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向陽
關鍵詞:“太秋”甜柿;調研報告
1 西洋鎮發展“太秋”甜柿的歷史、現狀
西洋鎮種植甜柿的歷史應該追溯到2002年,永安市富滿地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莆田仙游的臺灣種植場引進的富有、次郎等品種。2007年省農業廳種植處去臺灣參觀現代農業的時候,從臺灣又帶回幾枝“太秋”接穗,把接穗安排在永安市富滿地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培養。合作社在種植過程中發現“太秋”的含糖量、酥脆程度上還是肉質的細膩程度上明顯優于富有和次郎。從2014年開始,合作社把富有、次郎等品種全部高接成“太秋”。到2021年為止,西洋鎮種植“太秋”的面積21.33hm2,種植農戶5個戶。
2 存在問題
2.1 人工成本、農資成本、農業設施成本高
根據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研究調查,以永安市富滿地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2021年合作社甜柿產值68萬元,而當年成本約為59萬元,年利潤不足10萬元。究其原因,首先是人工成本高,合作社用工主要是冬季修剪,夏季修剪、下肥、噴藥、套袋、驅鳥、采果等工資,最便宜的是采果工,每個人工在120元/d,最貴的是修剪工,每個人工在270元/d,果園的坡度高,無形中也增加了人工成本,2021年合作社用工支出22萬元。再就是農資成本高,今年購買的45%撒可富均價4700元/t,高于去年的4100元/t。41%草甘膦今年購買平均價在22000元/t,去年同期在15000元/t,2021年合作社農資成本支出12萬元。搭蓋防蟲網、水肥一體化等農業設施折舊15萬元,前期幼年樹投資應攤成本8萬元,其他費用2萬元。綜合成本59萬元。
2.2 病蟲害嚴重
“太秋”甜柿病蟲害嚴重,西洋常見的病蟲害有角斑病、斜紋葉蛾、角蠟介、柑橘小食蠅、鳥害、鼠害等病蟲害,而且“太秋”甜柿使用農藥不當,容易發生藥害。
2.2.1 角斑病
2018年永安市富滿地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管理甜柿時,從8月25日開始,到9月26日連續一個月都在下雨,溫度26~32℃,空氣濕度大,氣候條件有利于角斑病的流行,加上前期預防不到位,造成角斑病流行,感染角斑病的葉片在95%以上,病害等級在四級以上,病害發展到后期,葉片大部分脫落,最后也造成“太秋”甜柿大部分脫落。
2.2.2 斜紋葉蛾、角蠟介、柑橘小食蠅、鳥害、鼠害等病蟲害
2019年合作社的甜柿斜紋葉蛾流行的時候,葉片危害率70%,斜紋葉蛾危害主要是以幼蟲危害,幼蟲食性雜,且食量大,初孵幼蟲在葉背為害,取食葉肉,僅留下表皮,3齡幼蟲后造成葉片缺刻、殘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2019年后期合作社部分果園造成角蠟介流行,角蠟介除了造成柿子沒有商品性以外,還造成樹勢衰弱,排泄的蜜露常誘發煤污病發生,嚴重者枝干枯死,2019年因病蟲害的損失35%。從2016年開始,柑橘小食蠅、鳥害、鼠害的損失26%,這幾年,甜柿鳥害嚴重,使用套袋、人工驅趕、放鞭炮等方法效果不明顯,柑橘小食蠅可以通過套袋來解決,但套袋不能解決鳥害,最有效地解決方法就是搭蓋防蟲網。
2.3 “太秋”甜柿農藥使用不當容易發生藥害
以合作社為例,2017年7月12日在預防角斑病和斜紋葉蛾等病害時,使用了25%吡唑乳油1000倍加43%戊唑醇懸浮劑1000倍加5%溴氰菊酯乳油,使用3d后,在“甜柿”果面滴水的位置發生灼傷,灼傷率在76%,事后通過對以上三種農藥在不同的時間把三種農藥拆分出來對比實驗,得出的結論是,25%吡唑乳油和5%溴氰菊酯乳油發生藥害,上述三種農藥幼果期使用不會藥害,而在膨大期,果面直徑達5cm,使用上述兩種乳油類農藥膨大期容易藥害,包括其他乳油類農藥,還有代森錳鋅粉劑等容易發生藥害,2017年“太秋”甜柿的一級果不到26%。
2.4 要解決隔年結果的現象
甜柿具有隔年結果的特性,管理不當,還會造成樹勢早衰。甜柿較梨、桃等果樹隔年結果性強,造成隔年結果的直接原因為開花結果數量。梨及桃開花后到花芽分化開始期,約有2個月的時間,柑橘約半年,甜柿則較短,生理落果完了之后就開始花芽分化,此時正值養分消耗盛期,遇上結果多的年份,這個時期樹體養分不足以供給來年花芽分化使用,造成第二年開花數就少,因此需要疏蕾、疏花、疏果等方式來調節結果量,以免造成結果太多,而形成隔年才能再結果的現象。2016年富滿地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掛果量很大,當年沒有采取疏蕾、疏花、疏果等措施,冬季修剪也沒有注意結果母枝的更新,造成當年掛果量過大,第二年造成甜柿的產量不及前一年的1/5,甚至造成25%的樹勢早衰,早衰的樹管理3年都沒有恢復好。
2.5 重施化肥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
