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枝
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上,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將羽衣蹁躚的舞蹈與大氣磅礴的山水畫卷融為一體,令人震撼。該詩劇展現的是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中的山水神韻,青綠衣袂,化而為山,山人相合,無跡可尋。
一幅《千里江山圖》似一道時光之門,將我們帶回千年前的宋代。我們可以想象,在宋代繁華的街市中,叫賣聲不絕于耳,琳瑯滿目的商品展現出商業經濟的高度繁榮;茶肆林立,新詞雅韻聲聲入耳,而那些經由科舉考試進入士族階層的文人們忙里偷閑,在琴棋書畫點綴中為世俗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審美意味。華燈初上,煙火氣息仍令人沉醉,才有了辛稼軒燈火闌珊中驀然回首的浪漫邂逅。
究其根源,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后,宋廷再無來自外部的侵擾,加之歷代奉行的“工商之家不得預于士”的陳規被廢除,商人的社會地位提高,催生了繁榮的商業經濟,大量的流動人口向城市聚集。隨著街坊制的形成,漢唐以來形成的宵禁和“日中為市”的交易傳統也被徹底打破。同時,伴隨著“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形成,社會上涌現出以士大夫為主體的精英階層。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實施,使得宋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空前活躍與繁榮。
于是,青綠山水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青綠山水是國畫山水用色的一種手法,受敦煌佛畫的影響,在隋唐時期逐漸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國畫科目,它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繪制山水畫,使“丹青”一詞有了新的色彩領域。青綠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兩種。大青綠山水技法多鉤廓,少皴筆,有著濃重青綠色調,畫出的作品裝飾性非常強;小青綠山水在水墨淡彩山水畫的基礎上薄罩青綠,如清代畫家王石谷所言:“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在宋代,青綠山水是國家畫院的主流畫風,有著華美、富麗的氣象和開闊多義的內容,《千里江山圖》便是其中的天才式作品。
《千里江山圖》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根據畫上蔡京所做的跋文得知,作者王希孟作此畫時年僅18歲,原為畫學(宋代培養繪畫人才的官方機構)學生,后被召入禁中文書庫,宋徽宗見他才氣過人,于是收為徒弟,親授畫法。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作《千里江山圖》,進獻宋徽宗后,令宋徽宗贊嘆不已。
縱觀《千里江山圖》,在磅礴綿延的青山綠水間,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等景物清晰可見,又穿插著捕魚、駛船、游玩等動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畫中有人物點綴,他們或勞作,或休息,或觀望,使這幅畫作充滿了人間煙火氣。與此同時,一些位于山坳之中的房屋,被群山環抱,周圍遍植林木,卻不見人物活動,這里或是祭祀的場所,或是高人隱居之地。山林隱逸之風與人間煙火味相映成趣,折射出宋代文人的精神向往。
至元代,由于社會的急劇變化,青綠山水畫的統治地位被水墨畫所取代,審美取向由描繪自然本身轉向強調筆墨和重視書法趣味。但青綠山水始終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至明代又出現第三個發展高峰,乃至近代也不乏代表性的畫家和作品。因為青綠山水呈現給人們的是山河無恙、人間美好的圖景,是文人雅士在社會的洪流中對田園牧歌和山水詩章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