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慶華
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甚至失敗。面對這些,不同人所持的態度有所不同。
世界的變化,總是先于人的思想認知的變化。人的思想有一定的滯后性。有哲人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2020年初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人們一開始對病毒一無所知,經過研究,逐步找到了一些應對方法。隨后又出現了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人們又要尋找新的辦法對付它們。這說明,在生活、工作、事業上,出現困難、挫折和失敗很正常,關鍵是如何去面對。
面對困難、挫折、失敗,怎樣是積極正確的態度呢?一是能夠勇敢地面對,迎難而上、開動腦筋,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把戰勝困難當作一次人生的歷練與成長。二是善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動員大家分析困難產生的原因,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徑,發揮主觀能動性,力爭闖出一條新路。三是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與教訓,從實際出發,細判有利與不利條件,盡快走出困境。有些人一遇困難、挫折、失敗就消極怠工,怨天恨地,借口理由找了一大堆,就是沒有找到一點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辦法。過分強調客觀,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在困難、挫折、失敗面前,是想辦法還是找借口,結果截然不同,也體現出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那些在困難面前只會找借口、習慣遇到困難就躺平的人,就不能對他們委以重任,不然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最大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