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輝
陶淵明:仕途愈走愈窄,歸隱愈走愈寬
盡管都是擔任難展宏圖的芝麻小官
盡管升職的步履越來越艱難
盡管你對官場的腐敗厭惡至極
盡管你內心強烈渴盼重返田園
可你仍然一忍再忍,因為家里實在是窮啊
直到面對左臉趾高氣揚右臉囂張跋扈的督郵
你才終于忍無可忍掛冠而去
甩下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
成為華夏詩人第一例用腳投票的典范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你用一篇《歸去來兮辭》表達辭官之喜
跨越千年時空仍令人大受感染
遠遠避開了官場的勾心斗角
不再違心地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
每日面對碧草,綠樹,藍天,白云
農忙時“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閑暇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田園詩就這樣被你用農具耕耘,栽培,定型
你的幾畝薄地只能勉強養活家人
千千萬萬比你更窮的人怎么辦
于是你做了一個夢,一個美麗的夢
《桃花源記》把夢境描繪得何等絢爛
一片祥和,沒有金戈鐵馬的蹂躪
安居樂業,沒有苛捐雜稅的盤剝
肯定不如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那么完美
不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那么激情
但,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家園啊
韓愈:你的奏章撥正了華夏文明的走向
憲宗篤信佛教,欲迎佛祖指骨入宮
眾卿皆投其所好,三拜九叩首
“吾皇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為什么你偏要逆龍鱗犯顏直諫
呈上一篇違拂圣意的《諫迎佛骨表》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倘若不是幾位重臣苦苦求情
你早已人頭落地,哪有機會貶謫嶺南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原來你一點都不傻,知道八千里外
其實仍然想要借瘴癘之氣置你于死地
可憐你十二歲的女兒淪為罪臣家眷
被逐出京城因驚懼夭亡,代父而死
你還是太傻,不懂“伴君如伴虎”
不懂“文死諫,武死戰”
不懂勸告皇上要委婉迂回
居然直言舉國信佛,國運不長,君主短壽
難怪憲宗暴跳如雷,要立即將你斬首示眾
“千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千年后回望你倔強的身影
如果沒有你冒死狙擊外來文化的侵襲
沒有你扇動“蝴蝶效應”最初的翅膀
沒有你的榜樣激勵一代代儒家后輩
挺身而出維護儒學的正統地位
佛教會不會占領皇宮,攫取最高權力
歐洲中世紀的黑暗與暴虐
不就是源于政教合一的體制嗎
細思極恐,令人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華夏文明作為全球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
主要得力于它的脊梁——孔孟之道
寬宏,雍容,堅毅,韌性
經得起風狂雨驟,雷打電劈,山崩海嘯
而你,為了捍衛它的尊嚴付出了血的代價
晏殊:歸來的燕子依然記得你的風采
你十四歲就作為神童參加殿試
被皇上親自賜與“同進士出身”
少年得志,何等靚麗的人生風景
想一想八十二歲才中狀元的梁灝
自知廉頗老矣,主動提出不授官位
空有滿腹經綸,實無報國精力
而你年紀輕輕就登上廟堂
前程似錦,有足夠時光大展宏圖
你人生的第二道靚麗風景
是作為發現千里馬的伯樂
栽培、提攜了諸多治國安邦之才
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
全是歷史星空中耀眼的明星啊
任隨摘下一顆都會讓星光黯淡
第三道靚麗風景則是你寫下的華美詞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語言清麗,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上承南唐“花間派”之流韻
下啟北宋“婉約派”之詞風
有此三者,你的人生堪稱完美
花落去沒有遺憾,燕歸來更值欣慰
湯顯祖:神往牡丹亭的男女等你親點鴛鴦
公元1616年,中外戲劇界同時隕落兩顆巨星
莎士比亞和號稱“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
不知莎翁除劇本創作而外是否有理論建樹
湯翁則憑一篇《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
為中國戲曲的導演學投石問路,摸索前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好萊塢玩“人鬼情未了”的橋段或許還自鳴得意
殊不知神州大地數百年前就上演了生死之戀
沖破程朱理學桎梏人性的條條框框
《牡丹亭》橫空出世,讓多少衛道士大驚失色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禮教紅線
阻擋不住萬千觀眾涌向戲臺的腳步
一花獨放的《西廂記》低下高昂的頭顱
不得不將半壁江山割讓給后起之秀
從此中華戲曲史上的雙美并肩而立
互相輝映,爭妍斗艷,大放異彩,共領風騷
其實湯翁德藝雙馨,人品尤為高潔
出仕前拒絕宰相張居正科舉作弊的誘惑
寧可忍受多年考場名落孫山的痛苦
做官后潔身自好,不與貪官污吏合流
寧可作為異類在官場傾軋中黯然出局
大師,官場失意,劇場得意,人生何憾
請從你安息的“臨川四夢”中魂兮歸來
眾多神往牡丹亭的男女在等你親點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