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作者單位:北京廣播電視臺)
在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增加的背景下,人們受到工作節奏、生活開銷等因素的影響,緊張、壓抑與煩惱的情緒越來越多,于是出現了很多種排解情緒的方式,其中通過觀看電視節目緩解壓力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方式[1]。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入,各類電視節目越來越多,電視劇、電影、綜藝是人們經常觀看的節目類型。隨著電視節目的快速發展,喜劇類綜藝節目逐漸興起[2],如《喜劇總動員》《歡樂喜劇人》《跨界喜劇王》等,播出后獲得了較好的反響,吸引了較多的觀眾[3]。喜劇類綜藝節目聚集了演藝界、體育界、音樂界等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這些人通過經驗豐富的喜劇經紀人的協助,展現了與傳統喜劇不同的喜劇文化,創造了多元化的幽默表演節目[4]。在一定程度上,喜劇類綜藝節目是多個領域之間的文化交流,各個領域的經驗人士通過展現自己超強的技藝,向觀眾呈現我國文化的包容性[5]。同時,喜劇類綜藝節目打破了傳統喜劇與綜藝節目的限制,為觀眾呈現了全新的視覺效果。
我國部分傳統才藝門類如雜劇、地方戲等,經過時間的洗禮,逐漸成為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藝術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部分傳統文化藝人逐漸放棄了這些傳統藝術,新一代的傳承藝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喜劇類綜藝節目的出現能夠在當今流行的文化中融入傳統文化,通過綜藝的形式,將相聲、地方戲、快板等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因此,本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對于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喜劇的歷史較為悠久,戲曲藝術出現后,喜劇小品逐漸興起,電視上各類喜劇節目的形態多數是傳統小品。近年來,我國喜劇類綜藝節目變得多種多樣,如素人選拔類、場景喜劇類等,如表1 所示。

表1 喜劇類綜藝節目類型
目前,我國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種類豐富多樣,通過喜劇節目衍生的類型也較為豐富,其全方位地將喜劇與綜藝進行融合,給觀眾呈現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喜劇類綜藝節目具有一定的跨界性,以《跨界喜劇王》為例,盡管市場上喜劇類節目層出不窮,但《跨界喜劇王》仍然是一檔兼具故事性與喜劇性,能夠讓觀眾找到共鳴的節目。并非只有專業的喜劇演員才能享受舞臺,每個人都有“跨界”的權利和機會,《跨界喜劇王》可以說向每一個具有喜劇夢想的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機會與平臺。在眾多喜劇類綜藝節目中,《跨界喜劇王》無疑是十分特別的存在,除了延續“跨界”品牌本身的高質量與高水準,獨有的近景劇場、具有仿真效果的片場、舞臺同步呈現的場景、不斷升級創新的賽制等,都展現出了這檔喜劇類綜藝的包容度與創新理念,讓觀眾看到了跨界的無限可能。喜劇類綜藝節目與其他具有話題流量屬性的綜藝節目不同,其在內容設計與口碑效果等方面具有獨特性。
在各大衛視的周六檔,各類電視節目競爭較為激烈,其中喜劇類綜藝節目脫穎而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喜劇類綜藝節目憑借其高品質的內容,不僅引發了創作浪潮,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節目內容的深度思考。在大多數喜劇類綜藝節目的主要受眾群體中,年輕群體占據的比例較大,中年群體占據比例較小,存在一定的年齡差異。然而,《跨界喜劇王》節目吸引了較多中年群體,縮小了喜劇類綜藝節目受眾的年齡差距。劉曉慶作為初代“老戲骨”,稱王實至名歸;張大大將“自嘲”進行到底,放下包袱后的演技更加深入人心;艾福杰尼作為跨界的“典型案例”,同樣帶給觀眾更多驚喜。而跨界助力團、見證官、解說人、觀摩團等人員的加入,更是增加了年輕化元素,為節目帶來了極高的關注度。
