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時民
年逾六旬的老胡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壓病史,每天必須服用降壓藥物。最近不知道什么緣故,老胡出現失眠,情緒低落,對很多事情都不感興趣,有時還會萌生自殺的念頭。家人帶老胡到醫院診治。醫生經過全面了解,判斷老胡患了藥源性抑郁癥.而“元兇”就是他每天服用的復方降壓片.于是及時為老胡調換了降壓藥.在抗抑郁治療的同時,囑家人多陪老胡外出散步或聊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胡的精神狀態有了明顯變化,睡眠也有所改善。
抑郁癥是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精神障礙。調查發現,某些藥物也是引發抑郁癥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由藥物引發的抑郁癥就稱為藥源性抑郁癥。多在用藥數日至兩年之內發生.用藥量越大越容易出現抑郁;藥量減少后,病情雖可緩解,但再次用藥又可誘發抑郁。性格敏感內向的患者更容易發病。其典型表現是坐臥不安、心神不寧、煩躁、缺乏自信心、睡眠障礙,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傾向。
不僅是復方降壓片.其他含有利血平的復方制劑如安達血平片、新降片、脈舒靜片等,也會誘發藥源性抑郁癥。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報告稱利血平能引起抑郁,現在利血平已屬于淘汰藥品,通常不建議服用。
易誘發抑郁癥的藥物還有抗精神病藥物及其他藥物。研究發現,多種抗精神病藥物均可引起抑郁情緒,如氯丙嗪、氟哌啶醇、長效氟奮乃靜等。其他藥物包括部分抗心律失常藥、避孕藥(口服)、激素、甲狀腺藥、抗結核藥、鎮痛劑、消炎劑、抗腫瘤藥物等。各種藥物中毒或藥物戒斷反應也能引起藥源性抑郁。
當然.并非所有人服用上述藥物都會誘發抑郁癥。是否會發生藥源性抑郁癥,與病人的個體素質、有無精神病的家族史,以及用藥量的多少、用藥時間的長短等均有關。因此,在服藥期間出現抑郁癥,或者使原有的抑郁癥狀加重.應當首先考慮到藥源性問題。
藥源性抑郁癥帶有一定的隱匿性,患者用藥后若出現相關抑郁癥狀,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停藥,并且調整用藥品種。老年人由于疾病多.用藥品種也多,最好能夠把自己所用藥品名稱、劑量記錄下來,以便到醫院診治時,醫生及時了解用藥情況,便于分析查找引起抑郁的藥物.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
藥源性抑郁癥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方法,必須由專科醫生處方并督導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屬于心理治療范疇.患者家屬可以配合醫生進行.也可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認知行為治療可以通過心理疏導.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擺脫或減輕抑郁癥狀。
家人應關愛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病人。當患者心中有不快之事時,可以幫助他轉移注意力,通過聊天、唱歌等方法,使之忘記不快之事:或選擇環境幽靜的花園漫步,花草樹木的蔥郁會使人的心境平靜下來: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助于預防抑郁發作。
讓患者適度宣泄情緒.有利于患者從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當然,發泄也要看時間、選場合,并不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隨便發泄.甚至遷怒和攻擊他人,成為新的“社會污染源”。E55CE0C0-EF5D-497F-940C-FF38527877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