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婕
為使退休后的養老生活達到較高的水平,建議通過包括理財、商業養老保險等在內的被動收入方式,“主動”提升養老金替代率。
雖然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細則還未公布,但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明確指出,將“穩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按時足額發放”,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將切實見證職工基本養老金的第18連漲。
然而,有了養老金是否就能保障我們退休后的養老生活呢?這就涉及所謂“養老金替代率”的概念。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時的養老金收入與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率:
養老金替代率=退休后領取的退休金/退休前工資水平
比率數字越大,表明職工退休后與退休前的收入差距越小,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越高;反之,則差距越大,保障水平越低。因此,養老金替代率是反映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標。
攢“養老錢”的必要性
那么,在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到底處在怎樣的一個水平呢?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張紀南在《開啟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一文中的數據:“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具體而言,2020年,企業職工年人均養老金約為34800元,而2020年的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由此可以大致算出,若單純依靠社會養老金的收入,則職工的平均養老金替代率大致在35.7%。這也就意味著對于某些退休人員來說,假設其退休前的每月稅后收入為9000元,退休后的退休金可能也僅在3200元左右。
此外,友邦保險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騰訊新聞在2021年10月發布了《2021大中城市中產人群養老風險藍皮書》,《藍皮書》就居民養老財富儲備現狀與風險問題進行了調查,該調查覆蓋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成都、南京、佛山、武漢、石家莊等10座典型城市的5050人,每個城市的平均被調查樣本為500人。調查結果顯示,典型個體社會養老金替代率為35.2%,與上述計算出的養老金替代率數據幾乎一致。
當然,用現有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和在職人員工資進行比較,計算出的養老金替代率失之偏頗,因為很多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并沒有現在在職人員高,這樣算出來的替代率會明顯偏低。但養老金替代率不足的問題,顯然是客觀存在的。
而以下數據或許更為直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秀云教授在今年年初分享了一組數字——我國有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但全國只有大約2000萬人每月養老金在5000元以上,占比不足10%。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僅僅依靠退休金,也就是社會養老保險,是很難保障“養老自由”的。因此,為避免退休后因收入銳減而導致養老保障水平與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提前為自己積攢退休金之外的“養老錢”就極為重要。
最值得關注的群體
退休金的計算方法較為復雜,且不同地區的退休金政策也有所不同,實際發放時,職工的退休金也會受到退休時上年度省內平均工資、繳費年限、養老賬戶儲存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對于不同情況的退休職工來說,以上的養老金替代率數字并非絕對,換言之,不同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比率不盡相同。例如,部分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可達70%~90%,而同時,也存在著養老金替代率低于10%的人群。
或許有些出乎意料,高收入職工,特別是收入為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人群,往往就屬于這個范疇。由于社保的繳納基數存在上限,在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情況下,最高也僅可按照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為基數進行繳納,不可繳納更多。因此,高收入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比率往往較低。
曾有媒體計算過這樣一組數字:假設某城的社會平均工資為7000元,若一職工月入2萬元,在社保實繳的情況下,該職工的退休金最理想的情況下可達9000元左右,此時社保養老金替代率約為40%;但若該職工月入10萬元,其退休金最多也在9000元,其養老金的替代率就不足10%。
因此,高收入職工反而是應更多關注“養老錢”攢錢問題的群體。
此外,由于女性的退休年齡最早為45周歲,最晚為55周歲,比男性提早了5~15年,社會養老金的繳費年限相對更短,領取的養老金金額更少,所以,女性群體也應提早為“養老錢”做規劃。
應該攢多少“養老錢”?
國際經驗表明,養老金替代率若大于70%,則退休后可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若達到60%~70%,即可維持退休前的基本生活水平;若低于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大幅下降。因此,為更好地保障退休后的養老保障水平與生活水平,建議通過包括理財、商業養老保險等方式,增加被動收入“,主動”提升養老金替代率。
例如,拿社會平均收入的職工,其養老金替代率一般在60%上下,為實現更理想、更舒適的養老模式,他們可通過增加被動收入再將養老金替代率提高至80%左右,那么要實現這20%的增額,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職工退休前工資為每月1萬元,退休后的退休金為6000元,距離80%養老金替代率(即8000元)的目標金額還差2000元,一年累計差2.4萬元。若該職工希望能通過4%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來實現該目標,就意味著這位職工需要在退休前,至少攢出60萬元的存款;若以更保守的、收益率在3%左右的銀行定期存款來達成目的,則至少需要80萬元積蓄。因此,對于處于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職工來說,通常情況下,他們在退休前攢出60萬~80萬元的“養老錢”,是比較理想的金額。
而對于養老金替代率相對較低的人群,如高收入人群、女性等,則可通過投資收益率更高的產品或更多積蓄,來更好地保障自己退休后的生活。89588FA8-8A0F-488A-BE97-6CD1A55DD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