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慧慧



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以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校水平一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快樂體操練習干預。結果表明快樂體操是一項具有趣味性、安全性高,適合小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快樂體操訓練可以改善小學生身體機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平衡能力、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力量素質有明顯的提高;有益于小學生的身心素質全面發展,非常適合學校體育進行開展。建議進一步加強學校快樂體操師資能力的拓展和培養,鼓勵自制輔助教具,并結合實際現狀開發適合的校本讀物。
1 問題提出
“體操”被譽為“運動之父”是體育運動基礎大項。“快樂體操”是將身體鍛煉、音樂熏陶、舞蹈舞姿和靈巧協調等有機結合,通過多種組織方式,讓學生愉悅地參與鍛煉、在玩耍中增強體質、塑造良好的形體和優雅的氣質,對培養藝術素養、鍛煉體魄及開發智力有極高的訓練價值。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體操管理中心提出啟動“快樂體操”計劃,希望通過推廣“快樂體操”進校園,促進中國體操持續健康的發展。研究教學實踐,分析推論快樂體操對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并提出有效的建議,以其更好的優化學校“快樂體操”課程,科學地引導小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選取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學校二年級共80名學生(其中男女生各40名),分為實驗組40名、對照組40名,經數據測量與分析,兩組學生在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測試數據無顯著差異。
2.2 研究方法
(1)觀察法。對快樂體操教學過程的觀察記錄,如師生互動、課堂氛圍、學生情緒狀態、學習效果、參與的主動性、情緒表現等。
(2)測量研究法。依據《學校體育測試標準》,確定身體機能測量指標:肺活量。身體素質測量指標:50米跑、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20反復橫跳、閉目單足站立。
(3)數理統計法。通過 SPSS20.0軟件對照組與實驗組進行比較分析,將二者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計算;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對數據進行比較與分析。
(4)實驗法及方案設計。選取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快樂體操教學干預,實驗對象為水平一階段的學生,其生理學特點主要是骨骼中軟骨成分較多,骨密質較差,骨骼富有彈性但是堅固不足;心血管的發育遲于運動系統,不宜長期進行大強度的訓練;心理方面初步形成獨立的個性,好奇心強,同伴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另外靈敏、速度、平衡素質是水平一段學生發展的敏感期,加強針對性練習能夠有效提升這幾項素質,為后續的體育項目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結合以上分析,經專家訪談及文獻調查,確定快樂體操練習的基本內容選取是依據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出臺的《全國快樂體操等級鍛煉標準》,針對3-12歲兒童少年不同的生理特點所制定的規定套路,共有十個等級,一個年齡段對應一個等級,隨著年齡段的提高,動作難度和項目數量也會隨之改變。本研究快樂體操練習內容的選取主要參考《等級標準》中的四到六級動作,通過對相關專家的訪談討論,最終確定了蹦床、平衡木、跳躍、單杠、雙杠輔助、墊上練習六個單項36個動作。實驗組每周四個課時的常規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安排為快樂體操教學,對照組每周同樣四個課時,在實驗期間進行學校的常規體育課教學。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各項指標的組間差異性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指標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統計結果
由表2可見,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反映身體機能的肺活量指標上都有增長,實驗組略優于對照組,但P值均大于0.05,差異沒有顯著性,無統計學意義;身體素質指標上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實驗組各項指標都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對照組1分鐘跳繩指標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其他指標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由表3可見,實驗組各項指標的增幅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在50米跑、一分鐘跳繩兩項指標中出現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20s反復橫跳、閉眼單足站立這三個指標中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其中閉眼單足站立實驗組左側的增幅要大于右側的增幅。
4 分析與討論
研究以蘇州市滄浪新城實驗小學水平一80名學生為對象,測試內容包括: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20s反復橫跳、閉目單足站立這七個測試項目,基本反映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基本情況。
4.1 肺活量是反映人體機能變化的重要指標之一,肺活量能夠體現出人的心肺功能和呼吸機能,肺活量的高低除基因遺傳的先天因素影響外,還受后天鍛煉的影響,長期的有氧耐力訓練可以提高肺部吸收氧氣的效率。但是低齡段學生的生理上不適宜進行長時間的有氧訓練,因此在常規學校體育和快樂體操的教學內容中,都沒有安排專門性針對有氧耐力訓練的項目,因此,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肺活量的提升上均未產生顯著影響。
