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廳里,陳列著兩件珍貴的抗美援朝戰爭文物:一件是“新興里戰斗模范連”榮譽旗,另一件是繳獲的美軍“北極熊團”團旗。長津湖戰役中率領連隊搗毀“北極熊團”團部的,正是“新興里戰斗模范連”——志愿軍第27軍80師239團2營4連,連長李昌言。
李昌言,1928年生于山東榮成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寄宿在叔叔家里。1944年,16歲的李昌言參加八路軍,成為威海獨立營的一名司號員,先后參加解放文登、威海、煙臺的戰斗。
解放戰爭中,李昌言隨東海獨立團編入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26師77團(后為第27軍80師239團),先后參加膠高即戰役、膠東保衛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濰縣戰役、濟南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戰役等重大戰役。李昌言在戰火中日漸成熟,成長為我軍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1950年,李昌言任4連副指導員。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昌言被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入朝參戰。部隊北上時還穿著薄棉衣,沿途只補充了極少的棉衣,糧食、彈藥也沒有得到及時補充。
就在這樣的困難條件下,27軍連續行軍,80師于11月14日抵達臨江,開始戰前動員,動員全體指戰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堅決打好入朝第一仗。
接著,連隊又開展了向老連長、老英雄魏來國和王國田學習的活動。魏來國、王國田都是華東一級人民英雄,曾帶領4連先后榮獲“白馬關戰斗模范連”、“常模連”榮譽稱號。指戰員們紛紛表示,絕不給4連丟臉抹黑,提出了“山可燒、石可劈、革命意志不可摧”,“堅守如同白馬關,學習榜樣王國田”的戰斗口號。16日,部隊抵達預定區域——朝鮮東部長津湖地區梨上里集結待命。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利用海陸空優勢,發起“圣誕節攻勢”,從東、西兩線北進,妄圖圣誕節前打到鴨綠江邊。東線主要為美第10軍所轄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第3師,沿長津、咸興公路向北進犯,企圖迂回江界,威脅志愿軍西線側翼。為粉碎敵人進攻,志愿軍決定從東、西兩線同時發起二次戰役。9兵團奉命殲滅進至東線長津湖地區的美第10軍。
9兵團司令宋時輪、副司令陶勇根據軍委和志愿軍司令部的指示,制定作戰方案是:20軍負責穿插包圍,27軍負責正面進攻,26軍作為戰役預備隊。
敵我同時向長津湖地區集結,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部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一是一場50年一遇的西伯利亞寒流突然來臨,大雪紛飛,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四十度,剛剛從南方調來的9兵團出現了大面積的凍傷減員;二是山路崎嶇難走,重裝備寸步難移,空中隨時都會遇到敵機轟炸;三是語言不通,翻譯不夠,不管是跟朝鮮人還是抓到美軍俘虜都無法交流;四是后勤補給跟不上,交通受敵空中封鎖,每個戰士只帶了三天干糧和少量彈藥。就在這樣的條件下,9兵團艱難完成了戰役準備。20軍從西南方向包圍下碣隅里、古土里、社倉里之敵;27軍從正面分別圍殲新興里、柳潭里之敵。
總部決定戰役發起時間為11月27日午夜零時。27軍的部署是:軍長彭德清親自指揮79師,從柳潭里以北接近美軍陣地;副軍長詹大南率80師附81師242團,迎擊長津湖東側新興里、內洞峙之敵;政委劉浩天率81師主力,占領長津湖西側地區,割斷美第7師和陸戰1師的聯系,保障80師側翼安全。27軍各部對新興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形成包圍。
80師各部迅速展開戰斗部署。239團任務是由豐流里以北經泗水向敵開進,團主力攻占1455高地、1250高地,然后向南、東南和北,協同238團殲滅新興里之敵。