西洋鎮光溫資源充裕,冬種紫云英(苕子)綠肥是西洋傳統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綠肥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收益期長,加上缺乏相應配套還田利用技術,紫云英(苕子)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種植“太秋”甜柿過程中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現象較為普遍,化肥施用中大量施用氮磷鉀為1:1:1的高濃度復混肥,傳統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現象比較普遍,有機肥占施肥比重低。過量施肥和施肥結構不盡合理,不僅增加農業生產成本、浪費資源,也造成耕地土壤板結、酸化等問題,還造成甜柿容易軟化,不耐儲運等問題。2020年度西洋鎮“太秋”甜柿產1800kg/667m2,投入化肥(折純)45kg/667m2,超過永安市農業農村局推薦的施肥量。
2.6 消費群體未普及
“太秋”甜柿原為少量多樣化水果,市場量少價高,消費群體并不普及,雖然這幾年產量大增售價已大幅下滑,標準果從早期的30元/個,下降到15元/個,但消費市場還是以上海、福州、廈門這些一二線城市為主,二三線城市市場還是沒有消費群體,因此如何提高甜柿的成品率,加強促銷與宣傳,使消費者更加普及,以普及“太秋”甜柿消費量。
3 對策與建議
3.1 西洋水果產業發展的困擾
3.1.1 全球氣候條件變暖,低海拔芙蓉李品質差
西洋鎮550m海拔以下的芙蓉李面臨轉色困難,高溫變軟等商品性降低以及病蟲害增加等問題,只有650m海拔的林田、嶺頭、內陸的衫林后、蔡家山等自然村品質還不錯,下街、新街、舊街、西洋坑等低海拔村芙蓉李都要面臨砍樹的困擾,而高海拔的上坪鄉、小陶鎮、大田的桃源鎮因為海拔高,品質都優于西洋的芙蓉李,是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
3.1.2 油柿生產面積難以擴大
西洋鎮的油柿的銷售區域只有局限于閩南、莆田等市場,深加工也只有安溪的小作坊為主,3年來平均銷售價格也沒有超過3.6元/kg。種植面積只有局限于下街、新街、舊街、西洋坑等村,生產面積難以擴大。
3.1.3 柑橘產業生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柑橘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黃龍病的困擾。雖然說黃龍病是可防可控的病害,但由于果農的素質偏低、沒有形成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防治理念,對柑橘黃龍病缺乏科學認識,且認識不統一,態度不堅決,措施不落實,使大量病樹殘留在果園內,任其自然蔓延,果園大量病源存在是柑橘黃龍病的隱患。在柑橘黃龍病的認識上,普遍存在幾個問題:(1)對柑橘黃龍病的傳染性、危害性和毀滅性缺乏清醒認識,口頭上雖然承認柑橘黃龍病的存在和危害性,但具體分析柑橘黃化樹時,不是首先考慮和正視黃龍病的存在,而是把生理黃化和黃龍病混為一談,懷疑或者排除黃龍病的存在。(2)對目前的感官鑒定持懷疑態度,以個別錯判來否定全部感官鑒定。(3)對柑橘黃龍病的傳染性、毀滅性持僥幸心理,也忽視行之有效的各種防范措施。(4)從根本上否定黃龍病的存在,把柑橘黃龍病造成的黃化與其他原因造成的黃化統統歸結為失管造成“缺肥癥狀”,(5)認為打針能控制黃龍病的蔓延,現在有部分農戶開始給果樹注射“四黃素”等藥劑,雖然短期內果樹不顯癥,但樹體還是存在韌皮桿菌,只要是木虱在這種病樹上產卵或者在病樹上吸汁后,木虱再轉株為害,造成黃龍病更大面積的傳播。因為存在以上五種認識,致使黃龍病擴散蔓延,造成嚴重后果。
3.2 “太秋”甜柿病蟲害的解決
西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通過長期觀察,通過試驗示范,栽培的技術經逐年摸索已經趨于成熟,預防角斑病主要是加強樹勢管理,在5~6月份溫度高、濕度大時注意晴頭晴尾使用農藥預防,7月份后要注意臺風天氣,臺風來之前和臺風后注意使用農藥預防,選擇的農藥6月15日前以代森錳鋅400倍加30%苯甲丙環唑2000倍為主,6月20日以后以70%甲基硫菌靈1000倍加43%戊唑醇2000倍為主,甜柿角斑病的問題還是能解決。斜紋葉蛾通過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甲維鹽、蟲螨腈等還是能解決問題,角蠟介通過預防為主,選擇用22.4%螺蟲乙脂5000倍和10%吡丙醚2000倍交替使用,還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柑橘小食蠅和鳥害的解決則是通過使用防蟲網來解決,柑橘小食蠅和鳥害的危害都是在水果成熟后期,不宜使用農藥,搭網還是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3.3 加強栽培技術管理
“太秋”甜柿的栽培管理主要是要解決隔年結果性強和生理落果多的現象。要解決隔年結果現象先要從加強樹勢營養管理,注意有機肥的深施,以及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的使用。甜柿的修剪很重要,修剪分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自落葉后至春季萌芽之前進行,要注意結果母枝的更新以及防止樹冠的外擴,夏季修剪是指萌芽后的摘心、徒長枝的捻枝和過密枝的疏除,要及時的疏蕾、疏果,疏蕾時要把結果母枝先端部以及晚花全部疏除,要留中段部所結果實,疏果不宜太早,要以6月生理落果終結時施行比較合適,發育較小、畸形果、萼片有傷、病蟲害果以及向上著生的果都要疏除。
