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在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有一片名字為納米布的沙漠,其每年的降雨量少于十毫米,這種干旱和半干旱的氣候已持續了八千萬年。就是在這個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幾乎寸草不生的大沙漠中,生長出一種半徑可達十厘米的瓜——那拉瓜。
因為幾乎不下雨,納米布沙漠的沙子便成了“水”,只要風一吹,這些“水”便順著風飛速流淌。即使有植物的種子,也會像車轱轆一樣不停地奔馳,無法停住發芽;縱使幸運地發了芽,也無法扎根生長。這便是納米布沙漠幾乎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
若去了納米布沙漠,你能看到一個個十米多高、半徑最大可達四十米的沙丘,那拉瓜就生長在這些沙丘上。不要說先有沙丘,然后才長出那拉瓜,而恰巧相反,是先有那拉瓜,之后才有沙丘。
原來,那拉瓜的種子發芽出土后,不久會長出疏密有致的藤蔓。雖說那拉瓜屬于葫蘆科,是西瓜的遠親,可它的藤上沒有西瓜等藤蘿植物常見的葉片,而是滿布著錐狀尖刺。沙漠里的濕度來自夜晚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每隔十天左右在夜晚吹入海岸的霧靄。藤和藤上的刺,在夜間與清晨從露水或濃霧中吸納水分,由此,那拉瓜便開始倔強而較快地生長。
每天都有從數千千米的內陸河流、不太遠處的洋流所產生的各種“輕物質”,以及陸地上的塵土、沙漠上的沙子等在風的推動下,從納米布沙漠經過。那拉瓜那滿是尖刺的藤蔓,宛如一張密密的網,將經過的物質中的一部分“網”住。就這樣,藤蔓一天天地“網”,那拉瓜也一天天地生長。最終,那拉瓜的藤蔓被埋在這些物質下,變成了根,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埋越深。根深藤茂,地表上的藤蔓也就能長得有二三十厘米高,再大的風也很難刮走它們。就這樣,那拉瓜的藤蔓固住了風吹來的物質,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沙丘。
那拉瓜有了沙丘這個“家”,便有了“吃”的東西,有了營養。同時,那拉瓜還能感知到地底下的水,會把根深深地往下扎,最深可達地表以下五十米。
由于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地表上的藤蔓盡管不是很高,卻也能結出相對于極為少雨的大沙漠來說稱得上是“碩大”的瓜兒來。那拉瓜含有豐富的水分和養料,又為種子發芽及之后較快生長提供了養料保證——這樣一種良性循環,不但結出的那拉瓜大,而且一株那拉瓜植物在沙漠中可以生存一百多年。AD49F3EF-E6F7-423D-B6F3-3EF8E0DBF3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