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 ,羅福友 ,王云茂 ,鄭初東
(1.江西國泰五洲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8;2.江西國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3.江西省爆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2)
邊坡穩定是露天礦山開采面臨的重要問題,決定著礦山生產安全。隨著表層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開采深度不斷增大,邊坡穩定性問題日益突出[1-2]。邊坡穩定取決于其圍巖的穩定性,保證其圍巖受爆破作業擾動小,邊坡穩定性就能得到保障。當前降低圍巖受擾動的主要方法有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控制法兩種[3-6],且光面爆破理論及實踐已經很成熟,主要應用于隧道、路塹、礦山等,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針對大孔徑光面爆破的研究比較少見。
線裝藥密度、炮孔密集系數、裝藥結構、不耦合系數、網路延時是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目前,國內已有大孔徑光面爆破的相關試驗研究,如唐喜明[7]對廣東某礦山采用無導爆索光面爆破技術,使邊坡達到了穩定及平整;張五興[8]通過對光面爆破參數優化和過程嚴格控制,使光面爆破半孔率達到90%以上,且巖面規整;劉成敏等[9]通過試驗優化調整孔網參數、裝藥方式、裝藥量、起爆順序,達到了預期爆破效果。
本文探討的大孔徑光面爆破,利用定制吊袋代替傳統的竹片,且孔內裝大直徑乳化藥卷,采用無導爆索不耦合間隔裝藥方式進行爆破,并取得了較好的爆破效果。
贛州某石灰巖礦采用凹陷露天臺階式開采,前期開采沿礦體走向由西南向東北推進。凹陷式開采地面起始標高為+163 m 至+167 m,設計采礦最低標高為+60 m,最終邊坡垂直高度約100 m。邊坡松散堆積層厚度為5~10 m,基巖為紅色碎屑巖和水泥灰巖。采場邊坡中上部為全-強風化紅色碎屑巖及松散層,邊坡穩定性差。在采場的邊界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礦山采場已有7 個作業臺階,采場臺階高度為12~15 m,平臺寬度在40 m 以上。
由于該礦山工作面較少,生產緊張,采用竹片及導爆索進行施工的方式存在爆前準備工作量大、施工耗時長、不便操作等問題。為便于光面爆破施工,礦山專門定制了吊袋,吊袋直徑比藥卷直徑大2~3 mm,采用乳化炸藥間隔裝藥。施工時采用定制吊袋間隔裝藥,首先利用扎帶把吊袋按設計長度分成若干段,如圖1(a)所示;然后再按設計把藥卷裝入吊袋中,每段安插一發雷管,并進行固定,如圖1(b)所示;最后緩慢放入炮孔內,完成后靠自由面反方向孔壁放置,如圖1(c)所示。該施工過程熟練后,兩個人就可以單獨操作,且施工過程簡單,可大大縮短光面爆破施工時間。