239團在團長陳敬毅、政委耿福海指揮下,具體部署是:2營從新興里東北方向對敵實施攻擊;1營進至1455高地,為團預備隊;3營主攻,從1250高地向新興里攻擊。

李昌言清晰記得,部隊在咸興北道新興里地區待命時,團、營首長來到4連,問他:“你們準備好打仗了嗎?”李昌言立即堅定地回答:“首長,我來朝鮮就是為了打美帝國主義,您下命令吧!”首長聽了他的話,點了點頭,然后讓警衛員拿來地圖,指著一個畫著紅點的地區說:“這里距離新興里有八九公里,發現有敵人,但是無法確定是美軍還是李承晚的軍隊,你們需要邊前進邊偵察,根據情況殲滅敵人?!?/p>
長津湖東岸新興里當面之敵為美軍加強第31團特遣隊,團長是上校麥克萊恩,總兵力4300余人。
27軍各部迅速向柳潭里、新興里靠近,展開戰斗隊形,等待總攻到來。
2營于27日下午5點出發,經急行軍,當晚9點多到達預定區域新興里東北角。當晚氣溫驟降至零下30多度,大地被大雪覆蓋,為了隱蔽,指戰員把棉衣反穿,剛剛抵達預備區域,就發現了敵人。此時離總攻還有兩個多小時,營長張宗海、教導員張桂棉帶著參謀和連以上干部,到敵前沿50米區域觀察敵情和地形。最后,營部下達了任務,決定由4連擔任主攻;6連在4連右側進攻;機槍連在4連后跟進,在1200高地北側隱蔽待命;5連作為預備隊。
4連接受任務之后,連長李昌言和指導員莊元東作了如下安排:李昌言帶1、2排在左側,莊元東率領3排在右側,2排作為連預備隊隨1排跟進。每排配重機槍一挺,采取后三角隊形,一邊偵察搜索一邊攻擊前進。
4連進至預定的作戰位置泗水里西山,短暫休息之后,于22時左右開始沿山麓運動,午夜到達1200高地山腳小鐵橋附近。莊元東派8班偵察1100高地,并進至東側高地。由于沒有接到8班的報告,李昌言便派2排副排長率領4班上前接應,并率領其余人員超越山嘴向前展開攻擊。

這時,李昌言帶領1排已進至新興里東山,因未能與指導員取得聯系,便又將3班部署在了已被我軍控制的1100高地。爾后,李昌言率1、2班沿鐵路繼續前進。1班轉過山腳后,發現美軍的一個掩蔽部。李昌言命1班長宋保倉沖進房子。宋保倉小聲對其他人說:“不要出聲,抓活的!”他們接近到敵掩蔽部左側,看到里面兩個哨兵抱著槍坐在地上,抽著香煙。宋保倉做了個手勢,戰斗小組長盛玉伯、戰士蘇連高突然躍起,沖進掩蔽部,抱住了美軍哨兵。宋保倉與另外兩戰士也迅速進入了掩蔽部,將其活捉。經審問,兩名俘虜一名是美軍上士,一名是南朝鮮軍的下士。我軍得知這里的美軍是美第7師31團。
1班繼續前進,發現并將美軍一個排30余人全部擊斃。
槍聲驚動了其他方向的美軍,頓時戰斗打響。李昌言帶著1、2班和重機槍組,從側翼迅猛向敵縱深穿插。當1班進至山的另一側時,聽見前面小鐵路兩側有幾個美軍朝他們大喊。原來,美軍沒有想到在這樣寒冷的夜里,會有人來攻擊,以為是自家人發生了誤會。喊聲正好給志愿軍指示了目標。他們立即用輕重機槍一起向敵猛掃,美軍在慌亂中向1班方向反擊。戰斗中,宋保倉和幾名戰士相繼犧牲,1排重機槍手也在戰斗中受傷。李昌言命令通信員小張端起機槍,向沖過來的美軍橫掃。美軍兩輛坦克向陣地前沖了過來,李昌言馬上命令2班用爆破筒炸掉坦克,兩名戰士抱著十多斤重的爆破筒,在機槍掩護下,迅速沖向并炸毀坦克,將坦克上的敵軍俘虜。
就在這時,莊元東帶著2、3排共4個班也攻上來了,見美軍火力太強,立即改變戰術。除以1、2班繼續牽制外,他率2、3排從翼側向敵攻擊。美軍一面用火力封鎖1排前進,一面發射數顆照明彈,照得陣地上一片通明。李昌言趁機觀察敵情、地形道路,指揮全連利用地形,運用“三角戰術”即3個人一組、形成一個三角隊形向前沖,分散敵人攻擊。激戰中,莊元東壯烈犧牲。
1班繼續在右側攻擊前進,5、6班沿1班路線跟進,會同1班攻下鐵路兩側美軍帳篷,并繳獲多輛滿載輜重的汽車。接著,5、6班向據守的美軍進攻。
3排長王子明沖在最前頭,與反擊的美軍拼起了刺刀。4連連續奪取了美軍3座帳篷,在一間比較大的屋內,繳獲數部電臺、電話、報話機。當時他們并不知道,他們搗毀的正是美軍加強31團指揮所,并擊斃了敵上校團長麥克萊恩。這是志愿軍在朝鮮戰場擊斃的職務軍銜最高的美軍指揮官。這一情節也出現在電影《長津湖》中,片中男主角伍千里的原型正是李昌言。

除留部分人員打掃戰場外,李昌言率部繼續向前攻擊。在山腳下,他們發現美軍的一個炮兵陣地。李昌言指揮人員向敵炮兵陣地發起突擊,5班和6班邊打邊沖,勇猛地突入了炮場,搗毀美軍炮兵營指揮所,擊斃了敵少校副營長莫里。其余美軍除部分趁夜色逃跑外,多數被擊斃或俘虜。我軍繳獲榴彈炮12門,李昌言下令將所有榴彈炮破壞損毀,使美軍依賴的強大炮火優勢化為烏有,我軍整晚都沒有受到炮火攻擊,免受更大的損失。
為了擴大戰果,李昌言命令6班、60迫擊炮班和重機槍班占領美軍炮陣地東北角的一座房子,各班排密切配合,打掉了這個火力點。
這時,已搶占1100高地的3、4、8班也從山上沖下來,與主力部隊匯合,配合5、7班向敵攻擊。已攻占豐流里江大橋的9班,除留下1個組守橋外,也配合6班的攻擊,殲敵20余名。
