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彤 楊光 王宗新 任屹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北京 100081
高速鐵路線路基礎設施直接承受列車荷載。列車荷載通過鋼軌傳遞到軌道結構,再依次傳遞至下部基礎。鋼軌不平順幅值和波長變化均會引起車輛-軌道系統(tǒng)振動響應,其中鋼軌振動程度最大[1-2]。250 ~350 km/h行車速度等級的余弦形低塌、疊合形低塌、短波不平順幅值的安全限值均小于200 ~250 km/h 行車速度等級[3]。同時,在3 m 范圍內的短波長不平順狀態(tài)下,高速列車產生的較高頻率激振易與軌道形成共振,對軌道產生很大的破壞力并發(fā)出劇烈的噪聲[4]。另外,在不平順嚴重處,輪軌間作用力最大可達靜輪載的3倍,并伴隨有輪軌脫離現象,大幅惡化鋼軌的工作狀態(tài),縮短其壽命,并會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同時會對不平順位置附近2 ~3處鋼軌支點的鋼軌-軌枕反力產生較大影響,造成支點反力增大,加速軌下膠墊老化[5]??梢姡撥壠巾樞钥刂茖τ谳嗆壊考郯踩褪褂脡勖陵P重要。列車運行速度提升后,輪軌系統(tǒng)對于鋼軌平順性變化更為敏感。
基于列車運行速度提升對鋼軌不平順控制的更高要求,有必要開展高速鐵路鋼軌平順性技術參數研究,明確鋼軌平順性關鍵幾何控制參數,保障鐵路運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本文從目前國內外鋼軌平順性技術標準出發(fā),結合鋼軌母材出廠檢驗和現場使用情況,研究高速鐵路鋼軌的平順性特點,分析高速鐵路鋼軌平順性關鍵控制參數,為更高速度條件下的鋼軌平順性技術提供依據。
中國標準 TB/T 2344.1—2020《鋼軌 第 1 部分:43 kg/m~75 kg/m 鋼軌》、歐洲標準EN 13674‐1:2011+A1:2017《軌道交通軌道鋼軌第1部分:46 kg/m及以上T 型鋼軌》、日本標準JIS E1101—2001:+2006:+2012《熱軋平底鋼軌及道岔用特殊斷面鋼軌》、美國標準AREMA—2017《工程師手冊第4 章鋼軌》、俄羅斯標準ΓOCT P51685—2000:+2005:+2010《鐵路鋼軌通用技術條件》、韓國標準KRS TR 0001‐15(R)《鋼軌》對鋼軌母材平順性均有控制性要求,見表1。作為對比,將中國舊版標準TB/T 3276—2011《高速鐵路用鋼軌》也列在表中。
TB/T 2344.1—2020規(guī)定,對于運行速度200 km/h及以上,鋼軌軌端0 ~1.5 m部位要求垂直方向平直度不大于0.3 mm/1 m、不大于0.35 mm/1.5 m。不大于0.3 mm/1 m 是對于鋼軌生產廠家在鋼軌生產過程中對外觀質量的自檢要求,采用廠內自動檢測設備檢查;不大于0.35 mm/1.5 m 是第三方檢驗單位對鋼軌成品的檢測要求,采用1.5 m 平直尺進行檢查。對于軌身垂直方向,采用廠內自動檢測設備檢測要求3 m范圍內平直度不大于0.3 mm,是為了防止3 m 的矯直輥或軋輥造成的鋼軌不平順。
與 TB/T 3276—2011 相比,TB/T 2344.1—2020 主要將2 m范圍平直度的要求調整為1.5 m,更便于現場測試。
國外標準中對鋼軌平順性要求最嚴格的是歐洲標準。與歐洲標準相比,中國標準對軌身平直度控制要求相同,在軌端和重疊區(qū)平直度控制范圍和幅值存在細微差異,總體控制水平相當??梢?,中國鋼軌平直度控制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接軌。
維修標準方面,TG/GW 115—2012《高速鐵路無砟軌道線路維修規(guī)則(試行)》對鋼軌母材平直度的要求與TB/T 3276—2011相同。主要限制指標如下。
1)軌端。垂直方向:向上不大于0.3 mm/1 m 或不大于0.4 mm/2 m,向下不大于0.2 mm/2 m;水平方向:不大于0.4 mm/1 m或不大于0.6 mm/2 m;
2)重疊區(qū)。垂直方向:不大于0.3 mm/2 m;水平方向:不大于0.6 mm/2 m;
3)軌身。垂直方向:不大于0.3 mm/3 m 和不大于0.2 mm/1 m:水平方向:不大于0.5 mm/2 m。
TB/T 2344.1—2020 已于 2021 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高鐵線路相關維修規(guī)則中關于鋼軌平直度的內容也將隨之修訂。
收集近10 年我國鋼軌生產廠家高速鐵路鋼軌軌端(貼標簽端、無標簽端)和重疊區(qū)(貼標簽端、無標簽端)的平直度出廠檢驗測試數據,共計12 607 個。平直度測試及檢驗方法按照TB/T 3276—2011,軌端測試位置距軌端0 ~2 m,重疊區(qū)測試位置距軌端1 ~3 m。
各鋼廠高速鐵路鋼軌平直度分布見圖1。可知:高速鐵路鋼軌平直度絕大部分控制在0.3 mm/2 m 以內,極少數大于0.4 mm/2 m;A 廠—E 廠生產的鋼軌平直度在0.3 mm/2 m 內的分別占比92.37%、96.32%、97.64%、95.09%、95.11%,B 廠、C 廠在 0.4 mm/2 m 以內的占比高于 99%,A 廠、D 廠、E 廠在 0.5 mm/2 m 以內的占比高于99%。