4.2 反映身體素質的指標分別是50米跑、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20s反復橫跳及閉目單足站立
(1)50米跑是評價學生速度素質的常用指標,可以有效地反映學生移動速度、反應速度以及神經系統靈活性,要求學生下肢的爆發力。快樂體操的素質練習游戲比賽等包含了各項快速跑練習,有效增強學生的速度素質,除此之外,在熱身運動中小步跑、高抬腿等動作練習對可以提高實驗對象的核心步頻;單腿跳、蛙跳、團身跳等跳躍部分的練習,可以增強實驗組的腳踝力量、連續彈跳跳躍能力和核心力量,提高下肢爆發力。實驗結果表明,經過快樂體操的訓練干預后,實驗組學生在提高速度素質方面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同時游戲比賽等組織形式,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對照組的學生在常規體育課中熱身大多以慢跑為主,按照學時規定完成速度跑教學,課中針對短跑的練習教學組織較為老套,不適合水平一學生的身心特征,因此導致學生的運動參與主動性不夠強,課堂氛圍較沉悶,教學效果不是特別理想。
(2)坐位體前屈是反映柔韌素質水平指標之一,體現在靜止狀態下關節的最大活動幅度,反映人體關節韌帶與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的發展水平。體操中有很多大幅度的組合動作,要求有非常高的柔韌性,所以在快樂體操的訓練計劃中,增強學生柔韌素質的練習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內容包括站立體前屈、壓肩、站立式下腰、縱橫叉等相關拉伸動作。重復練習拉伸動作可以使韌帶肌肉、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配合更加柔和,減少關節之間的磨損程度,降低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快樂體操結束部分放松練習也是以柔韌拉伸為主,以其降低肌肉神經的興奮度,減輕因訓練而導致的肌肉酸痛。研究證明快樂體操對學生柔韌素質有顯著的增幅效果。對照組在常規學校體育課中的熱身活動與放松活動中也會進行一些拉伸運動,但針對性不強,對學生柔韌素質的提升不顯著。
(3)一分鐘跳繩體現受試者的耐力素質水平,也是協調能力和靈敏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跳繩對于水平一的學生來說,除了對素質的要求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技巧,為保證實驗研究的科學性,所有實驗對象均由學校體育課的老師統一教授跳繩的技術,快樂體操的授課老師也不對實驗組的學生額外增加跳繩內容的教學,只教授快樂體操的教學內容和身體素質的訓練。跳繩需求下肢的速度耐力和肌耐力,在快樂體操的練習中如蛙跳、單腿跳、反復橫跳、蜘蛛爬等都是鍛煉下肢肌耐力和速度耐力、爆發力的練習。實驗組在快樂體操課上學習木上挺身跳、燕式平衡、側手翻加屈步跳、跳馬、蹦床等組合動作能夠很好的鍛煉提升他們的靈敏素質和身體協調性,針對靈敏素質的練習也相對較多。因此實驗組在一分鐘跳繩上出現明顯的增幅。對照組在常規學校體育課中,會安排跳繩的練習和測試,但課堂上增強靈敏素質和身體協調性的練習非常少,因此對照組在干預后,一分鐘跳繩的成績上有所提高,增幅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4)20s反復橫跳反映突發情況下身體的應變能力,是衡量靈敏素質的指標之一。水平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靈敏素質的發展敏感期,因此在體育課的學習過程中和課余的活動中加強靈敏素質的鍛煉都會使其得到顯著的提升;在快樂體操練習中,提升靈敏素質的相關內容較多,比如蛇形跑、折返跑、四方步、繩梯等。另外快樂體操有部分借助器械完成的動作,在借助器械的練習中,身體會主動調整應變以預防如掉器械、磕碰等突發情況,因此實驗組靈敏素質會得到顯著提升,對照組實驗后也出現了增幅,但不具備顯著性差異,說明對照組學生靈敏素質的提高是個體性的。
(5)閉目單足站立要求支撐腿力量及平衡控制力,是體現靜態平衡能力的指標之一,研究測試數據分別為左、右支撐腿的閉目單足站立時間。數據顯示,以右腿為支撐腿優于以左腿為支撐腿,說明實驗對象慣用腿在力量、肌肉協調性、關節穩定性優于另一側,實驗后兩組測試數據均是右側大于左側,在均差上,實驗組左側的增幅要大于右側的增幅,說明以左腿為支撐腿的平衡能力比右側增長幅度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快樂體操的練習內容如單腿支撐類的動作,左右腿都會進行鍛煉,素質練習部分常采用腿部以及核心力量練習,另外,快樂體操教學的蹦床和平衡木項目也是對平衡能力的有效練習。對照組在實驗后右側的增幅大于左側,可能是因為日常生活及運動中不注重左右兩側的均衡發展,習慣使用慣用腿,因此導致對照組右側比左側能力提高得快。研究表明快樂體操練習能夠促進雙腿平衡能力的均衡發展。
4.3 由于實驗對象為二年級學生,屬于小學低年齡段,學生的理解力、執行力不夠強,學習態度等也存在一些差異,因此可能導致數據的測量存在誤差,可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快樂體操教學組織形式豐富、多樣,課堂氣氛活躍,能夠有效促進孩子社會適應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際交往合作能力的培養,有益于樹立孩子自信心,正確看待勝負輸贏,適合小學低齡段開展學習;
(2)快樂體操對水平一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對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平衡素質的效果顯著,快樂體操適合低年齡段學生的生理發育特征;
(3)快樂體操練習可以提升弱側腿部力量及控制力,從而促進雙側腿部平衡能力的均衡發展;
(4)對照組各項身體素質在經過常規學校體育教學各項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但不具顯著差異,常規體育課對學校低齡段學生的教學較多關注課堂紀律的規范,教學組織形式等有待改善。
5.2 建議
(1)進一步完善快樂體操的教學器材設施,除了注重器材的豐富性和娛樂性,還需要增加器材的便利性,建議鼓勵教師團隊自主開發一些方便攜帶、方便使用的輔助教具。
(2)基于本文的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在學生低年齡段水平時,就將快樂體操學融入到學校體育中去,設計選擇合適的快樂體操練習內容,提升學生運動樂趣,為將來的專項運動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3)大力發展快樂體操校園化,增加快樂體操教學的培訓,增加師資力量,撰寫快樂體操的校本讀物,保障項目的良性開展。
本文系2021年度蘇州市體育局課題“體教融合視域下快樂體操融入學校體育課程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TY2021-312。
(作者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