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浩
近年來,高校學生自殺、犯罪等新聞頻頻出現,這些新聞反映了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體育運動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自尊心、改善人際關系、消除疲勞、調整心情、促進積極健康的思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體育運動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而對學生的健康心態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21世紀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優秀的專業知識和身體素質,還要有良好的心態。但總體上,當代大學生存在著嚴重的自閉癥、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問題,是當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看似是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卻又存在著緊密的關系。
1 我國當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目前,無論在大學還是在社會上,大學生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許多大學的學生因為精神問題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悲劇。《大眾心理學》刊登了一篇有關學生的心理問題的論文,指出,我國的學生存在著疲勞、抑郁、自殺、犯罪等心理問題,其中16-42%是心理問題。此外,有關調查亦顯示,從80年代至今,每十年內,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10%以上的上升趨勢,可見其心理問題之嚴重。因此,積極開展體育教學,以體育活動為契機,促進當代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建設。
2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聯合國建議:健康,不僅是生理上的缺陷與疾病,而且要具備完整的生理、心理及社交的適應性。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其心理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其內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2.1 正確地認識自己
當代大學生要具有較為客觀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接受自我的能力,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尊心和自信心。
2.2 智力正常
普通的智力是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心理保障。從智力測試的角度來看,正常的智力應該是70至130,低于70就是智力落后,而進入院校的最低智商應該是50。
2.3 精神狀態良好
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正面情感多于負面情感。二是要善于表達、調節、控制自己的情感,特別是負面的情感,不能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造成任何的負面影響。三是要學會面對挫折。
2.4 良好的行為和人際關系
一個人的正常行為應該是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控制自己的動作,并且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
2.5 充分利用自己的潛力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的學生對自己的存在有清醒的認識,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取得成功,并且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所以,要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綜合評價,就必須對其的心理健康進行綜合評價。但是,由于長期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當代院校的大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3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生活與學習環境的影響
大多的新生是初次進入大學校園,在陌生的集體環境、生活、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2 社會因素的影響
今天是一個改革開放、興盛發展的時代,人類的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各種關系錯綜復雜、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爆炸式增長,促使人類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更新。這對于這些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而言,其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3.3 大學生心理健康特征
大學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在由完全到逐步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理年齡較身體發育較遲,社交經歷較少,自控能力較弱。他們往往會被各種各樣的觀念所左右,從而更加易受各種矛盾與沖突的影響,對自身的認識不夠透徹,容易在自身發展中出現錯誤,從而對自身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導致誘發嚴重的心理問題。
3.4 自我健康意識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認識不夠深入,導致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認識水平較低。大部分有輕微精神疾病的學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在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自我合理宣泄的情況下,會使不良的情緒進一步惡化,從而造成嚴重的精神疾病。
3.5 個人情緒與家庭環境的影響
一些大學生在失去愛情后,往往會產生沮喪、沮喪、失望、悔恨、憤怒等情緒,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良后果,甚至會導致自殺或者犯罪。還有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由于經濟條件的原因,產生了自卑感,產生了不安、恐懼等不良心理。
4 體育運動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4.1 體育運動能提高當代大學生智力和自信心
根據調查,18-25歲是個人智力發育的高峰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當代的大學生正是這個年齡段。體育是一種將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運動過程,適度的運動對人的心理負擔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有利于人們的認識發展。在心理健康的標準中,首先一個人對這個世界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醫學上的研究證明,運動與智力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醫學上,運動可以促進右腦的活動,而在我們的大腦中,右腦儲存著巨大的精神容量,鍛煉右腦可以促進思維的活躍,增強記憶力,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另外,當代的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可以追求身體運動能力的極限,同時也可以凝聚人類積極進取的競爭精神,從而使自己不斷地超越自我,努力向上,從而提高自己的正面情緒,樹立起積極的自信。
