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楊永利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電子設備的普及應用促進社會發展.但同時也給人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擾,頸椎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它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態勢。肩頸部活動受限、疼痛、頭暈等是頸椎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若未及時治療,病情加重將對人們的神經功能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傷.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頸椎病發病早期往往是軟組織慢性損傷,其最大的特點是肌肉血管收縮痙攣,血流速度減慢,局部血流不暢,組織的循環、代謝降低,導致頸部肌肉及頸椎小關節功能改變而誘發頸椎病。最直接的癥狀是局部發涼、僵硬,繼而發展為疼痛。因此,不論是工作一段時間后的頸后部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還是天氣轉涼后及時戴圍巾的保暖措施,都顯得非常重要。例如,秋冬季節外出應戴圍巾或穿高領衣服;夜間睡眠時應防止頸肩部受涼;夏季空調和電扇不要對著頸部直吹;等。
睡眠時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也有直接影響。用高枕頭、軟床或靠在床頭看書、看電視會破壞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加頸部后方組織的張力,牽拉頸椎改變曲度,致使其后方長期壓迫受損。睡眠時最好采用側位或仰臥位,保持頸、胸、腰椎自然曲度,髖、膝部略屈為佳。枕頭軟硬適中,要有彈性,高度一般為10-15厘米,即一個拳頭高。或自頸背測量的距離減去頸寬的距離再除以2為枕頭的高度,使枕后隆突略離床面以感覺舒適為度。
頸椎最需要的運動就是屈伸。簡單地說,就是點頭和往后仰頭。在日常生活和T作中,最好每隔1小時就進行1次頸部活動,具體方法是先低頭放松,然后伸展,再將脖子往后仰,開胸、仰視。需要注意的是,旋轉頸部時要非常小心,動作要輕柔、緩慢,切不可使用暴力。平時不宜讓頸椎太累,避免躺著看書、看電視,以及長時間玩電腦游戲、打麻將,遠離不良睡姿、高枕等陋習。
頸椎病是椎體骨質增生、關節退變和骨質疏松引起的。飲食應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些營養物質在牛奶、魚、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老年人要多曬太陽,以利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吸收。
自我按摩保健是預防頸椎病的簡單有效方法。建議每天都做以下動作。
1.頭手繃勁。雙手交叉放在頭枕部,雙手向前用力,頭向后用力,緊張3~5秒,再放松3~5秒算1次。每天練200次,分3~5組完成。
2.小燕飛。趴在床上,頭和腳用力往上抬,緊張和放松時間同前。每天做50次便能收到效果。
3.頸部按摩。輕柔酸痛處,同時輕輕旋轉頭頸部,按摩后可做局部熱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解除疲勞的作用。
在閑暇之余用拇指或中指按壓風池、翳風、肩井、合谷等穴位,手法由輕到重。兩臂在胸前交叉,左手放在右肩上,右手放在左肩上,同時用力拍打,左右各拍打20次。
也可以應用頸椎自我調理術。要訣是:調筋始于陽陵泉,疏通頸項按骨會,抱頭旋頸身體旋,拍打肩井通經絡,俯仰開合展乾坤,調筋止于絕骨穴。
1.調筋始于陽陵泉。頸椎及其周圍肌肉韌帶均屬于筋骨,治筋首取陽陵泉。坐位或站立位彎腰點揉陽陵泉穴。在小腿前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按壓時間為1分鐘。
2.疏通頸項按骨會。練習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雙手指尖按壓頸椎體棘突的上下兩端凹陷中并向頸項兩側滑動,通調經絡。尋找大杼穴(第一胸椎旁開1.5寸)并點按2分鐘。
3.抱頭旋頸身體旋。練習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雙臂上舉,雙手十指交叉,置于腦后枕部,雙肩外展,向兩側擴胸牽引。面向左轉,左肘盡量保持不動,眼望左肘尖同時右手臂內合,協助頭頸轉向左方,右肘尖盡力向左肘靠攏,上身配合左旋,稍停片刻還原。再右轉做相反動作。
4.拍打肩井通經絡。練習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雙臂上舉,五指并攏掌心虛空。以右掌心叩擊左側肩井穴及其周邊部位,時間約1分鐘。再以左手掌心叩擊側肩井穴及其周邊部位。
5.俯仰開合展乾坤。練習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雙手叉腰。低頭屈頸,下頜盡量貼近胸部,同時含胸,雙肩雙肘亦向內收緊。頭部后仰同時擴胸,雙肩雙肘亦向后展開。頭頸由左向右旋轉,再從右向左旋轉。一般重復到3~4次,時間在1分鐘左右。
6.調筋止于絕骨穴。調勻呼吸,在絕骨穴點揉1分鐘左右。絕骨穴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
該方法的訣竅在于勤,不要間斷。力度要適中,每個動作的銜接應輕柔和緩。頸部結構脆弱,轉動與扳動時不能用力過大。體質虛弱或慢性病患者頸部運動及旋轉時速度要慢,幅度要小,以防意外。66B17F49-F3A7-4B8E-9151-52BC7AC1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