圖1 各鋼廠高速鐵路鋼軌平直度分布
統(tǒng)計所有鋼廠整體數據可知,鋼軌平直度控制在0 ~ 0.1(含)mm/2 m、0.1 ~ 0.2(含)mm/2 m、0.2 ~0.3(含)mm/2 m 的占比分別為47.58%、30.17%、16.88%,即能夠控制在0.3(含)mm/2 m 以內的累計占比為94.62%;控制在0.3 ~0.4(含)mm/2 m、0.4 ~0.5(含)mm/2 m 及 0.5 mm/2 m 以上的分別占比為3.95%、1.11%、0.32%。
高速鐵路鋼軌平直度平均值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2??芍?,高速鐵路鋼軌平直度平均值整體呈下降趨勢,說明對該指標的控制越來越精準、高效,高速鐵路鋼軌平順性越來越好。

圖2 高速鐵路鋼軌平直度平均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出廠時高速鐵路鋼軌不同部位的平直度分布見圖3。可知:軌端垂直方向、軌端水平方向、重疊區(qū)垂直方向、重疊區(qū)水平方向的平直度不合格占比分別為0.77%、0.14%、1.28%、0.04%,評判時其合格標準依次按不大于0.4 mm/2 m、不大于0.6 mm/2 m、不大于0.3 mm/2 m、不大于0.6 mm/2 m。由于規(guī)范對高速鐵路鋼軌重疊區(qū)垂直方向平直度要求最高,其不合格率相對較高。對于重疊區(qū)垂直方向,鋼軌平直度控制在0 ~ 0.1(含)mm/2 m、0.1 ~ 0.2(含)mm/2 m、0.2 ~0.3(含)mm/2 m 的分別占比為51.72%、30.79%、16.21%,即能夠控制在0.3(含)mm/2 m 以內的累計占比為98.72%;控制在0.3 ~ 0.4(含)mm/2 m、0.4 ~0.5(含)mm/2 m的分別占比1.14%、0.14%。

圖3 高速鐵路鋼軌不同部位平直度分布
采用1 m 電子平直尺對鋼軌兩端距軌端2 ~3 m處進行垂直方向平直度測量,數據集中范圍見表2。可知,2019 年 A 廠、B 廠、D 廠的平直度偏差控制得相對較差。其原因是鋼軌生產線采用三機架連軋布置方式,軋件在三架軋機中穩(wěn)定軋制時,軋件處于平直狀態(tài),但這種平直狀態(tài)是通過機架間的軋制力和連軋張力控制的,軋件脫離孔型時會出現張力突然消失的情況,產生甩尾現象。甩尾產生的擺動力使下一孔型的金屬充填出現瞬間異常,導致鋼軌軋制尾端局部不平順。只要存在連軋關系,就存在鋼軌尾端不平順的可能性。針對這一問題,鋼廠采用修磨的方式進行處理。2020 年采用全萬能或5 道次軋制方法進行改進,平順性提高明顯,鋼軌修磨明顯減少。