4.2 體育運動能夠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社交能力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而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則是他們走向社會、走向成功的階梯。但現實中,現在的大學生關系并不好,在大學里,不認識的人很多,甚至連同學的名字都不知道。大量的實驗數據顯示,體育活動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交往水平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當代的大學生參加各種體育社團、學校的運動會、班級的友誼賽、籃球、足球、排球等多人的團體活動,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交流能力,增進同學之間的關系,充實和發展他們的學習與生活,認識更多的教師和朋友。參加體育活動時間較長的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自信程度較高,更加從容,而不愛運動的人則比較靦腆,而且有些人還有輕微的社會交往問題。在當代中,一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而一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于未來成功、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時,不可避免地要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與他人交往,從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人接觸,從而提高他們的人際關系。比如,通過參與體育賽事,可以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進行公平、友善的交流和比賽,這樣既能讓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也能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更加愉快。B1FBCE2F-9678-4772-9589-28D181A8A593
4.3 體育運動能夠調節當代大學生的情緒
情感本身并無好壞之分,而正、負兩種情感對人的身心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卻是完全不同的。當代大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學習壓力下,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這些不良情緒是誘發當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在大學校園中,經常會因為言語上的沖突而導致精神失常,從而導致某些當代的大學生因為缺乏對情感的控制而陷入無法回頭的境地。運動的一個主要作用是調整人的腦部神經,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減輕人們的緊張情緒,從而讓人們擺脫負面的情感體驗。近年來,人們對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另外,在體育運動教學中,學生在完成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運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身形,提高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和認知,進而提高當代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情感是個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饋與經驗,而心理健康則需要有適當的控制與表現。不過,在一系列的當代學生事件中,可以追溯到,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導致了心理上的問題出現。另外,在復雜的社會背景下,面對不同的工作負載,當代的學生也會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長期而言,這很可能導致自閉癥和抑郁癥。體育運動對調節智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從消極的狀態轉向全身的各個部分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他們的心情得到緩解,讓他們的精神得到放松,讓他們的精神狀態更加的穩定,更加的活躍。
4.4 體育運動有助當代大學生形成意志品質
意志是一種內心的堅韌和毅力,一名心理健康的當代的學生,一定會有一種意志力,這種意志力可以在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時候表現出來。體育運動項目中充滿了各種挑戰,包括天氣、技術、障礙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的恐懼、膽怯、疲勞等。當代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克服自尊、克服困難的重要途徑。通過鍛煉,他們可以戰勝懶惰,培養毅力。從表面上來說,他們可以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身體素質,克服由鍛煉帶來的障礙。在體育運動中,經過艱苦的訓練,當代的大學生們可以樹立起向困難發起挑戰的勇氣,在挫折和失敗中不灰心,奮發圖強。體育運動本身具有競爭性、挑戰性等特點,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意志力具有獨特的優越性。許多運動項目,都面臨著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問題。客觀因素如天氣變化、突發事件等;主觀因素如自身緊張、畏縮害怕等。體育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錘煉一個人的意志,讓他的身體和精神得到鍛煉,讓他的精神和毅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4.5 體育運動能幫助當代大學生消除疲勞
當代大學生在疲勞狀態下,會出現心理上的負面情緒,影響其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狹義上的疲乏是由人體本身引起的,廣義上的疲乏也包括了身心上的疲勞。只有在壓力過大、問題太多的時候,人們才會感覺到精神上的疲憊。很明顯,不管是體力上的疲憊,還是精神上的疲憊,對他們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當學生在疲憊的時候,會出現情緒低落、孤僻、消極、意志消沉等情緒,從而對學習造成直接的影響。學生們可以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比如慢跑、競走或者其他有氧運動來減輕身心的疲憊。很多醫學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人體在運動的時候,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人的精神放松。因此,利用身體鍛煉來緩解大學生的疲勞,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心態的方法。
5 體育運動治療各種心理疾病的作用
體育是一項特定的體力活動,它需要調動人體各部分的生理功能,以實現其功能的協調。它不但可以改善人體的機能,還可以調整和傳輸大腦的功能,協調神經系統的功能,轉移人的注意力,發泄情感,放松緊張,讓心情趨于平穩。針對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運動方式,為了達到合適的訓練強度與范圍,可以干擾、摧毀疾病、消極的心理指導,并吸收病人體內大量的精神能量,實現心理平衡,消除病態的形成,治療精神病。
6 當代大學生心理疾病的主要類型及治療方法
6.1 焦慮癥
焦慮癥是一種情感的反射,它是由一個人目前或未來的失望引起的一種極其復雜的負面情緒。這會讓人感到恐慌,緊張,焦慮,甚至有負罪感,甚至恐懼。還會出現心跳、驚慌、頭暈、胸悶、口干、呼吸困難等癥狀,可以選擇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排球、游泳、登山等體育活動來緩解焦慮。做完運動后要做全身的放松,可以采取舉重、搖擺等方法來鍛煉自己的身體,使用高強度,快速的鍛煉來獲得更好的放松。
6.2 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以發呆、冷漠、抑郁、思維停滯、缺乏創業精神以及想要逃離社會為特征的抑郁類型。在治療抑郁癥的時候,可以選擇足球、排球、籃球等專業的體育項目,把力量、速度、幅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個過程的持續時間應該比較長,通常是40-50分鐘。由于這種活動需要團隊成員的配合,所以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有積極的合作精神,積極的思維,勇于拼搏。很多研究顯示,在抑郁癥病人中,團體行為是最有效的。
6.3 神經衰弱
神經緊張是當代學生的一種常見的神經性疾病,其癥狀有注意力不足,記憶力差,精神壓力大,頭暈頭痛,失眠噩夢,白天情緒低落等。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方面,可以挑選出一些運動項目,如長跑、太極拳、騎車、健身等。使用中等強度,大跨度,緩慢和有節拍的動作。這些運動能減輕神經的過度緊張,調整壓力的進程,并逐步達到平衡。舉例來說,太極拳鍛煉要求大腦保持鎮定,放松神經,同時,身體的協調性也要集中在神經中樞上,以提高神經系統的機能,改善和增強腦部興奮抑制功能之間的轉換與穩定,積極調整運動障礙的皮層,把一些頑固的癥狀轉變成抑制狀態,從而實現對神經性疾病的治療。
7 結語
總的來說,體育運動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心理健康的提高和人際關系的改善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代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面對諸多挑戰,應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以多種形式開展體育活動,豐富當代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培訓,從而推動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警察學院)B1FBCE2F-9678-4772-9589-28D181A8A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