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進入春季后,小劉總感覺渾身酸軟、困乏無力,無論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有時還出現失眠多夢、食欲不振的情況。去醫(y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他懷疑自己可能出了心理問題.便電話咨詢了醫(yī)生。
根據小劉的描述.醫(yī)生判斷小劉可能是季節(jié)變化引起的“情緒過敏”。
春季氣溫回升,人體體溫調節(jié)中樞及神經內分泌系統對環(huán)境的變化處于逐漸適應的過程。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刺激信息減弱,出現抑制狀態(tài),人們就會感到困倦乏力.這也是大家常說的“春困”。
人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還會引起認知、意志和行為的改變。性格內向、壓力過大或遭遇挫折的人較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輕者會性現精神疲倦、慵懶無力、頭暈、工作效率低等情況,重者可能有失眠、煩躁、記憶力下降、頸肩酸痛等軀體癥狀。有的還會產生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若出現春季“情緒過敏”,應積極進行心理調節(jié)。
首先要改變認知。春季情緒低落是人在適應外界環(huán)境時的正常身心反應,不必過度擔心。要接受這種情緒的存在,不要與壓力等非積極因素聯系在一起,從而放大或延長不良情緒。
其次是進行自我調節(jié)。如果發(fā)覺情緒波動給自己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或者已經有了痛苦體驗,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調節(jié)。
一是目標激勵。合理的目標不僅能帶來動力,還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建議給自己設立一個年度目標或者短期目標,可以是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目標的確立能讓注意力轉移到積極的事物上,目標的實現還可以提升幸福感。
二是適度運動。運動可以改善機體神經和內分泌功能,使中樞神經系統中5一羥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升高,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增加,有助于調節(jié)情緒。積極參加集體運動還可以促進溝通,增強人際關系。
建議保持適度的運動量。可選擇戶外和競技類運動項目,如打籃球、羽毛球等。戶外運動可以增加陽光照射時間,對改善情緒有積極作用;競技類運動不但可以獲得運動的快樂,還能強化社會心理支持系統。
三是積極尋求心理支持。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們有被尊重、認可、理解和共情的需要,滿足這些心理需要會有相應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遇到困難或出現不良情緒時,要多與親屬溝通,積極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既能宣泄情緒,還可以在溝通中獲得心理支持。此外,也可以通過運動、讀書等方法轉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緒。7DC1053D-9E8B-42EC-926D-D975D46446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