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茂服 廖金發 李少級
“一條大路曲彎彎,一直通到八鄉山。工農民眾齊暴動,勞苦窮人有身翻。”這是豐順地區在土地革命時期流傳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詞中的八鄉山,屬粵東蓮花山脈東南端的一片130多平方公里廣闊山地。這里山巒起伏,奇峰聳立,溝壑深幽,最高峰鴻圖嶂海拔1227.4米。八鄉山鎮是省定的重點老區鎮,鎮內的15個行政村全是革命老區村,其中一個還是省定的重點革命老區村。
不久前,在豐順縣老促會組織的紀念建黨100周年的座談會上,年近七旬的老黨員曾祥沛動情地說:“我生在八鄉山,長在八鄉山,幾十年間,親身經歷、感受了八鄉山群眾,在衣、食、住、行,衛生、教育等方面的翻天覆地變化。革命戰爭時期群眾盼望的‘泥房燒了換洋樓,早就實現了。老區人民聽黨話,跟黨走,過去和今天是這樣,今后也一定還是這樣。”
光榮的紅色土地
八鄉山,英雄之山。大革命時期,在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影響下,共產黨在八鄉山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自衛軍、赤衛隊,工農革命軍獨立團隊,開展反對地主豪紳的斗爭。1928年春,革命前輩古大存等到八鄉山,成立中共八鄉山支部,領導了八鄉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范圍包括豐順、五華、揭西三縣邊界,延及九龍嶂、銅鼓嶂。
八鄉山地域位置特別,西連小北山,與海豐、陸豐、紫金三縣相接;東連揭陽、潮安、饒平的鳳凰山根據地;往北靠平遠、尋烏,與閩西根據地連成一片,回旋余地廣闊。
中共八鄉山支部黨員以打石、燒炭、做長工等職業為掩護,分散活動。至1929年2月,八鄉山以及揭西、五華各地的“貧農自救會”會員已有4000多人。
1929年1月,中共東江特委機關遷至豐順,東江土地革命運動的中心轉移到八鄉山。1930年5月1日至12日,東江特委在八鄉灘良莊屋坪召開了“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正式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八鄉山根據地為東江革命歷史的光輝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92年8月11日,東江蘇維埃政府暨紅十一軍成立舊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保護單位。2020年11月20日,由省政府撥款,重新建設的東江蘇維埃政府暨紅十一軍革命史料陳列館落成開放,館內所展實物、圖文,再現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暨紅十一軍的歷史原貌和英雄壯舉。
據了解,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八鄉山犧牲的革命烈士中,詳細記載的有69人。他們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奮勇向前。
富民的綠色產業
八鄉山,綠色之山。全鎮域內平均海拔600多米,屬高山氣候,榮獲國家農業部“中國國際名茶”標號的八鄉山綠茶由此而興,成為廣東省一鎮一業產品。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鎮已經擁有茶園2.3萬畝,其中面積百畝以上成片的茶園有80處以上,年產量300多萬斤,產值超過1.6億元。
蟬聯村是該鎮茶葉生產的縮影。這村位于鎮西南邊陲,全村430戶,2183人,是高海拔的高寒山村。前些年,在12位回鄉創業青年的帶動下,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大規模地發展茶葉生產。現在這里的群山、田野全部種茶,總面積已經達到4800多畝,全村人均2畝多。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人們喜悅地看到,屬“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八鄉山番薯,已經成了供不應求的訂單產品。“八鄉山番薯好吃”,家喻戶曉。原來,這里的山間盆地,地勢、氣候獨特,常年雨霧繚繞,地層潤濕,晝夜溫差大,土質多為赤紅壤土,有機磷成分高,非常適宜番薯種植,平均畝產可達1800斤。八鄉山番薯品種很多,經過不斷改良,現在的品種主要有“細葉黃”“龍巖”“四桂紅”等,其特點紅黃皮,紅肉,色澤明亮,肉質軟脆,清甜蜜味,潤腸清熱。由此便有“北有長白山人參,南有八鄉山番薯”的稱道。過去的粗雜糧,今日成了驅貧致富的金娃娃。
市場的催育,八鄉山的特色養殖業順應而起。方吉村、貴人村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曾祥坤和廖小軍,他們各在當地把大片山地圍圈起來,把新品種豬苗放在山上野養,現在兩處年出欄量達500頭以上。八鄉山域內的養牛、養蜂、養雞有規模的專業農戶,不勝枚舉。養牛大戶馬權大叔告訴我們,他把牛群趕放到鴻圖嶂南面的山坡上,純天然放牧,總數200多頭。這些養殖農戶的產品,通過當地直銷和電商平臺等方式,銷售到深圳、廣州、佛山等地市場、客戶,得到了豐厚的經濟回報。
美麗的山鄉顏容
八鄉山,美麗之山。最近,我們走訪了八鄉山。從縣城出發,沿途道路寬敞、整潔,不到半個小時,在路旁的開闊處,巨石上面鐫刻的“八鄉山歡迎您”大字就映入眼簾。
八鄉山域內,全鎮大大小小72個自然村,100%通了水泥硬化公路,其中包括只有3戶人家的背頭控村。
八鄉山自然風光絢麗、獨特。東南部有溪流峽谷長3.5公里,林木蒼翠,谷深水急,瀑飛泉鳴;西部有萬畝茶園與水面千畝的八鄉水庫相映成輝;中部有紅色的革命紀念參觀場館、文化古跡天庵堂、廣善堂、文昌寺等;北部有鴻圖嶂登高觀景,是夏天避暑、冬天觀雪觀光勝地。
已經建成開放的八鄉山大峽谷,以其優美的生態、獨特的景觀,讓人亮眼、刺激、舒心。景區有長6.5公里、落差300多米的峽谷觀光棧道,山杜鵑精品酒店,木屋度假別墅,玻璃橋,動物園,大型游樂場,百畝花田農家樂餐廳等。
有人粗略統計,近年來,前往八鄉山參觀學習、旅游觀光的人數,每年都達10萬之眾。
今天的八鄉山,土地熱了,人氣旺了,群眾笑了。人們謳歌八鄉山的光榮過去,贊美八鄉山的美好今天,期盼八鄉山更加燦爛的未來。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