表2 1 m電子平直尺測量鋼軌距軌端2 ~3 m處垂直方向平直度集中范圍 mm
服役中的鋼軌母材不平順主要出現在高速鐵路有砟軌道,表現為鋼軌表面存在明顯光帶變化。一線路現場測試發(fā)現,鋼軌表面光帶出現明顯寬窄變化,如圖4 所示。用1 m 電子平直尺對寬光帶位置進行測量,發(fā)現該位置存在低塌現象,最大值為0.524 mm。對鋼軌低塌位置附近、鋼軌頭端及焊縫位置進行平直度測量,結果表明其他區(qū)域鋼軌平順性均較好。

圖4 一線路平順性較差鋼軌表面光帶
以百米為周期測試該線路其他3個區(qū)段的鋼軌母材平順性(測點均在鋼軌尾端),結果見表3??芍?,該線路母材不平順主要表現為鋼軌距軌端2 ~3 m 內有0.3 mm以上的低塌,不滿足TG/GW 115—2012要求。

表3 一線路部分區(qū)段平直度
高速鐵路鋼軌百米周期性不平順主要表現為有砟軌道鋼軌距軌端2 ~3 m 內存在0.3 mm/1 m 以上的母材不平順,這與鋼軌母材初始不平順有關,即三機架連軋過程中軋件脫離孔型時的失張甩尾,同時有砟軌道的線路條件也可能加速母材不平順劣化。
鋼軌軌面?zhèn)麚p也會導致鋼軌母材踏面不平順。一線路鋼軌擦傷形貌見圖5。經電子平直尺測量可知,傷損位置存在0.23 mm 凹坑。對鋼軌表面進行硬度測試,傷損表面硬度最大約570 HB,傷損附近母材表面硬度約260 HB。

圖5 一線路擦傷傷損表面形貌
從鋼軌平順性控制標準看,高速鐵路鋼軌主要從兩個方向和三個區(qū)域來限制其平直度。兩個方向包括垂直方向(垂向、行車面、軌頂面)和水平方向(側向、工作邊);三個區(qū)域包括軌端(距軌端0 ~2 m)、重疊區(qū)(距軌端1 ~3 m)和軌身。從鋼軌出廠檢驗情況看,平直度控制相對較弱的區(qū)域是重疊區(qū)垂直方向。
從現場使用情況看,目前出現的平順性不良問題多發(fā)生于鋼軌重疊區(qū)垂向。某有砟客運專線開通一段時間后出現周期性鋼軌低塌不平順、線路高低、軌枕空吊等現象,具體表現為距焊縫大里程方向2.2 ~2.8 m 出現軌頂面低塌、光帶加寬6 ~10 mm,大大增加了人工維修成本[6]。從現場鋼軌表面?zhèn)麚p情況看,鋼軌擦傷出現于軌頂行車面,傷損產生的凹坑影響軌頂行車面的平順性狀態(tài)。
從高速動車組運行情況看,動車組高速運行的區(qū)段為直線和大半徑曲線,輪軌主要接觸區(qū)域為軌頂行車面,而鋼軌工作邊平順性狀態(tài)對高速運行的動車組運行性能無影響。因此,鋼軌垂向的平順性狀態(tài)更為重要。
綜上,高速鐵路鋼軌應重點關注鋼軌重疊區(qū)垂向的平順性狀態(tài)。
利用電子平直尺分別對A 廠、B 廠、D 廠生產的鋼軌貼標簽端1.5 ~ 2.5、2.0 ~ 3.0、2.0 ~ 3.0 m 位置進行垂直方向平直度測量。從平直度大于0.3 mm/1 m的典型曲線可以看出,A 廠鋼軌平直度曲線主要呈現M 形和 W 形的變化特征,B 廠主要為 W 形和 N 形,D 廠多為V形(下凹),如圖6所示。

圖6 鋼軌平直度典型曲線
通過與國外標準對比可知,中國鋼軌平順性標準與國際接軌,個別指標更為先進。國內各鋼廠高速鐵路鋼軌母材出廠檢驗平直度大多控制在0.3 mm/2 m以內(占94.62%),出廠水平良好;對重疊區(qū)垂直平直度的要求最高,控制在0.3(含)mm/2 m 以內的占98.72%;平直度典型曲線主要為M 形、W 形、N 形和V形。現場服役的高速鐵路鋼軌不平順主要表現為鋼軌距軌端2 ~3 m 內存在0.3 mm/1 m 以上的低塌不平順和傷損鋼軌軌頂面不平順。
綜合分析鋼軌平順性技術標準、出廠檢驗情況、現場使用情況,結合動車組高速運行特點,高速鐵路鋼軌應重點關注重疊區(qū)垂向的平順性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