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2-5042-0513
摘要:“三線建設”研究逐漸成為學界熱點,貴陽市作為貴州省“三線建設”的重點城市之一,缺乏關于“三線建設”的研究,無論是在文化推廣上還是背景研究上。從人文情懷、歷史價值與經濟發展三個角度提出貴陽“三線建設”文化塑造與傳播的粗略建議,如打造文創產品、重建廢棄工廠舊址、開展社區宣講活動等,希望為弘揚貴陽“三線建設”精神,傳承貴陽“三線建設”文化提供一點指示與參考。
關鍵詞:貴陽三線??三線建設??文化塑造??文化傳播??文創產品??工業遺產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4(b)-0000-00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Shaping of Guiyang’s "Three-line Construction"
LYU?Yuxiao
(Gui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Science and?Technology,?Guiyang,?Guizhou Province, 550002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academic circle. As one of the key cities in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lacks research on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both in cultural promotion and background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umanistic sentiments, historical valu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ough suggestions for the shap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Guiyang’s “third-line construction” culture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crea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building abandoned factory sites, and carrying out community publicity activities, etc., hoping to promote Guiyang’s “third-line construction” "Spirit, inheriting Guiyang's "third-line construction" culture to provide a little instruc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Guiyang third line; Third line construction; Cultural shap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dustrial heritage
1 ?研究的背景、意義及方法
貴陽市作為貴州省“三線建設”的重點城市之一,“三線建設”的文化宣傳與發展需引起重視,貴陽“三線建設”的項目廠區分布廣,利用空間十足,通過對貴陽三線記憶的喚醒和傳播,增進人們對“三線建設”背景和意義的了解,弘揚“三線人”背井離鄉、艱苦創業的奉獻精神,增加人們對貴陽市的集體記憶,以及對自身歷史的認同感、獲得感和滿足感。對貴陽“三線建設”遺址、三線故事、三線建設者進行文字、音像采集、藝術創作,起到傳承保護的作用,為貴陽三線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提供思路,以期服務貴州大數據、大文化、大健康的戰略建設。
文化塑造從字面意思理解,指的是為某一可見或不可見的物體或非物質塑造文化,打造文化形象,建立品牌印象。文化塑造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生產與生活;物質、制度、精神;價值體系等。文化塑造的方法離不開文化的傳播,傳播指的是人類信息的共享與交流,圍繞著人類活動發生,傳播的文化功能表現在,承接和傳播文化,選擇和創造文化,積淀和享用文化。文化傳播的時間越久,文化的積淀就越深厚。文化傳播的方法主要有文獻記載、實物收藏、人文活動、地標建筑、大眾傳播等多樣涉及語言、文字、電子、網絡等傳播形式。
該文中的文化塑造與傳播主要從人文情懷、歷史價值與經濟發展三個角度,選擇目前流行的文化傳播形式,如實物收藏、人文活動、地標建筑與大眾傳播,進行貴陽“三線建設”文化塑造的分析與總結。根據貴陽“三線建設”的發展現狀,提出關于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塑造與傳播的建議,結合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模式,建立貴陽“三線建設”的品牌文化。
2 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塑造與傳播
2.1 實物收藏——文創產品設計
2.1.1 文創產品的概念
