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久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在這些被保護的珍稀動物中,犀牛成為重中之重。大約十年前,人們開始使用飛機代替火車或者大貨車,以倒吊的方式,將犀牛在分散棲息地之間進行轉移和搬家,以防止犀牛被不法分子獵殺。
2021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野生動物學家羅賓·拉德克利夫,對用飛機倒吊的方式轉移犀牛產生疑問。他說:“倒吊運輸犀牛,犀牛會難受嗎?”他的團隊成員羅伯特獸醫擔心地說:“麻醉后再倒吊,犀牛的心肺功能不會受到損害嗎?”其他人也提出:“倒吊犀牛,不會影響它的健康嗎?”帶著諸多的疑惑,羅賓率領他的團隊來到了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是黑犀牛的主要棲息地。納米比亞環境部長、林業部長、旅游部長及工作人員同羅賓團隊,關于犀牛倒吊運輸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納米比亞相關工作人員說:“嘿,讓我們研究一下,看看這樣的犀牛安全嗎?”羅賓說:“納米比亞不是第一個用直升機將犀牛倒吊起來運輸的國家。沒有人對此做過基本研究,貴國是第一個后退一步的國家。”
于是,羅賓的團隊與納米比亞環境部、林業部和旅游部等相關部門合作。他們準備將12頭黑犀牛進行麻醉,然后用繩子將它們的四肢捆住,用面罩將它們的眼睛遮蓋住,再用起重機吊起來,以獲取犀牛“身心”測試的各項指標。然而,犀牛倒吊的姿勢成為大家爭論的話題。有的人說:“犀牛側臥對身體更好。”有的人說:“平躺對犀牛更適合。”還有的人建議:“將犀牛的四肢朝上,倒立更好。”且大家各自說出不同姿勢倒吊犀牛的好處。在爭論探討聲中,羅賓說:“咱們還是對各種姿勢都測試一下,用數據結果說話吧。”實驗結果表明,犀牛倒吊的時候,因姿勢不同,生理指標情況也不同。
羅賓說:“實驗表明,犀牛側臥或平躺,不如倒立時身體好。”羅賓說完此結果后,又繼續分析,主要原因是“當犀牛側臥時,血液流動會受到體位影響。換句話說,肺的下部會有大量的血液流動進行氣體交換,但是肺的上部,由于重力的原因,血液不能很好地灌注。不僅如此,犀牛身體過重,如果側臥時間過長,特別是擠壓胸骨的時間過長,它們的肌肉會受損,就會出現肌肉疾病。”相比倒吊的姿勢,羅賓繼續說:“犀牛被倒吊起來時,基本上就像倒立一樣,肺部的血液灌注是均等的。身體上,除了腳踝上的帶子,它們的腿部并沒有受到什么壓力。”羅賓用他們精心研究的成果,證明了犀牛倒吊運輸的合理性。
羅賓團隊的犀牛倒吊實驗,獲得了2021年搞笑諾貝爾獎中的“運輸獎”。這個看似帶點幽默的實驗,實則寓意深刻,它思索著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拯救這些與人類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動物吧!如同尊重人類生命那樣去尊重和保護它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