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城 胡翔



1 前言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對湖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進行統計和分析,結合湖南省高職院校實際,對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方面的體育素養提出切實可行性的建議。在豐富體育核心素養理論的同時也為其他高職院校開展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新時期的教學中,不僅要發揮學科的知識性,更要發揮學科教學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培養作用。隨著職業教育的高速發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運動既是身體的活動,也是心理和社會的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身體發展,也能培養學生的精神意志和促進其社會化發展,從來自政府、研究機構等單位的文件、報告可以看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始終貫穿在體育教學改革的主線之中。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收集國內和部分國外“核心素養”“體育核心素養”相關書籍、論文和期刊,對收集資料進行閱讀、篩選和分類。
2.2.2 專家訪談法
為掌握湖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信息和現行體育課程特點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調查問卷對相關專家進行訪談。
2.2.3 問卷調查法
選取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職院校500名在校學生填寫問卷,了解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現狀。問卷共計發放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3份。
2.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和SPSS軟件建立數據庫,錄入回收到的學生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再得出相應數據后進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現狀
通過訪談專家,查閱文獻資料,結合調查操作的可行性,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現狀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層面進行調查,具體涵蓋25個方向,調查詳情見表1、表2、表3。
3.2 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3.2.1 運動能力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有27.329%的學生沒有或僅掌握一項運動,這不利于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習慣。體測試成績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僅占39.751%,學生體質健康有待提高。沒有參與過體育比賽的人數達到49.482%,這意味著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過體育比賽的精彩、緊張與激烈。
3.2.2 健康行為
從表2我們可以發現,學生有較強的體育鍛煉意識,超過80%的學生每周會進行一次鍛煉。但是學生對于如何健康、科學的運動了解較少,對運動前熱身、運動后放松以及保護他人和自己的意識不足,導致學生容易出現運動疲勞,運動損傷的潛在風險增加。學生對健康生活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學生的生活習慣有待改善,例如吸煙、過量飲酒、熬夜。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也反映出在青春發展期的大學生們容易沖動。少部分學生自然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應該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2.3 體育品德
從表3我們可以看見,學生體育品德整體發展較好,尤其表現在認真比賽、遵守比賽規則、主動幫助他人三個方面。但是,深入分析仍有35.611%的學生不能正確看待比賽結果,可見學生反思能力不夠,也反映出賽后老師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的力度不足。對于合作能力,有33.954%的同學認為自己如果和不喜歡的同學分在一組不能進行很好的合作,分析其原因與當前大學生普遍都是00后,獨生子女居多,兄弟姐妹之間的合作交流機會甚少,再加上父母長輩關愛有加,造成學生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嚴重,團隊合作意識不足有一定的關聯。總體而言,學生在校階段其身心還處在快速發展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穩定還需要不斷改造。
3.3 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
3.3.1 運動能力
實現學生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培養需要借助運動能力這個載體。因此,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和氛圍顯得尤為重要。其一,豐富體育課程內容。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單一,可以增加飛盤、飛鏢、定向越野、橄欖球等熱門體育項目,豐富學生選擇,培養學生多種運動技能,為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基礎。其二,增加體育課外活動,搭建體育展示與比賽平臺。通過舉辦校園運動會、豐富學校體育社團、組建體育項目協會,開展趣味體育比賽等形式,為學生了解體育運動項目知識,參與體育比賽創造條件,提供平臺。其三,體育鍛煉與成績掛鉤。將體育鍛煉次數、時長納入體育考核環節,以此倒逼學生在閑暇時間走出宿舍走進運動場。
3.3.2 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關注的是學生行為層面,健康行為的養成是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核心追求。面對學生健康行為不足的現狀,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其一,完善頂層設計。學生健康行為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家長、學生等因素的配合,管理層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健康行為養成的重要性,從全局視角出發,出臺學生健康行為培養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對有利于學生健康行為培養的子要素進行統籌考慮,協同發力。其二,充實教學知識。在體育課程中適當引入健康生活、健康鍛煉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也能了解一定的生活與鍛煉的理論,以實現科學鍛煉與健康生活的深度融合。其三,強化意識引導。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灌輸體育鍛煉的價值性、健康生活習慣的意義性,情緒控制的重要性等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健康行為給個體帶來的益處,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樹立意識。
3.3.3 體育品德
良好的體育品德能對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產生正確的引導,進而起到保障作用。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途徑包括三點,其一,增強學生體育道德認識。在體育練習或比賽結束后,通過自我反思、教師點評、互助討論等形式讓學生逐步認識超越自我、勇敢頑強、團隊合作等優秀品質。其二,創新體育教學形式。打破傳統講解為主的教學形式,探索小組合作、分組競賽、互聯網+等類型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參與性,讓學生對體育品德有更加強烈和深刻的感受。其三,發揮家庭教育積極作用。研究顯示有良好鍛煉習慣的家庭其孩子更樂于參加體育鍛煉。因此,向學生家長推送體育鍛煉知識,宣傳體育鍛煉價值,以體育為媒介,實現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相互鼓舞、相互激勵,在反復的體育實踐活動提高認識,進而將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內化于心。
4 結論
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整體發展較好,但仍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學生運動能力發展欠缺,健康行為不容樂觀,體育品德認知有待加強。為改善現狀,本文分別對三個層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體育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三個方面的素養不僅體現出體育對人的全面培養,也折射出國家對體育教育的追求和認識在不斷深入,希望廣大體育工作者能夠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本文系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基金項目“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探索”(項目編號:SK2021-25);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項目編號:ZJGB2019148)。
通訊作者:胡翔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