4 提倡增施有機肥、化肥減量
開展增施有機肥化肥減量,是實現西洋化肥減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節本增效和節能減排的有效辦法,對西洋鎮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減肥增效采取的方法有。
4.1 推廣有機肥
有機肥種類多、肥源廣、易于積造、成本低、施用簡單,是發展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的一項重要技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養分含量比較齊全,肥效持久而穩定。堅持有機肥與化肥混合施用,(1)替代部分化肥用量;(2)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肥力;(3)使速效與緩效形成優勢互補;(4)增強保肥能力,減少化肥的揮發與流失;五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質。西洋鎮有兩家蛋雞生產企業,就近為西洋鎮果樹生產提供豐富的有機肥來源。
4.2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針對農戶化肥施用不合理、有機肥用量不足,帶來土壤板結、酸化與農業環境污染等問題,以“精、調、改、替、養”為主要思路,在西洋鎮土壤調查的基礎上使用測土配方施肥。“太秋”甜柿主推兩種技術集成模式,商品有機肥+配方肥、苕子綠肥(自然生草)+配方肥。一是商品有機肥+配方肥替代化肥技術;每株每年施用有機肥50kg以上,沿滴水線挖50~70cm深溝埋施:肥料用量則是以產定氮,每生產100kg油柿,需純氮1.4~1.5kg,N:P205:K20:Mg0=1:0.8:1.4:0.5;化肥全年分4次施用,分別為基肥、促稍促花肥、定果肥及采果肥,施用比例分別為35%、35%、15%和15%。二是苕子綠肥(自然生草)+配方肥、在每年10~11月份,在水資源豐富或具有灌溉條件果園,可撤播綠肥紫云英;而在水資源欠缺果園,則可撤播耐旱性較強的苕子:每年4月份,紫云英(苕子)鮮草翻壓量以2000kg/667m2左右為宜,每年5~9月,果園實行自然生草,以匍匐型、淺根系生草為主。果園可采用機械除草或者人工劈草。肥料用量參考以產定氮技術。上述推廣模式在西洋鎮2840hm2果樹和1293.33hm2耕地推廣應用,實現糧果提質、減肥、增效目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從而達到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化肥使用的目的。
4.3 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是“以水調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農業新技術。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灌水器,將含可溶性化肥的水以較小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層中的灌水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養分按照作物生長需求,定量、定時直接供給作物,能夠精確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顯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4.4 推廣機械深施
機械化深施技術主要是指使用農業機械在耕翻、播種和作物生長中期,按化肥的種類、數量和位置等農藝要求,施于土壤表層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種肥(也稱種肥同播)、深施追肥。機械深施可以減少化肥損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節省成本,增加效益。
5 按“一鎮一品”的思路發展“太秋”甜柿,助力鄉村振興
以“龍頭企業+農村+農戶” 的模式發展“太秋”甜柿。積極引入福州久泰發展有限公司,利用西洋自然的生態環境,以及農戶長期種植水果經驗的沉淀。按照公司的品質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要求生產水果。“太秋”甜柿已經具備產業發展的要求,通過種植“太秋”甜柿10年的歷史,基本掌握了從果園的選址、樹勢營養栽培、修剪、病蟲害管理等一整套成熟的經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會成為我們西洋的明星水果,致富鑰匙。
參考文獻
[1] 林江武.太秋甜柿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22):87-88.
[2] 范良桂.太秋甜柿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J].東南園藝,2007(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