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俏 董岳
日前,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內科知名專家門診,打扮靚麗卻眉頭緊皺的劉女士將一沓檢查報告交到消化中心主任王邦茂手中,并焦急地詢問:“主任,您幫忙看看,我的腸子怎么變黑啦!”王邦茂主任仔細詢問病史后得知,劉女士三四天才排便一次,看到她從包中掏出的“腸清茶”和“小粉丸”,王主任心中有數了。他結合劉女士的病史和腸鏡檢查,給出了診斷結果:由于長期服用瀉藥引起的結腸黑變病。
王邦茂說,消化科醫生對這兩種“網紅”通便藥非常熟悉,其雖然短期內可以解決一些排便問題,卻給患者健康帶來很大隱患。因為這些通便藥大多含有刺激性瀉藥成分,像“腸清茶”含蒽醌類物質,長期服用可誘發結腸黑變病;“小粉丸”的主要成分是比沙可啶,能直接刺激腸壁神經,長期過量用藥會影響腸道本身的運動規律,引起瀉藥依賴性便秘,嚴重的出現腸梗阻和巨結腸等,甚至需要手術。
該院消化科劉文天主任醫師說,劉女士因工作原因,一坐就是幾小時;平時吃飯也不規律,經常點外賣;如廁時總刷手機。久而久之,便秘就找上了門。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可以是功能性便秘,也可以是由各種疾病所致器質性便秘。有些人數天才排便一次,但無不適感,這種情況并不屬便秘。當便秘病程在6個月以上時則為慢性便秘。相對來說,老年人和女性更容易患便秘。
該院腸病團隊曹海龍主任醫師認為,便秘發病率不斷增長,可能與粗糧、蔬菜攝入減少,精細食物攝入過多等飲食結構改變,工作壓力大、焦慮、抑郁等社會心理因素以及熬夜、久坐、缺乏運動、喝水少等不良習慣相關。長期便秘會引發痔瘡、肛裂、直腸炎癥,甚至可能增加患結直腸癌風險;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還可以誘發心絞痛和腦出血等;在精神上可引起失眠、焦慮、疲乏無力等。
曹海龍說,防治便秘首先要調節生活方式,每天要多喝水,一天1500~2000毫升;多吃粗糧、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要保證每天運動1~2小時。另外,還要注意養成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定時排便1~2次,每次5~10分鐘,如廁不看手機;避免久坐、久蹲。便秘較為嚴重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臨床指南推薦的緩瀉劑如乳果糖和聚乙二醇等。除此之外,生物反饋,菌群移植,控制焦慮、抑郁以及外科手術等方法,也可作為輔助手段治療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