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興隆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我國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過程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旨在為提升我國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質量、培養更優質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實踐參照。
1 前言
2021年8月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田徑比賽,我國優秀投擲運動員鞏立姣和劉詩穎分別奪得女子鉛球和女子標槍金牌,創造了中國田徑在奧運會賽場上新的輝煌。優秀投擲運動員的培養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在經歷了兒童、少年、青年、成年等多個階段的科學系統訓練后,產生的結果。在不同年齡階段,其訓練目標和任務各不相同。青少年階段是優秀運動員成才的重要階段,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本文擬對我國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過程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旨在為提升我國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質量、培養更優質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實踐參照。
2 我國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運動員選材過程有待優化
運動員選材是運動訓練過程的開端,對發掘、開發優秀后備人才,提升運動訓練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文獻表明,運動員選材過程主要有生長發育、身體形態、生理機能、運動素質、心理心智、專項技術和教練員評定等七個方面的內容,上述選材指標、具體內容以及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均與青少年訓練有密切的關聯。不同的選材指標、標準及其詳細內容,構成了不同運動項目的選材指標體系和詳細標準,指導具體項目的選材實踐工作。而在選材模式方面,有較多種類,如哈雷選材模式、理論三角選材模式、綜合評價選材模式、競技能力結構選材模式等。對于青少年投擲運動員來說,選材年齡通常在10-11歲,也可稍晚至13-14歲。在選材指標方面,一般集中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身體形態指標主要有身高、體重以及BMI指數等;身體機能指標主要包括血紅蛋白、血睪酮等;身體素質指標主要涵蓋速度、力量、靈敏、協調等。然而,在選材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如選材過程較為單一、選材方法較為落后、教練員的選材理念較為保守等,亟待解決。
2.2 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的訓練比例結構有待完善
投擲項目屬于體能主導類速度力量性項目。因此,力量素質是投擲運動員必備的身體素質之一。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力量素質可分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等;根據與體重的關系,又可分為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對于青少年運動員而言,速度力量以及克服自身體重的相對力量,應是訓練過程中重點發展的力量素質。同時,應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素質的發展特征,緊緊抓住不同力量素質的發展敏感期,推動力量素質綜合水平的提升,為后繼的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在實際的訓練中,部分教練員過多強調最大力量的訓練,認為通過持續的力量訓練,可以使運動員的基礎力量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為創造優異成績打下基礎。在此訓練思想指導下,青少年運動員的潛力被過早開發,不利于其長遠發展;同時,重復、大強度的力量訓練,很容易導致青少年投擲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影響訓練活動的持續性,降低訓練質量。
2.3 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的合理分配有待改進
很多年以前,部分專家認為,力量素質是決定投擲項目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訓練中,突出投擲運動員力量素質尤其是最大力量的訓練,成為許多教練員重點關注的一個訓練環節。伴隨著現代訓練理論的發展,新的訓練理念、思路及方法手段等,逐步確立并廣泛應用于運動訓練實踐之中。對于投擲項目本質特征的認知、關鍵技術環節的審視與剖析以及訓練方法手段創新等,成為新的研究領域和關注點。有專家曾指出:推鉛球項目是以力量為基礎、以速度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項目。因此,投擲項目訓練中,在抓好力量素質發展的前提下,應將速度訓練列為重要的訓練選項,實現速度素質與力量素質的對稱式發展。但在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專項訓練中,力量素質訓練往往被擺上重要位置,而速度素質訓練的比例則相對較小。如果較為單一的開展力量訓練,而忽視速度訓練以及力量素質與速度素質之間的合理轉化,會制約青少年運動員全面身體素質的發展。
2.4 “早期專項化”問題仍然存在
有學者指出,青少年時期的訓練,應以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為主,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的訓練,在訓練中要占有較高的比例。對于專項訓練,可占據一定比例但不宜太高。青少年時期是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的發展敏感期,也是集中發展時期。此時期的訓練,應注重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為今后的專項訓練打下基礎。某種程度上,全面身體素質訓練成效的高低,將決定運動員專項訓練的質量。因此,全面身體素質訓練應成為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中的重要選項。然而在訓練實踐中,部分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比重較大,所采用的訓練手段均以專項化為主,導致很多青少年運動員過早地接受了專項化訓練的理念。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其運動訓練生涯的基礎和初級階段,過早地采用較大強度、接近成年運動員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會導致運動員過早出成績、引發運動傷病以及后續的訓練活動無法科學進行等問題。因此,提升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和科技含量,避免“早期專項化”是必須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2.5 重視體能訓練,對技術訓練的關注有待提升
在青少年運動員訓練中,體能訓練受到眾多教練員的青睞,投擲項目亦是如此。近年來,體能訓練的相關理論與方法不斷更新完善,在運動訓練領域有著更廣泛的普及與開展,投擲項目體能訓練的方法與手段更加豐富。依據項群訓練理論,投擲項目屬于體能主導類速度力量性項目,體能自然是投擲項目訓練中的重要內容。但投擲項目也是對技術規格與標準有著嚴格要求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基本技術能力也是決定其競技水平和運動成績的關鍵要素。但在訓練實踐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視體能訓練、輕視技術訓練”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一些投擲項目的青少年運動員基本技術規范、動作標準以及完整技術的表現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與不足。如前所述,青少年時期是全面發展的階段,對于運動員而言,打好基本功尤其重要。如果青少年運動員沒有扎實的技術功底,那么到成年階段,就必須對技術標準、技術要領等進行“補課”,這將影響其訓練過程的深入性、完整性以及科學性。因此,應改變這一現狀。
