夜日數呈增多趨勢,冷夜日數呈減少趨勢,冷晝日數、暖晝日數均呈增多趨勢,但冷晝日數的線性傾向率小于暖晝日數,晝指數變化較夜指數變化更明顯。表征熱指數的夏日日數、熱夜日數隨時間呈增多趨勢,表征冷指數的冰日日數、霜日日數呈減少趨勢。通過熱指數、冷指數分析,進一步說明商洛呈增溫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