文創產品,即文化創意產品,指的是“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所有產品與產品輸出的總和”。文創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具有傳遞文化價值與旅游體驗的作用,其核心在于“文化”,創意內容離不開文化主題,使大眾能夠在產品中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從而衍生出更多的產品達到文化的傳播。文創產品的種類廣泛,與商業產品一樣,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旅游紀念品、娛樂藝術衍生品、生活美學產品、活動與展會文創、企業與品牌文創等等。
2.1.2 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創產品開發
(1)從產品類別上,貴陽三線建設文創產品設計種類,包括旅游紀念品、娛樂藝術衍生品、生活美學產品、活動與展會文創、企業與品牌文創等。(2)從產品的設計上,擷取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符號特色。根據貴陽三線建設的項目特征進行元素的提取,如貴陽三線建設項目中的鋼鐵產業,可根據工廠中的建筑設計、設備設施、企業文化等方面,挖掘鋼鐵產業的特征,如大量的排氣管、煉鋼時打出的火花、大量不銹鋼材質的鋼材等,都可作為提取的元素,通過文化轉化方式,將元素進行重新的排列組合,設計具有鋼鐵代表性的圖形。(3)從文化概念上,可借鑒日本熊本縣吉祥物的形式,設計一個屬于貴陽三線建設代表性的吉祥物,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從廣告傳播的角度,廣告傳播設計一般遵循3B原則,即Beauty(美麗的)、Baby(嬰兒)、Beast(怪獸),在傳播的內容上包含以上其中一個元素,將會加強傳播效果,并提高受眾對產品的好感度。而Beast原則是在宣傳的內容中使用動物擬人化形象或者卡通形象進行傳播,具有非常強的符號意義。比如可結合后現代工業美學的風格,選取具有工業化代表性的鋼管作為元素特征,設計構造一個機器人的形象,既傳遞了工業文化的內涵,又傳遞了對未來發展的展望。(4)從宣傳形式上,可借鑒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宣傳形式,以新媒體的方式進行傳播,并結合電子商務、博物館、藝術館以及文創園開展營銷活動。
2.2 ?地標建筑——工廠舊址利用
2.2.1 ?工業遺址的概念
該文中的工業遺址指的是包含了文化內涵與人類活動印記的工業遺存,如工業遺產。工業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遺產,通過工業遺址內的環境、建筑、設施形成景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起到保護工業遺址的作用,挖掘工業文化價值,傳承工業文化精神。
2.2.2 ?貴陽三線建設的工業遺產利用
貴陽的三線工廠數目不多,可進行聯動,共同打造一個屬于貴陽的藝術文化中心,不同的廠區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題。廠區改造的建筑風格延續貴陽軸承廠的改造特點建立,廠房內或者遺留的設備設施根據其原有架構進行再創造,如德國魯爾工業區的瓦斯罐博物館一樣,成為獨特的封閉式空間。廠區的環境建設結合周圍綠植進行延展,搭建綠色生態環境的藝術文化中心。舊址改造中的建筑設計不多做研究介紹,該文僅從文化推廣的角度,提出一些關于貴陽三線建設工廠舊址改造的傳播建議,主要為傳承和弘揚“三線建設”的歷史文化做基礎,提高知名度。根據各工廠的實際情況,將工廠改造為藝術創意園,其中打造藝術博物館、圖書館以及戲劇院等,建設公園,開設門店,涉及藝術類、餐飲類以及生活娛樂類。
(1)藝術博物館與藝術行業合作,定期舉辦藝術活動。例如:在北京、上海、深圳引進舉辦的梵高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浮世繪展覽、裝置藝術等創意展覽活動。沉浸式展覽是近期活躍于大眾視野的一種新型藝術展覽形式,將藝術作品通過現代科技的方式來呈現,如靜止的油畫作品,通過后期特效的制作將其繪制成動態形式,配上舒緩的背景音樂,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形式展示,使觀眾在觀賞藝術作品時擁有代入感,沉浸其中。
(2)圖書館中設立讀書區域。引流群眾閱覽、學習,以社會備考人群為主,如國考人群。館內的設計創新化,結合廠房的特點,借鑒包豪斯建筑風格,融入自然生態,建立起旅游景點建筑地標,館中開設文創產品店、咖啡店等配套設施。
(3)戲劇院與貴陽本土話劇社和藝術團合作。定期舉辦話劇表演,例如:創作關于貴陽三線建設遷移社群的背景人文故事的話劇,讓更多的貴陽本土人民了解貴陽三線建設文化,同時引進音樂會演出,加強貴陽本土藝術文化的發展。
2.3 ?人文活動——社區宣講活動
2.3.1 ?社區宣講的概念
社區宣講活動旨在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基本原則,向群眾或組織干部宣揚文化,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展開,如舉辦參觀博物館、舉行文藝演出或者成立宣講隊伍舉辦講座等等各式各樣的宣講形式,具有較強的參與性與宣傳性。
2.3.2 ?貴陽三線建設社區宣講的發展建議
貴陽的三線建設社區宣講工作較少,微乎其微,大部分群眾缺乏對貴陽三線建設歷史的了解,社區宣講活動可以起到較好的普及作用,同時弘揚三線建設精神,不能忽視當年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同志們,提高三線建設社群的歸屬感與認同感。針對貴陽三線建設的社區宣講,提出以下建議:(1)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社區宣講活動。地址選在各工廠所在社