2.6 教練員執教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在現代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領域,運動員是主體,教練員是主導。高水平運動員的發現、培養與成才,與高水平教練員密不可分。而從訓練理念與思路的確立、運動訓練計劃制定、運動訓練方法手段的選擇與應用、運動訓練過程的組織、實施與監控、運動隊管理等層面看,教練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為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過程的參與者和指導者,教練員的執教水平對于科學控制運動訓練過程、指導運動員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具有關鍵性作用。青少年運動員年齡較小,身體各器官、組織、系統處于逐漸完善和成熟的進程之中:第一信號系統、第二信號系統的相互作用有待完善;有意注意水平發展較好、無意注意發展有待提升;對訓練的客觀規律和訓練方法手段的認知較成年運動員偏低。因此,更需要教練員的參與和指導。當下,部分教練員指導訓練仍以經驗為主,存在主觀化傾向,并沒有對科學訓練進行深入思考,影響訓練質量。
3 我國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過程優化的幾點建議
3.1 努力實現青少年運動員選材科學化
科學選材是科學訓練的前提和基礎,把好選材關,運動訓練工作才能有效開展。因此,應樹立科學的選材理念,重視青少年投擲運動員選材理論與方法的鉆研,摒棄個人主觀主義的選材理念和方法。加強與體育科研人員的交流與協作,借鑒國內外運動選材領域的先進經驗與做法,運用遺傳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結合現代科學的選材檢測手段,樹立正確的選材理念、不斷創新選材思路、實時更新完善選材方法、持續優化選材流程,將選材工作做實、做細、做全,為青少年運動員的快速成長、為實現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提供保障。
3.2 合理安排青少年運動員不同力量素質在訓練中的比例和負荷
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力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應合理安排不同力量素質的訓練比例。在抓好速度力量訓練的前提下,適度發展最大力量訓練。在進行不同力量素質的訓練中,應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考慮力量素質的訓練負荷是否適用于青少年運動員,即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能否承受該負荷?二是考慮力量素質的練習形式是否與專項動作相匹配,以實現身體素質訓練向專項技術訓練的有效轉移。與此同時,應嚴格控制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力量素質訓練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在保證完成基本訓練目標和任務的前提下,適當控制運動負荷尤其是負荷強度。通過優化訓練計劃、合理選擇訓練內容、控制訓練時間等方式,合理安排青少年運動員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避免運動損傷,提升訓練質量。
3.3 實現青少年運動員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的有機銜接
在投擲專項訓練中,應合理安排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的具體內容,突出“力量為基礎、速度為核心”的訓練理念。在進行速度訓練時,應準確把握青少年運動員速度素質發展敏感期,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內容和手段,貫徹“創新速度訓練形式、變化速度訓練方法、改變速度訓練外部阻力”的訓練思路,促進青少年運動員速度素質的快速提升。安排力量訓練時,應多進行速度力量的訓練,要求運動員在克服外部阻力的用力過程中,強化快速用力的意識。同時,在力量訓練的間歇中穿插速度訓練,實現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的有機銜接。
3.4 重視青少年運動員全面身體素質訓練
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是青少年階段訓練的指導思想。因此,應綜合考慮青少年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的發展敏感期,采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激發青少年不同身體素質的發展。在具體的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面身體素質訓練應嚴格遵循人體自然生長規律,即練習內容應嚴格與人體生長發育水平一致;二是練習方法手段應多樣化并不斷更換,激發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三是合理安排練習時間和間歇時間,避免過度訓練以及速度障礙等現象的發生;四是練習的形式應與投擲各專項動作有一定的關聯,為身體素質訓練向專項技術訓練過渡做好準備。
3.5 樹立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與技術同步發展的訓練思路
在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中,應樹立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同步發展的理念與思路:以體能訓練帶動技術訓練,以技術訓練指導體能訓練。技術訓練中,應將技術的基本規范、基本要求、核心環節等列為重點發展的內容;通過完整、分解、演示等多種訓練方法,提升青少年運動員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的能力;從技術的細節入手,抓好技術動作的基本規范和質量,為后續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注重技術訓練與體能訓練的融合,努力實現“在體能訓練中鞏固技能、在技能訓練中發展體能”的訓練目標。
3.6 提升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和水平
教練員應突破固化思維,打破思維定式,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等載體,汲取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探索,不斷完善理論知識體系結構,認真鉆研青少年訓練理論與方法,加強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與特征的認識,努力探究投擲項目的制勝規律,深入挖掘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訓練特征,持續更新訓練理念、不斷拓展訓練思路、豐富完善訓練方法與手段,努力成為既有科學理論知識認知,又兼具有效訓練指導實踐的復合型教練員,進而提升訓練質量。同時,教練員應利用空余時間,積極參加業務培訓進修班,掌握國內外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的最新理念和訓練手段,與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創造性的借鑒和運用,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訓練質量。此外,教練員應加強與科研人員、普通高校的溝通與合作,利用多方優勢資源,嘗試構建科學、高效的教練團隊,充分發揮“1+1>2”的理論效應。多方攜手,共同推動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競賽活動的科學、有序開展。
4 小結
優秀投擲運動員的培養過程漫長而復雜,青少年時期恰是漫長過程的重要開端。抓好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訓練工作,對其夯實訓練基礎、形成良好的競技狀態、創造優異成績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從青少年運動員長期發展著眼,深入探析當前青少年投擲運動員訓練現狀、找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思路。牢固樹立“從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實際著手”的指導思想,厘清訓練思路、轉換訓練理念、創新訓練方法,從而優化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訓練過程,提升訓練效益,為運動員的后期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