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于2022年6月在成都東安湖舉行。在東安湖,有個景點名叫“東安竹語(竹里館)”,那里生長著四十余種竹子。天氣晴朗的時候,陽光便會透過茂密的竹葉照在地上,仿佛鋪著一層細碎的銀子。那么,夜晚的竹林又是什么樣的景致呢?古代一位女畫家以切身體會回答了這個問題。
后蜀(公元934年—966年)時,靈泉山(今龍泉山)下出了位女才人李夫人,擅長文學與書畫。她的山水畫多次被丈夫的上司和同事討走,甚至有宮廷畫師跑來向她索要。
時日一久,李夫人才思枯竭,再也畫不出好作品。而這時,后蜀皇帝孟知祥也聽說了她的名氣,找她丈夫索要畫作。李夫人自然想拿出她的最高水平,無奈靈感未至。丈夫見她悶悶不樂,便說:“創作需要深入生活,你這樣關在屋子里肯定不行,不如四處走走。”
于是,李夫人決定到成都周邊采風,可始終找不到創作靈感。丈夫勸她依照以前所畫,另行畫一張。孰料,她畫了一遍又一遍,始終無法達到以前的水準。
丈夫說:“你以前怎么畫,現在就怎么畫啊!”
李夫人說:“王羲之寫了《蘭亭集序》后,想再寫一次,但每次都不如第一次。”
李夫人決定回娘家暫住一段時間。白天,她跑到靈泉山上尋找靈感;夜晚,她獨坐窗前作畫,但仍然沒有畫出滿意的作品。
過了兩天就是八月十五。到了晚上,父母叫她吃月餅,她看到母親將月餅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暗想:唐代大將軍李靖打了勝仗,吐魯番商人向唐高祖獻餅祝捷,唐高祖說:“應將胡餅邀蟾蜍。”還將月餅拿來與群臣分享。月餅實際上是勝利之餅,我怎能打“敗仗”呢?
李夫人吃完月餅,回到自己的房間。此時,圓月出來了,照著窗前的竹林,只見竹影婆娑,朦朦朧朧。李夫人無心觀賞竹影,而是拿起墨筆,想將白日觀察到的風景連綴成山水畫。可她想來想去,眼前盡是適才看到的竹影,便不由自主地畫起了竹影。她畫完后,放在一邊,又扯過一張紙,準備畫山水畫。但是,她的腦海中仍然是竹子,手便不由自主地再次畫了一張竹影。接連好幾張都是如此,李夫人只好棄之不畫,上床蒙頭而睡。
次日天色大亮,李夫人不想起床,母親便進來叫她。母親不懂藝術,她順手拿起一張竹畫,假裝欣賞,還安慰女兒說:“你畫的竹子很美呀!”
李夫人沒有理會母親。母親繼續說:“你看嘛,你畫的竹子就跟真的一樣。”
母親強行將李夫人拉了起來,還將畫塞到她的手中。此時,太陽從窗戶透射進來。李夫人拿起昨晚的畫一看,頓時眼前一亮。原來那些畫系夜晚在燭光下所畫,當時看不出什么,此時經太陽光一照,墨竹神形盎然,栩栩如生。
李夫人精神大振,立即隨母親出來吃飯。飯后也顧不得梳洗,就吩咐車夫快馬加鞭趕回成都家中。當李夫人隨丈夫將墨竹畫交與孟知祥時,孟知祥旁邊的宮廷畫師一看,頓時拍案叫絕,忍不住問:“你是怎么畫出來的?這叫什么手法?”
李夫人瞠目結舌,她從來沒有想過這樣作畫啊!她到底很有文學根底,略一停頓,便回答:“這叫‘繪影’手法。”
從那以后,不少畫師便用繪影手法畫墨竹,并逐漸形成了中國畫的一個分支。
如今的“東安竹語(竹里館)”里,散生竹與叢生竹交替。無論哪種竹子,均是秀逸神韻,纖細柔美,如同繪影墨竹,畫在了東安湖的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