區,活動內容包括文藝演出、廠房展覽、舉辦講座等。邀請當地居民與工廠的新老員工參加。宣揚貴陽三線人的無私奉獻與艱苦創業的三線建設精神,密切聯系群眾,夯實執政根基。宣講話題涉及貴陽三線建設遷移的歷史背景與意義、社群的人文關懷、信念、親情、友情、英雄情、愛情、母子情等情節。(2)組織企業與機構參觀三線建設廠區,學習三線建設精神。收集各廠區的歷史照片,文件、設備與生活用具進行展覽,使更多的貴陽市民了解三線建設遷移的社群人文故事,同時加強三線建設社群與本土社群的凝聚力,強化情感聯絡,了解彼此,互幫互助。
2.4 ?大眾傳播——網絡新媒體推廣
新媒體推廣形式在近十年來成為了企業或機構的主要線上宣傳與傳播模式,成本低,成效高,并且受眾群體目標明確,對于貴陽三線建設的宣傳應大力使用目前的主流宣傳模式進行推廣,這是除四大傳統媒體,電視、報紙、廣播、雜志以外的以網絡科技手段為渠道向受眾提供服務與信息的媒體形式。目前,國內使用廣泛的新媒體平臺有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頭條號這幾大主流新媒體平臺,越來越多的機構與企業都在以上平臺建立了新媒體賬號,定期更新向受眾傳遞信息,推廣產品與服務,具有實時性、受眾范圍廣等特點。如中央電視臺的央視新聞,在抖音平臺建立賬號,每日推送新聞聯播中的重要新聞,對于不常收看電視新聞聯播的人群起到了較強的傳播作用。如今,抖音平臺的用戶群體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與成年人群,中老年人群的使用群體在逐漸增長。在這個互聯網盛行的年代,智能手機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聚合生活、娛樂、工作等各項功能的服務,新媒體平臺是現今人們了解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主要渠道。
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推廣,網絡宣傳是必要的途徑,建立貴陽三線建設新媒體運營賬號,如微信、微博,每月或每周發送一篇關于三線建設的文章,涉及貴陽三線建設人文、政治、經濟、歷史等的介紹。
(1)抖音平臺開設賬號。每日或每周更新一則關于貴陽三線工廠遷移的小故事科普,以動畫形式呈現,或真人演繹形式呈現。介紹當時遷移社群人們的心理變化與生活狀態,發生的矛盾與沖突等。同時舉辦“三線風采”為主題的抖音活動,鼓勵老三線人拍攝短視頻發布于平臺,內容廣泛,涉及介紹當時的歷史、人文、政治等主題,記錄過去的心得與現在的生活分享、文藝分享等形式,展現老三線人的精神風貌與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三線精神。
(2)成立微信公眾號與小紅書運營賬號。定期發布關于貴陽三線舊址改造后的場景介紹,或者文創產品的介紹等。
通過網絡新媒體的推廣,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與精神將會得到大力的宣傳,更多的貴陽人了解貴陽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學習老三線人們的刻苦精神,三線建設的推廣會起到初步的普及與宣傳作用,更多的貴陽人了解到貴陽三線建設與三線文化。
3 ?結語
加強傳承和弘揚“三線建設”的深厚歷史文化與貴陽三線人的奉獻刻苦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基本,進行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塑造與傳播,意義在于起到宣傳與普及的作用,傳承文化與弘揚精神的作用。建立貴陽三線建設的品牌文化,從“三線人”的角度,提高他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同時,貴陽“三線建設”的人文歷史與背景將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提出的幾點建議,缺少詳細的具體方案,僅希望能夠為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塑造與傳播提供一點思路與啟示,貴陽“三線建設”的文化塑造與傳播還需要更深層次的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楊紫微.簡論文創產品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及功能美[J].今古文創,2021(21):77-79.
[2]華成,徐英,曹磊.國內工業遺址改造案例研究及啟示[J].大眾文藝,2018(19):144-145.
[3]彭博.工業遺址中藝術景觀的應用設計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2018.
[4]潘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運作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0.
[5]王百娣.新媒介文學生成與傳播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9.
[6]石俊美.健康傳播類短視頻表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2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發起的貴州省理論創新課題(聯合課題)立項課題“貴陽三線工業及其社群文化特征與傳播研究——文獻記錄、影像傳播及文化塑造”(項目編號:GZLCLH-2021-6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呂雨瀟(1990—),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傳播與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