傳統的相聲、小品、二人轉等喜劇模式,通常采用較為單一的方式訓練藝人,而《跨界喜劇王》不單單基于小品的形式,它是結合了小品與綜藝共同特點制作而成的一部跨界喜劇類綜藝節目。喜劇類綜藝節目應當聚焦于價值觀的輸出方面,從情懷出發,以喜劇的呈現方式,與觀眾加強交流。同時,要根據不同喜劇選手自帶的熱點話題為創作中心,結合最新的熱點時事,創作具有一定意義的喜劇作品,讓觀眾在獲取快樂的同時了解其中蘊含的深意,并延伸出有關價值觀、社會議題的內容核心,這也是《跨界喜劇王》第五季賦予喜劇的全新奧義,可以稱之為“跨界”的新里程碑。
藝人跨界表演喜劇類綜藝節目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氣,盡量與觀眾產生共鳴。其以喜劇為橋梁,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調整,保證與時代共同進步發展。喜劇類綜藝節目既是藝人的跨界嘗試,也是電視節目不斷突破自我的開始。《跨界喜劇王》的跨界與突破精神,也在鼓舞著觀眾向前出發,永遠帶著希望與勇氣邁入未知的征程。
喜劇類綜藝節目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討論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吐槽的形式增強人們的參與感,在給人們傳遞快樂的同時,引發人們深層次的思考。喜劇類綜藝節目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傳播方式,通過幽默的語言與動作,讓觀眾在這個舞臺上看到快樂,透過表面思考本質。隨著媒介融合不斷深入,大多數電視節目的創作與淘汰速度較快,然而每一季《跨界喜劇王》的熱度都居高不下,打造了文化真人秀矩陣,以不同形式對“跨界”進行重新定義。《跨界喜劇王》第五季的制作目標不再停留于節目的表現形式上,而是不斷地完善節目的內在核心,通過“真人秀+舞臺演繹”的形式創造更多精彩看點,激發廣大觀眾的觀看興趣。另外,喜劇類綜藝節目的嘉賓需要虛心接受觀眾對自己的批評與意見,并通過喜劇方式進行回應,表達出自己對于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理解與看法。
媒介融合背景下,受到同類別綜藝節目的影響,喜劇類綜藝節目在未來的發展中會面臨一定的挑戰。因此,喜劇類綜藝需要創新節目表現方式,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吸引廣大觀眾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傳遞喜劇文化精神。
培養專業喜劇人員的周期較長,致使參與喜劇類綜藝節目的選手數量不多,不能滿足節目錄制的需求。同時,因為優秀喜劇演員比較稀缺,所以經常會出現同一個喜劇演員在多個節目當中出現的情況,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再加上喜劇類綜藝節目的錄制時間比較緊湊,常常以比賽的形式出現,這就意味著喜劇編劇需要在短時間內創作出搞笑且能令人思考的劇本,在這種情況下,加大了編劇的創作難度和演員的排練難度,可能會出現劇本內容不夠新穎或搞笑、演員配合不默契等情況,降低喜劇類綜藝節目的整體質量。
因此,要想提升喜劇類綜藝節目最終呈現的效果,必須提高節目的整體質量。在劇本創作上,編劇需要增加更多的創新點,結合熱點詞匯和網絡熱梗創作出更加新穎的劇本,提高作品的喜劇效果。此外,喜劇類綜藝節目對喜劇演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演員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因此,喜劇類綜藝節目還需要對錄制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為選手提供更多的排練時間,給予選手更多的發揮空間,促使其呈現更完美的作品。提高喜劇類綜藝節目的整體質量,可以滿足觀眾對于喜劇類綜藝節目更高的期待,從而實現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穩定發展。
