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松 房周



近年來,連南深入挖掘和保護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革命遺址保護工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金坑村、安田村等革命老區開展調研,縣委、縣政府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和工作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要求切實保護好紅色印記,把連南的紅色故事、紅色歷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凝聚起新時期推動自治縣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今年連南向上級部門爭取了專項資金1050萬元,對縣內三處紅色革命教育設施進行修繕維護。
魚沖革命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為了銘記魚沖戰斗中犧牲的29名烈士建造的。1948年11月,粵桂湘邊縱隊下轄的連江支隊,麥永堅隊長帶領一支70多人的猛虎隊挺進寨崗地區。行軍途中,由于叛徒的出賣,猛虎隊被1000多名敵人圍困在廻龍村魚沖的小山沖里。游擊隊拼死突圍,最終,只有50多人成功突圍出來,當場犧牲了8名游擊隊戰士,有20名游擊隊戰士被捕后慘遭殺害。這場戰斗是連江支隊經歷的大大小小幾百場戰斗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斗。
十多年過去,由于受自然風化影響,魚沖紀念碑碑體出現了污損、開裂等現象,紀念碑周邊雜草叢生,較大地影響了紀念碑的形象。2021年底,該縣爭取到“中央、省財政縣級以下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修整工程補助資金”50萬元,用于對魚沖革命烈士紀念碑的修繕。修繕項目包括將紀念碑碑體墻面的瓷磚提升為大理石,碑文字體升級翻新,征收2分地改變原來活動場地并全部鋪設地磚或水磨地面,在紀念碑左右及后面設立宣傳欄,宣傳烈士英雄事跡,將紀念碑提升為小型烈士陵園。經過升級改造,碑體莊嚴肅穆,周邊環境干凈整潔。
安田村紅色革命教育歷史基地,原是連江支隊第五團猛虎隊革命活動舊址,位于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安田村。1948年11月23日,麥永堅、黃振率領的連江支隊第五團猛虎隊在寨崗安田、老虎沖、三洲、中心崗、塘凼一帶活動期間,多次駐扎在安田海螺墩白屋,從事武裝斗爭。1948年農歷十一月初八下午3時許,哨兵跑來向駐扎在白屋的猛虎隊報告說,從北帝廟方向來了大群敵兵!隊伍迅速收拾行裝,清理房屋后,從后門撤離白屋。在撤離途中,與敵人發生了激烈戰斗,排長莫發被敵人的機槍射中了大腿和胸部,不幸犧牲。
白屋是寨崗地區典型的客家建筑,面積439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房子大面積倒塌。2015年經縣老促會的爭取,縣政府先后投入46萬元專款進行維修,使白屋基本恢復當年原貌。2020年,寨崗鎮政府出資把白屋簡單地修葺,辟為“紅色教育基地”。2022年初,該縣爭取到省經促局“紅色革命教育遺址保護和利用工程項目”資金1000萬元,分配900萬元對白屋紅色教育基地升級打造為綜合性紅色文旅教育基地,即“連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本次改造,除對白屋進行全縣革命斗爭歷史以圖片、人物雕塑、聲像等布展外,還在外圍從入口處設置“連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地標,半路設置“飲水思源劇場”“大榕樹小劇場”“軍民情紀念廣場”及連南革命歷史教育基地打卡點等紅色景觀配套場地,把白屋打造成功能齊全、特色鮮明、催人奮進的連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金坑村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是2020年為紀念連南瑤族自治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連南瑤族革命群眾在游擊隊的幫助下成立的“反三征”革命組織而打造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按連江支隊司令部部署,武工小組成員黃安、丁宇平等潛入金坑村的瓦角沖、內田及湖南交界的大龍、小龍瑤族村寨,開展放點放線工作,以便為解放大軍開進該地區打下基礎,并計劃在這一瑤區建立根據地,使湖南江華及廣東的廣寧、懷集連成一片,相互支援作戰。1949年農歷七月二十日,黃安與老虎頭村的地下團員賴宏錦進入瓦角沖村,爭取了瓦角沖較有威望的沈一公的支持,并與他進行了“歃血盟誓”,接著組織以房文養等富有正義感的青壯年為骨干的一支10多人“反三征”革命組織。
開始打造金坑村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時,由于經費不足、經驗欠缺,導致出現“展陳單一、元素雜亂”的現象。今年在省經促局支持的“紅色革命教育遺址保護和利用工程項目”資金中劃出100萬元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充分利用原有文物,打造成層次感豐富的組合式展陳。13F889D9-3E2B-4911-8BE5-3D4781E0EC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