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
視頻開始:女孩脂粉不施,衣著簡單,背景簡陋,眼神清澈。接著,畫面一轉:女子眉尖若蹙,眼波流轉,廣袖華裳,各具風情,讓人恍惚間好像回到了古代。
女孩視頻前后的反差,就和她本名與網名的反差一樣,讓人意料不到:鏡頭后,她是瘦弱文靜的大四女孩張淑文;鏡頭前,她是“復活”古典美人的“諸葛鋼鐵”。有誰能夠想到,看起來文靜內斂的她,心里還藏著“復興漢服,樹立文化自信”這樣一個宏大的愿望呢。
和一般的變裝博主不同,張淑文做“變裝秀”并不是為了獲取流量,而是為了心中的“漢服復興夢”。用她的話來說:“歷史上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有很多令人難忘的人。如果能夠捕捉到一點點她們曾經有過的音容笑貌并復原出來,讓大家感覺到歷史文化的美麗,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懷著這樣的想法,張淑文的變裝秀做得格外用心,人物塑造內外兼備,堪稱驚艷。從眉尖若蹙的林黛玉,到飽讀詩書的李清照;從清麗脫俗的廣寒仙子,到容顏傾城的秦淮八艷;從富貴無雙的太平公主,到惹人憐愛的織女……這些美人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飽含古典的神韻,卻又各具風情,讓人不禁感嘆:“同樣的一張臉,竟然能夠塑造出這么多身份各異卻又各具風情的古典佳麗!怪不得她的變裝秀能獲得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的點贊呢!”
在人物塑造方面,張淑文真的用了心。
和其他只注重相似度的變裝博主不同,張淑文在變裝之前,會對人物的外形、衣著和內在氣質都進行一番考據,根據資料中人物的形象和她所領會的人物氣質,進行變裝還原。除了參考資料之外,她還會仔細觀察和研究留存下來的人物畫像,力求準確地體現人物的時代特點和性格特征。
在人選上,張淑文選取的人物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的是課本上學過的人物,比如李清照;有的是名著中的角色,比如林黛玉。經過她的變裝之后,人物仿佛真的“活”了,從遙遠的畫卷中走了出來:有溫度、有聲音,帶著古典美人的芬芳神韻,走到了觀者的身邊。
張淑文所做的變裝人物視頻中,點擊量最高的是林黛玉視頻,超過了220萬。其實在她之前,網絡上已經有了很多林黛玉的仿妝視頻,她所模仿的林黛玉能夠在眾多仿妝中拔得頭籌,離不開她對人物形象的精心揣摩。張淑文知道,最深入人心的林黛玉形象莫過于87版《紅樓夢》中陳曉旭塑造的版本。而淑文的五官恰好和這一版的林黛玉有一些相似,因此經過精心的裝扮,做到形似也并不難。但如果只是形似,就流于表面,落了下乘,并不是她想要的效果。
那么,張淑文是如何讓人物神形兼備,在變裝的過程中,體現人物的內在氣質呢?
提到林黛玉這個人物創作,張淑文的語氣中充滿了自信:“林黛玉這個形象,最難把控的是眼神。她既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還有一種久病纏身的柔弱,所以在這兒動了不少腦筋。”
最后,張淑文呈現的作品在短短的十幾秒鐘時間內,就讓人過目不忘。一低頭,一抬手,眼波流轉間,一句“我來得不巧了,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仿佛又讓人看到了陳曉旭版的林黛玉。那似喜非喜、似嗔非嗔的眼神,那一頷首、一低頭的嬌羞與輕嗔,將林黛玉的神韻把握了個十足十,真讓人有驚鴻一瞥之感。
張淑文還有一個作品,也是獲得認可度比較高的,那就是秦淮八艷之首——李香君。在拍攝前期定主題選人物的時候,她會查閱這個人物相關的歷史資料和畫像,然后選取和歷史最貼切的朝代妝容。
復原一個妝容至少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但張淑文樂在其中。未來,她還計劃完成秦淮八艷系列人物。
目前,張淑文有三十多萬粉絲。談到對變裝的熱愛,她說道:“(變裝)讓我對(人物)相關的歷史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我的作品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我感受到大家很強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這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
談到未來,張淑文的眼神充滿堅定:“君子內修其心,外修其容。未來我在課業之余,會繼續增進我的文化素養,努力沉淀,拿出更好的作品,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她將繼續以錦心繡手,通過變裝傳承古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