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悠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傳承已經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雖然理論上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還要繼續改革,這樣才能把馬克思主義核心理念轉化為中國特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前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仍然是一個比較系統和復雜的問題,在之后改革中仍需不斷的探討和改進。
無論在什么國家,文化和靈魂都是永恒的核心,我們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我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才有了現在的輝煌。鴉片戰爭爆發,使清政府被迫打開了中國面向世界的大門,外來文化如潮水般涌來,我們只能被迫接受以此來適應世界帶給中國的變化(如圖1、2、3)。在這一進程中,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調整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精神指引著我們思想和文化的現代化。在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之前,我們也曾經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自救,但是都失敗了。十月革命給了我們一個了解馬克思主義、了解我國真正正確的道路和改革方向的機會。經過我國人民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圖4),已經形成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并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進行現代化改造。

圖2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北炮臺被攻陷后場景

圖3 1901年,八國聯軍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圖4 1919年,五四運動
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成為一種創新理論并給中國改革和發展帶來較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革命性理論的引入,引領中國文化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同時,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與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鑒,也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就此,要堅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順應時代、空間的變化,修正、改革一些陳舊的觀念,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使之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的和諧發展、持續繁榮注入新的生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將會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改造與提高;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推進中國的文化近代化,實現中國傳統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1]。
對中國文化的吸收與借鑒,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發展和創新的主要方式。中國文化有著數千年來的積累,在社會發展和變化的進程中,我們也要吸取和借鑒馬克思主義。這樣,中華文化才能在馬克思主義正確引導下走向現代化。文化變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條曲折的道路。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中國的社會改革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才能把中國文化中的糟粕從文化大環境中抽離出來,使中國文化具有了新的內涵和新的形態[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主要表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主要理論體系,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織相互融合最終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體系。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改革與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思維方式。在中國文化現代化改革中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而影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目前大多數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都是站在歷史發展的視角和層面來進行研究的,而真正站在哲學層面上的研究則是少之又少,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來看,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屬于哲學范疇問題,必須從哲學思維或者思想方法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探討。二是,雖然一些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階段的理論成果展開了大量的理論研究,但缺少從整體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內部聯系的把握,也沒有將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成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通常情況下,學者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驗總結的研究結果的研究,要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規律和趨勢的研究要多得多。人們往往只注重對實踐經驗的總結,而忽略了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歷程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的理解。因此,我們要重視總結并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規律,使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向“當代化”有條不紊地過渡。此外,許多學者都在追根溯源地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卻不能很好地預測其發展的規律,也不能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前瞻的建議。所以要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發展方向,才能更好的促進其科學、持續、健康地發展。
當前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的現狀是:能夠實現理論依據充分、分析透徹、邏輯性強、讓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并不多。研究學者們多數還停留在問題的表層,或者只是對問題表層的描述與解釋,沒有對其進行更深的內涵和理論意義的探討,也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索。或者只是對國家領導人講話、文章的論述、黨的文獻進行簡單的闡述,不具有學術科學的可研究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研究論域沒有發生本質的轉變,其主題仍是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淵源、歷史發展歷程和基本理論經驗的探討。
中國要想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有很多的突破口。首先就是永遠真誠地擁護中國共產黨。要繼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根據黨的內部和外部情況,進行相關調整和改進,對領導干部進行監督。與時俱進,對執政黨的監督制度進行創新,嚴格指定各項規章制度,對黨員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要加大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力度,對某些不良風氣要及時加以糾正和制止。
中國共產黨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設、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方針,要在思想和理論上不斷創新,帶領人民一起來建設我們的國家。要以嚴謹、科學、務實的工作作風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這一領域的發展還需要不斷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執政黨的領導更具活力。但是,在理論創新中,我們也應該學習和吸取前人的有益經驗,還要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思想和理論上的創新,一定要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在實踐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要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持續的探索,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持續推動黨的執政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創新,為執政黨的思想理論的創新提供保障。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群眾走上發展之路,社會發展更加和諧,經濟發展得到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基礎更加牢固。發揮執政黨、民主黨派、兩岸同胞、海外華僑、宗教等方面的作用,增強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動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后,其理論成果不斷涌現,為中國實踐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引。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入挖掘和總結,使其更加系統化、科學化,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p>
引用
[1] 陳金龍.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若干思考論[J].教學與研究,2006(2):5-11.
[2] 顧鈺民.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二級學科建設[J].理論學刊,2009(8):7-11.
[3] 丁俊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建設的若干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09(1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