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路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兒靜脈留置針引發靜脈炎的原因以及相關護理策略。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行靜脈留置針的72例新生兒,依據抽簽法將患兒分為使用護理干預措施的實驗組以及未落實護理干預措施的對照組,對比兩組新生患兒靜脈炎發生率以及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調查顯示,實驗組靜脈炎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新生兒靜脈留置針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極易出現靜脈炎,臨床需要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來降低靜脈炎的發生風險,從而取得最佳的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
【關鍵詞】新生兒靜脈留置針;靜脈炎;原因與護理
Cause analysis of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neonates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LIU Lu
Liupanshui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Liupanshui, Guizhou 553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in neonates and related nursing strategies.Methods:72 newborns who underwent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20 to Dec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lottery method,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measu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nursing interventionmeasures.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newborn childre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ir families in nursing care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family memb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Neonat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are prone to phlebit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It is necessary to cooperate with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hlebitis,so as to obtain the best effect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Key Words】Neonatal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hlebitis; Cause and nursing
新生患兒靜脈細小、脆弱,以往頭皮針頻繁穿刺方式,在給新生患兒帶來身心痛苦的同時,也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勞動量,所以當前提倡將新生兒靜脈留置針作為最佳的穿刺手段。現階段臨床使用的靜脈留置針套管具有柔軟性,在靜脈處可以進行長時間留置,從而避免頻繁穿刺,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并且靜脈留置針也可以作為緊急靜脈通道,可以為危重新生患兒節省許多搶救時間。雖然在先進醫學技術的推動下,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技術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但是作為侵入創傷操作,極易伴發靜脈炎這一并發癥,所以當前應該著重分析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原因,以其為基礎制定護理對策,從而對靜脈炎進行更好的防治[1-2]。本文主要以我院實施靜脈留置針處理的72例新生兒作為研究樣本,探究靜脈炎出現的原因以及相關預防策略,報道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樣本數據為我院進行靜脈留置針輸液的72例新生兒,入選的所有新生兒資料均具有完整性,且患兒家屬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將72例新生兒按照1:1的比例分為36例對照組和36例實驗組。對照組新生兒,男性21例,女性15例,日齡6~30日,平均日齡(17.13±1.84)日;實驗組新生兒,男性23例,女性13例,日齡5~31日,平均日齡(16.98±2.01)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與醫學實驗的對比要求相符。
1.2 方法
入選的所有新生兒均開展靜脈留置針處理,實驗組在這一過程中評估靜脈炎的發生原因,在其基礎上配合護理干預措施。