喜劇類綜藝模式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小品的認知,全新的模式結構讓觀眾感受到了快樂,對喜劇藝術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豆瓣網站中,豆瓣用戶對喜劇類綜藝節目的評分有高有低,不同節目的評分差距較大,口碑不太好的喜劇類綜藝節目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可能面臨著淘汰的風險。因此,在制作喜劇類綜藝節目的過程中,制作人員要逐漸調整節目的制作模式,與科學技術和時代發展趨勢相結合,使制作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從而創作出更多優質的節目。喜劇類綜藝節目在制作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現場觀眾的體驗感,定期調整觀眾的觀看位置,使觀眾獲得更佳的觀看體驗。比如,在我國的喜劇類綜藝節目中,Sketch近景表演常常會因為場景的限制無法發揮出較好的場景效果,所以表演者需要具備較強的臨場發揮能力與應變能力,根據表演場景的不斷變化及時作出調整。節目制作人員在舞美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新媒體技術與全景環繞技術,重新整合音響,對整體的燈光進行調節,改善近景模式的缺陷,通過運用多個近景來增強舞臺呈現的層次感,使觀眾真切感受到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獨特魅力。
與此同時,節目制作人員可根據喜劇類綜藝節目的市場需求,增加素人喜劇表演的環節,通過更加接近大眾生活的喜劇表演,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色文化,不同地區的人對事物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所以節目制作人員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和文化來制作節目,打造出喜劇類綜藝節目的獨特風格,提高喜劇類綜藝節目播出的整體效果,避免喜劇類綜藝節目內容出現同質化現象。
不同的喜劇類型傳遞的喜劇文化是不同的。媒體融合背景下,衍生出了脫口秀、舞臺劇等藝術形式。作為喜劇類綜藝節目,根據地區文化的差異,在創作中融入方言與習俗等,可以使表演更加鮮明,將傳統文化藝術搬上喜劇舞臺,幫助觀眾加深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理解。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喜劇類型,都應該避免出現過分夸張的情況,以致忽略傳遞文化內核的目標。目前,喜劇類綜藝節目不斷增加,但真正能傳遞文化內核的節目較少。尤其是在各類電視節目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喜劇類綜藝節目不能為了喜劇效果而刻意去搞怪,要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寬慰與快樂,堅守喜劇文化精神內核,以喜劇的形式傳播正能量。
因此,節目制作人員在制作喜劇類綜藝節目的過程中,要將喜劇藝術與文化進行融合,將喜劇精神傳遞給廣大觀眾,同時推動觀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傳承,引發觀眾進行深刻的思考。例如,《歡樂喜劇人》節目中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豐富了綜藝節目的內涵,演員在表演節目的過程中傳承了我國民俗藝術與文化,將歷史典故與神話傳說融入節目中,加強了觀眾對歷史文化的理解。
傳統的傳播媒介主要有報紙、廣播、電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播媒介越來越多,如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這些新媒體平臺的傳播速度更快。當前,喜劇類綜藝節目不能僅依靠傳統媒體進行傳播,應跟隨時代潮流,合理應用新媒體進行傳播,促進自身發展。因此,喜劇類綜藝節目除了在電視媒體平臺傳播,還可以在多種短視頻平臺上尋找新的傳播途徑,在新媒體平臺對喜劇作品進行宣傳、二次傳播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喜劇類綜藝節目還可以對節目進行剪輯,將喜劇作品的笑點剪輯合成一個時長較短的視頻,并將其上傳到各個短視頻平臺進行預熱,吸引觀眾打開節目完整版進行觀看。同時,還可以通過對喜劇節目中的片段進行截圖,設計出互動性強、吸引人眼球的圖片放置于短視頻封面,以增加節目宣傳效果。在節目播出的時間段,喜劇類綜藝節目還可以在微博上開設各類話題,通過話題與觀眾進行實時的交流和互動,提高節目內容的討論度,促進自身的多樣發展。
媒體融合背景下,喜劇類綜藝節目會對內容與形式上進行一定的調整。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喜劇類綜藝節目會呈現多樣發展趨勢,不斷傳遞喜劇文化內核與精神,傳承與創新喜劇的類型,將喜劇中存在的精神力量傳遞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