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陽
提起橋梁,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早在原始時代,人們為跨越水道或峽谷,已經開始利用自然倒下的樹木、溪中突出的巖石或是谷岸生長的藤蘿,這是橋梁的最初形態。現如今,人們建造橋梁,除了保證連通的功能和穩定性,更會結合地域、特殊使用需求、風俗習慣等,形成自己獨特的創意和形式。今天就隨我一起,去探尋那些腦洞大開的奇幻之橋吧。
早在16世紀中期,人們對橋的認識就不局限于溝通兩地了。位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舊橋就絕對不僅僅是一座橋,它還是一條街、一個集市,甚至是佛羅倫薩的地標建筑之一。它本是為當地貴族修建的一條帶屋頂的路,后來有不少手工藝人來這里駐點擺攤,漸漸地,這里就演變成為一個有趣的大雜燴集市。500年間,舊橋年久失修,又經歷過幾次大洪水的沖擊,慶幸的是,這座橋至今仍安然佇立于阿爾諾河上。
我國侗族有一種獨特的橋,名為風雨橋,因它能為過往行人遮風避雨而得名。風雨橋由橋、塔、亭組成,整座建筑不用一釘一鉚,全部由木料搭制,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桿、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檐角飛翹,繪鳳雕龍,頂有千年鶴、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
英國的蓋茨黑德千禧橋,當地人稱之為“眨眼橋”。它坐落在英格蘭紐卡爾斯的泰恩河上,從建成起就是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它是世界上第一座擺式大橋,擁有創新的開閉式設計:它“睜眼”時,行人和車輛可在橋上順利通行;它“閉眼”時,大型船只便能從橋下通航而過。當橋身閉合時,行人難以通過,但吸引了不少摩托車極限運動愛好者前來挑戰。
英國還有一座功能類似的袖珍小橋,位于倫敦的帕丁頓,被人戲稱為“翻滾橋”。它長12米,由8個小模塊組成,不使用時可以折疊成一個八邊形,供小船通過。這座橋由英國赫斯維克工作室設計,橫跨倫敦大運河的其中一小段,每周五12點鐘準時打開。別看它外觀結構簡單,其實要控制橋身伸縮需要極其復雜的技術。為了實現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該橋的扶手內置了液壓油泵,在我們看不到的橋身內部,其構造的復雜程度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不僅是國外,我國天津市濱海新區也有一座自主研發的“變形橋”——海門大橋,目前是我國開啟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鋼結構跨河橋。閉合時,大橋凈高7米,當船只需要通過時,它能夠提升中部,凈高最高可達31米,能夠通過5000噸的海輪!海門大橋建成于1985年,如今已經安全運行30余年,是海河之上一座靚麗的風景線。
一般來說,橋的使用對象是陸上交通和行人,但你見過供船只使用的運河橋嗎?
馬格德堡水橋位于德國,全長918米,2003年竣工,被當地人稱為“馬格德堡水路十字路口”。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主要功能是讓船只通過,而非行人或車輛。這座大橋是馬格德堡水路的交通樞紐,它跨越易北河,將德國東部的米特蘭德運河與西部的易北-哈爾威運河連接起來。要不是它,在米特蘭德運河和易北-哈爾威運河之間運行的船舶就不得不多繞行12千米。
建造這座龐大的“浴缸”,代價是十分巨大的。據統計,馬格德堡水橋共使用了2.4萬噸鋼材和6.8萬立方米混凝土,耗資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34億元),建造期間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工程推遲,最終花了一個多世紀才建成。
提起橋梁,大家都知道是橫向運輸的工具,然而蘇格蘭有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豎向運輸橋,猶如我們乘坐的電梯一樣,它的名字叫“福爾柯克輪”。
福爾柯克輪位于蘇格蘭中部福爾柯克鎮附近,橋如其名,它的形態是一個巨大的轉輪,為溝通兩條運河而設計建造。它的誕生,源于英國在進行蘇格蘭水路聯網復興計劃時遇到的一個重大難題——如何連接福斯-克萊德運河與聯盟運河這兩條落差35米的“咫尺相隔”的運河。最終,設計師受到了電梯的啟發,創造出了福爾柯克輪這一偉大方案。它于2002年正式落成,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旋轉升船機,使得蘇格蘭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北海的水道變得通暢,被稱為“21世紀工程的一大奇觀”。
福爾柯克輪的工作原理十分簡單,兩邊各有一個對稱的水槽,可在15分鐘內旋轉半圈,將4艘船起吊到35米的高度,同時將另外4艘船放到低水位運河,從運行至今,沒有發生過一次意外。
在韓國首爾,有一座著名的大橋——盤浦大橋,之所以舉世聞名,是因為它會“潛水”。它是韓國第一座分為上下兩層的橋梁,橫跨在漢江之上。由于漢江在不同季節水位差別較大,為了提高通行效率,才有了上下兩層的設計,其中下層僅在枯水季節通車,洪水期因水位高出橋面而暫停行車,故而稱之為“潛水橋”。每當洪水退去,小魚小蝦鋪滿橋面,大批市民在橋面撿拾,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除了功能上的突破,盤浦大橋還裝有“月光彩虹噴泉”。在2008年完成的擴建工程中,上層橋的橋身兩側安裝了380個噴泉口,每分鐘可向河流噴射190噸水組成的噴泉水柱。當夜幕降臨,噴泉經過290多盞激光照明燈照耀,色彩斑斕,蔚為壯觀。月光彩虹噴泉也于2008年12月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橋梁噴泉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你可以想象,如果自己置身于其中,夜色朦朧,水霧彌漫,水柱踏著音樂的節拍在你面前凌空織出變幻多姿的圖案,有沒有一種如墜夢境的奇妙感受?
無論如何創新,橋的本質還是跨越障礙。現如今,人們已將這種本質發揮到了極致。
在法國南部的小湖山谷上空342米處,有一座橫跨塔恩河峽谷的大橋——米盧大橋。這座大橋堪稱世界上最高的運輸大橋,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花費了3年時間、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17億元)建造,于2004年建成通車。它總長約2.4千米,平均高度245米,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單橋跨度——341米,由重達1500噸的纜索支撐。站在橋上俯瞰峽谷時,你會被現代工程技術征服自然的能力所震撼,真正體會到什么叫“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以上介紹的橋梁有沒有讓你腦洞大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橋梁不但在功能上能夠實現更多的創新和突破,而且能夠在美觀和創意上做出很多改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