之后,7班沿公路前進,又殲敵一部。經連續攻擊,全連占領了新興里村莊大部,控制了長300米、寬100米的陣地。美軍步兵第31團3營L連陣地已全部丟失,A連余部退到K連陣地。
天亮之后,在飛機火力支援下,美軍發起反擊,志愿軍不得不撤出陣地,美軍趁機運走了麥克萊恩的尸體。在這次戰斗中,4連一個“黑虎掏心”搗毀敵31團指揮所,奪取了一個敵炮兵營陣地,斃傷美軍300余人、俘9人,為全殲新興里之敵起到關鍵作用。戰后,李昌言榮立一等功,莊元東被追記二等功。4連被志愿軍第27軍授予“新興里戰斗模范連”稱號。
同一晚,240團4連在連長李耘田、指導員汪金蘭、副連長李聚法三位英模的帶領下,一夜激戰,端掉了美軍31團1營營指揮所,擊斃該營營長,打亂了敵人營指揮系統,為我軍全殲該營800多人創造了條件,戰后同樣獲得集體一等功和“新興里戰斗模范連”稱號。巧合的是,兩個“新興里戰斗模范連”,都是4連。
28日清晨,志愿軍27軍基本完成了對長津湖地區的分割包圍。被端掉團、營指揮所的美加強第31團失去指揮,被壓縮在新興里不到1.5公里的狹小區域。美軍白天進攻,志愿軍夜晚進攻,反復拉鋸。經5天5夜激戰,至12月2日凌晨,80師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除讓幾百名美軍逃跑外,殲美第31加強團4200多人。此戰,27軍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全殲美軍一個加強步兵團的戰例。
團旗的繳獲有一個小插曲。打掃戰場的時候,3營通信班長張積慶撿到了一塊藍布,一看還挺厚實,打算留作包袱皮。炊事員老陳想找一塊布做籠屜布,張積慶就把這塊布拿了出來。3營長畢庶陽看這塊布不一般,喊來翻譯一看,原來是號稱“北極熊團”的美31團軍旗。畢營長說包袱皮和籠屜布都不能做了,這是戰利品,趕快上交吧。如今,這面旗子作為一級戰斗文物,陳列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既作為反侵略斗爭的證物,也是侵略者恥辱的標記。
長津湖戰役,志愿軍第9兵團以頑強的意志,克服嚴寒、饑餓、武器裝備落后等困難,與武裝到牙齒的敵軍殊死搏斗,殲敵3.6萬,其中美軍2.4萬,一舉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以南,挫敗了麥克阿瑟的“圣誕節攻勢”,使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因此,長津湖戰役被稱為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
志愿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9兵團15萬戰士此戰戰斗減員2.2萬人,凍傷減員3萬多人。其中,27軍5萬多人減員1.9萬,戰役結束后不得不長時間休整、補充,直到1951年4月第五次戰役才重新參戰。李昌言的腳也嚴重凍傷,但他仍然堅持隨部隊行軍,后實在無法堅持,才不得不留下養傷,同時負責管理其他的傷病員。一個月后,李昌言又重新歸隊。
1951年6月,80師轉入金城地區整訓、防御,此時戰線已經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在兩個月的金城防御戰中,李昌言奉命率4連堅守734高地,粉碎了敵人的夏季攻勢。
1952年1月,27軍奉命回國。兩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使李昌言無論從思想素質還是軍事素質上都有了質的飛躍,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
1953年,我軍成立裝甲兵部隊,李昌言先后擔任27軍80師坦克自行火炮團營參謀長、39軍116師坦克團火炮營參謀長、116師裝甲兵科科長等職務。
1966年7月,李昌言結束了22年軍旅生涯,轉業到鞍山鋼鐵公司,直到1988年離休。
2021年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熱映,讓長津湖戰役再一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人們才知道李昌言就是男主角伍千里的原型。90多歲的李昌言對戰功很少提及,甚至連子女也不知道,但一直清楚記著“我所在的部隊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80師239團2營4連”! (編輯 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