1.2.1 新生兒靜脈炎留置針誘發靜脈炎的原因①生理因素:新生兒皮膚嬌嫩、脆弱,皮下脂肪含量少,與成年人相比,不具有皮膚屏障功能,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極易導致皮膚受損,出現炎癥反應,并且新生兒的機體免疫力低下,在置管后更易受到病菌的入侵,從而導致靜脈炎。②操作技術:首先未進行嚴格的消毒,會導致皮膚處滋生大量的病原菌,這些病原菌侵入血管就會出現感染以及炎癥,為靜脈炎并發癥的發生創造良好的條件。以往在進行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的手部會碰觸到黏膜覆蓋區域以及部分穿刺皮膚,從而影響最終的消毒效果。其次,部分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較差,可能會出現二次穿刺的情況,這時極可能將病原菌帶入穿刺處的皮膚、血管,導致皮膚炎癥的出現。最后,護理人員采用的封管技術不合理,如封管的過程中,內部的液體含量少,可能會增加滯留藥液的濃度,對血管產生強烈的刺激,再比如,推注封管液的時候速度過快,導致血管內部的壓力急劇升高,引發血管炎癥。③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引發靜脈炎,所以一般情況下,應該確保靜脈留置針的時間在3日以內。④藥物因素:靜脈炎的產生與輸注高濃度、刺激性的藥物有關,這是由于藥物可能會改變患者的血管PH值,從而損壞患者的血管內膜。除此之外,靜脈炎這一并發癥與藥物滲透壓息息相關,一旦輸液速度在血流速度以上,就會使得血管壁承受較大的壓力,增加靜脈炎的發生風險。⑤器械材料的選擇:留置針越粗、越堅硬,發生靜脈炎的概率越高,相較于生物材料,選擇聚四氟乙烯導管進行靜脈留置針處理,極易出現靜脈炎。
1.2.2 預防靜脈炎的相關對策①科學選擇血管:護理人員在對新生兒的血管進行選擇時,應該從遠端選擇,盡最大的可能避免受損以及有感染的靜脈,與此同時應該保證選擇的靜脈具有良好的彈性,且靜脈粗硬,有助于觀察、固定。若在下肢靜脈處進行留置針穿刺,應該將下肢適當抬高30°,以此來加快血液流量,避免藥物在下肢靜脈處進行長時間滯留,減少藥物對血管造成的不良影響,一般情況下,提倡在患者頭皮正中靜脈、肘正中靜脈處進行穿刺。②確保操作流程的規范性:首先,護理人員應該樹立無菌操作理念,在穿刺位置進行嚴格消毒,消毒面積要大于敷料覆蓋面積,從而避免皮膚細菌侵入血管。其次,在穿刺前應該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液為酒精、碘町,在消毒液擦干后,應該進行置針、消毒處理,具體在置針后,應該用濃度為75%的酒精在穿刺部位處進行消毒,消毒過程中應該將針眼避開,并且需要用無菌敷料進行覆蓋,在固定膠布后,無需進行敷貼更換。最后,在輸注高滲藥液時,需要搭建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最大程度上放緩輸液過程中的速度[3]。③預防穿刺感染:在穿刺階段應該樹立無菌操作理念,在物品準備階段應該檢查留置針的規格、有效期,之后進行備皮以及消毒處理,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確保消毒范圍>穿刺點周圍8cm。在消毒過程中,應該由內向外進行螺旋形涂擦。④合理進行封管:封管科學性與靜脈留置針是否留置成功息息相關,并且進行科學的封管,可以適當延長置管時間,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靜脈炎發生率。在進行封管時應該采取邊推注邊將針頭退出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確保其連續性,封管的過程中應該經靜脈勻速將1mL封管液注入其中,然后將留置針向肝素帽中退出。在正壓封管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速度不能過快,管內充滿的不是血液以及藥液,而是封管液。封管的過程中,若輸注的是刺激性強、高滲藥液,應該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患者20mL左右的生理鹽水,之后再選用2~5mL的肝素鹽水進行封管,以此來避免靜脈炎的出現。⑤加強巡視:護理人員應該觀察敷貼處是否有破損、脫落、滲液、滲血的情況出現,一旦出現上述情況需要立即進行敷料更換。除此之外,如果皮下組織有液體滲入其中,需要立即將留置針拔除,重新構建靜脈通道。另外,在新生患兒輸液的過程中,應該在穿刺部位用毛巾進行熱敷,以此來改善患兒穿刺位置的血液循環情況,加快靜脈處的血液回流,以此來進一步提高患兒的機體抗炎能力。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患兒靜脈炎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靜脈留置針已經成為新生患兒的常用輸液方法,雖然該輸液方法具有諸多的優勢,但是在生理因素、操作技術不合理、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長、器械材料的選擇不科學影響下,極易出現靜脈炎這一并發癥。靜脈炎不僅會出現靜脈留置針留置失敗的情況,同時還會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所以應該配合科學選擇血管、確保操作流程的規范性、預防穿刺感染、合理進行封管、加強巡視等護理干預措施,從而更好地預防靜脈炎,保障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提高新生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4]。
參考文獻
[1] 江冰.靜脈留置針致新生兒靜脈炎的原因及護理措施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47):208.
[2] 裴小瑜.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原因觀察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5(9):1910-1911.
[3] 湯奕琦.留置針致新生兒靜脈炎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419-422.
[4] 龐惠彩.優化改進式護理干預降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發生率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9):2444-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