圖1 光面爆破施工過程
采用定制吊袋裝藥工藝進行光面爆破時,影響爆后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不耦合系數、吊袋直徑、藥卷直徑、裝藥結構、線裝藥密度、炮孔密集系數、填塞長度、網路延時等,其中不耦合系數大小取決于藥卷直徑,而吊袋直徑一般比藥卷直徑大2~3 mm,以保證藥卷能順利裝入吊袋內并在孔內處于垂直狀態。綜合理論和以往經驗,光面爆破不耦合系數宜控制在2~5 之間,但由于爆破器材的限制,如采用直徑為Φ32 mm 的乳化炸藥連續裝藥,在無導爆索的情況下,裝藥過程中相鄰藥卷之間縫隙距離不易控制,易產生拒爆藥卷、光面效果差等現象。受限于礦山設備及爆破器材,本礦邊坡光面爆破只能采用直徑為Φ70 mm 的乳化藥卷間隔裝藥工藝。查閱相關資料可知,石灰巖光面爆破的炸藥單耗取值范圍在0.16~0.38 kg/m3,密集系數控制在0.6~0.8,光面爆破孔延后于主爆孔150~200 ms 起爆,填塞長度需根據不同巖石的結構進行選取,一般情況下大于光面孔間距。炮孔孔口位置巖石較破碎,且周邊環境較好的情況下,可取適當減少填塞長度。綜合以上分析,該礦光面爆破不耦合系數基本不變,光面孔起爆延時時間變化較小,對光面效果影響甚微,因此影響該礦光面爆破的因素主要有光面孔線裝藥密度、光面孔密集系數、填塞長度3 個因素。本礦針對這3 個因素展開現場試驗,對比爆后效果,選出適合該礦的最佳光面孔參數。
(1)鉆孔直徑:根據礦山現有兩種型號的鉆孔設備,其鉆孔直徑分別為140 mm 和170 mm,光面爆破選取140 mm 孔徑設備更有利于邊坡穩定。鉆孔施工中鉆孔傾斜度應嚴格按設計的邊坡坡度來確定。
(2)臺階高度H:臺階高度為12~15 m,孔深按照現場地形坡度變化來確定。本設計采取一次到底的方法進行爆破,孔深應比設計底板高程超深0.5~1.5 m,以確保爆后底板的平整性。
(3)炮孔長度L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L為炮孔長度,m;α為邊坡鉆孔角度。
(4)光爆層厚度:

式中,K為計算系數,一般取K=15~25;D為鉆孔直徑,光面爆破選取140 mm 孔徑設備更有利于邊坡穩定,故本設計D=0.14 m。W光=2.1~3.5 m,軟巖取大值,硬巖取小值。
(5)爆孔間距是光面爆破中的重要參數,其經驗公式為:

式中,m為比例系數,取m=0.6~0.8。故a光=1.26~2.8 m。
(6)光面爆破裝藥量:

式中,Q光為光面爆破單孔裝藥量,g;q光為光面爆破的線裝藥密度,g/m。
根據上文對該礦光面爆破效果影響的因素分析,采用控制單一變量的方法,選取了4 組不同的光面孔參數進行現場試驗,對比其爆后效果,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光面爆破試驗參數
主爆孔采用連續裝藥結構,每孔安插兩發雷管;光面孔采用不耦合間隔裝藥結構,利用吊袋使藥卷均勻分布于炮孔內。第1、第2 組試驗孔底加強段3 節Φ70 mm 的乳化藥卷,每節藥卷重2 kg,孔口減弱段一節藥卷,中間兩段各兩節藥卷,藥卷長度40 cm,共分為4 段,每段藥內安插一發起爆雷管;第3、第4 組試驗改變每條藥卷重量,重量減少為1.6 kg,裝藥結構與1、2 組相同,裝藥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裝藥結構
該礦采用數碼電子雷管起爆網路,主爆孔設計為逐孔起爆,孔間間隔時間取25 ms,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般孔排距越大,間隔時間越長,主爆孔與光面孔之間延時160 ms。起爆順序如圖3所示。

圖3 起爆網路設計(單位:ms)
本次爆破作業嚴格按設計進行,精細施工,爆后效果如圖4 所示。第1 組試驗爆破效果顯示,基本無半孔痕跡,孔口拉裂嚴重,眉線不齊,爆后巖壁平整度差;第2 組試驗半孔痕跡明顯,孔口拉裂嚴重,爆后巖壁平整度一般,眉線整齊度一般;第3 組試驗半孔率達90%以上,孔口依然存在拉裂現象,爆后巖壁平整度好,眉線整齊度一般;第4 組試驗半孔率達95%以上,炮孔填塞段基本無超欠挖情況出現,爆后眉線整齊。

圖4 試驗爆破效果
(1)使用定制吊袋進行光面爆破不耦合裝藥,選擇合理的孔間距、光爆層厚度、線裝藥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光面孔爆后平整度及半孔率。
(2)選擇合理的光面孔填塞長度能有效降低填塞段孔壁超欠挖程度,并能保證爆后眉線的整齊度。
(3)選取吊袋進行光面爆破施工,操作簡便,省時高效,在保證爆后效果的同時,能節約大量施工時間,為類似礦山施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