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陳智斌

突發性聾簡稱突聾,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患者常常表現出聽力突然下降、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目前突聾的診斷標準為患者單耳或雙耳在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聽力減退,其中至少在2個相鄰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20dBHL。突發性聾的診斷依靠病史及聽力學檢查,按照純音測聽檢查結果,根據聽力損失累及的頻率和程度,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在突發性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建議將突發性聾分成4種類型:低頻下降型、高頻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聾型,并根據不同類型聽力損失情況推薦不同的治療方案。
目前突發性聾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大量的研究均認為和內耳循環障礙、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傳染性疾病以及腫瘤等相關,并且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導致生活和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明顯、睡眠障礙、飲食結構變化等,均有可能是突發性聾的發病誘因。因此,現階段突發性聾的治療原則為激素沖擊、擴張血管、改善內耳微循環、減輕內耳炎性反應、營養神經等,并在發病后盡早開展系統治療。
下面列舉目前臨床上對突發性聾常用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供讀者參考。
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治療突發性聾的一線藥物,也是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學分會推薦治療突發性聾的首選用藥。高頻下降型、低頻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聾型的聽力下降,均應盡早使用糖皮質激素,能夠最大限度地挽救聽力。糖皮質激素首先建議全身給藥,通過口服或者靜脈點滴給藥能夠迅速提高血藥濃度,達到治療效益的最大化。對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股骨頭壞死等有全身糖皮質激素用藥禁忌證的患者,可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包括鼓室注射或耳后注射糖皮質激素,通過局部吸收使糖皮質激素滲透至內耳,發揮治療作用并降低全身給藥的副作用。
銀杏葉提取物改善內耳微循環是治療突發性聾的重要原則。銀杏葉提取物是改善內耳微循環的代表性藥物,也是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推薦治療突發性聾的首選用藥。除存在用藥禁忌證外,如對藥品成分過敏等,4種類型的聽力下降均應盡早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用法多以靜脈點滴為主,靜脈點滴療程(通常1~2周)結束后,建議改以片劑口服序貫治療。
巴曲酶目前認為平坦下降型和全聾型突聾患者可能存在內耳血管痙攣、內耳血管栓塞或者血栓形成。國內外在應用血流變藥物上仍存在一些爭議,如美國指南不建議將血流變藥物作為治療突聾的一線用藥,而我國指南則認為在排除用藥禁忌證的情況下,應盡早對平坦下降型和全聾型突發性耳聾患者使用血流變藥物。目前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推薦使用巴曲酶,但在用藥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控血纖維蛋白原水平,血纖維蛋白原低于1.0克/升時應暫停使用,待血纖維蛋白原提高至1.0克/升以上時再酌情使用。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全身或局部用藥后能夠起到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在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突發性聾治療指南中,高頻下降型突聾可酌情全身使用利多卡因。此外,對突聾伴隨有耳鳴癥狀的,使用利多卡因可顯著降低耳鳴癥狀,改善患者睡眠及情緒波動,對治療突聾有一定的幫助。
前列腺素E1和長春西丁前列腺素E1和長春西丁均可擴張血管、減少血小板聚集并改善微循環。雖然這兩種藥物目前并不作為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突發性聾治療指南中推薦的一線用藥,但有臨床研究提示,這兩種藥物對突發性聾有一定療效。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擇。
甲鈷胺突發性聾在病情進展中可能會出現聽神經的繼發性損傷,因此在突發性聾的早期,應盡早使用營養神經藥物,對提高聽力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學分會治療指南中推薦使用甲鈷胺來營養神經,改善預后。

高壓氧治療高壓氧可通過提高氧分壓來提高組織的含氧量,能夠減輕水腫、降低血黏度,從而糾正組織缺氧。但目前國內外對高壓氧的療效仍存在爭議。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學分會治療指南中不建議將高壓氧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僅作為備選方案。當常規治療方法效果欠佳時,可作為補救性治療方案。
中醫治療目前中醫治療沒有列入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治療指南中的一線治療方案,但既往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中醫治療對突發性聾有一定的療效。現階段中醫治療多集中在針灸治療方面,通過刺激神經,調節內耳的神經通路,提高聽神經的興奮性,改善內耳的神經功能。對于西醫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中醫針灸治療可作為補救性治療方案。
心理治療突發性聾患者常常伴隨著焦慮、失眠、抑郁等心理問題。在藥物和針灸治療的同時,合理疏導患者的情緒反應是治療突發性聾、改善預后的必要措施。如針對失眠患者,提供助睡眠的藥物治療可能改善內耳微循環,有利于內耳功能的恢復。而針對情緒問題,適當且必要的藥物干預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及恐懼感,有助于患者的預后。
伴隨癥狀的治療突發性聾的早期表現不僅有聽力下降,常常還伴隨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對不同的癥狀,需采用相應的對癥治療,以減輕患者軀體感受及心理負擔。如伴有眩暈癥狀,可考慮口服倍他司汀等。
基礎疾病的治療不少突發性聾患者還伴隨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這些基礎疾病也可能是誘發突發性聾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血壓、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需積極尋求專病門診的幫助,控制血糖和血壓至合理范圍。
目前,突發性聾的發病機制仍不明確,不同的患者難以做到完全統一的治療標準。因此,針對不同患者應酌情采用適當的治療方案,并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對于患者本人,保持充足睡眠、放松心情、適時調整心理壓力、配合醫生的治療、及時向醫生反饋治療效果有助于聽力的恢復。中國突發性聾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突發性聾的總有效率為78.61%,其中低頻下降型預后較好,全聾型和高頻下降型預后較差;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預后越好。所以,突發性聾應盡早積極治療。對于治療效果不佳者,待療程結束后,可根據聽力損失程度及個人的需求,選用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等聽覺輔助裝置。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