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世祥
摘 要:近年來,世界各國眾多隧道工程的建設推動了隧道技術朝著更加安全、經濟、綠色和高效等方向發展,國際隧協前主席Tarcisio Celestino認為,“以地下方案解決地面問題”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國已建成的隧道數量與里程約占全球隧道總數的50%,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隧道大國”。中國隧道正依托豐富的工程實踐,不斷創新隧道相關技術,引領新時代隧道技術的前進方向。但是要認識到,與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傳統隧道強國相比,中國隧道在國際市場的品牌認可度尚有欠缺,體系建設仍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隧道走向國際市場的進程。針對“中國隧道”品牌管理的研究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國隧道;品牌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2)04--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2.04.077
21世紀是隧道和地下工程大發展的世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高新技術創新應用以及“十四五”規劃推進實施,隧道在交通建設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隧道行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以中鐵隧道局集團為代表的隧道施工企業,引領我國隧道技術從穿越崇山峻嶺進入穿越江河湖海時代,在世界舞臺上不斷展示中國隧道的形象。
1 加強品牌管理的必要性
品牌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提出以來,為品牌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別是對國有企業來講,做好品牌管理工作尤為重要。
1.1 有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國有企業有走在時代前列、引領行業發展、保障市場穩定的使命,大部分國有企業是行業里的龍頭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國有企業只有保持絕對的競爭優勢,才能對國民經濟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為保持時代性和先進性,必然要求在發展理念上不斷創新思維,在發展過程中加強技術改革創新,既要引進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與人才,又要加強自主研發,打破核心技術壟斷,開發自有品牌,引領時代發展。在體制機制上,要用專業化、精細化的現代理念加強管理,創造開拓思維、科學創新的環境。
企業品牌是企業產品和服務等的綜合體,是公眾心中堅定認可的識別印象,代表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外在形象,體現了企業管理、質量、售后等方面的整體水平,集中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管理理念不斷更新,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產品服務打動人心,這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具體表現。只有創新思維,不斷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運用最新的行業技術打磨質量,提供優質服務,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辜負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認可和選擇,確保企業長盛不衰。
1.2 有利于發展中國民族品牌
國有企業承擔著國家經濟管理的行政職能,其發展體現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符合社會總體經濟發展要求。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引領中國建筑行業發展,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和打造的知名品牌代表了國家建筑行業發展的最好水平和最好狀態,打造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品牌有利于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壯大。因此,要加強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品牌管理和維護,讓中國建筑行業品牌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份額,不斷擴大民族企業品牌的國際影響。
1.3 有利于推動品牌強國戰略
當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構進入關鍵時期,品牌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據相關國際品牌管理和品牌評估顧問公司發布的國家品牌報告,我國在全球最具價值品牌世界500強中的數量逐年增加,打造中國品牌世界名片的潛力不斷增強。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但是,國有企業品牌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要堅定落實品牌強國戰略,進一步提升品牌意識,推動更多中國產品、中國制造、中國服務成為世界名牌,真正實現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 “中國隧道”品牌管理現狀
近年來,通過建設“中亞第一隧”卡姆奇克隧道、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瑞典地鐵等一批海外知名工程,以中鐵隧道局集團為代表的中國隧道施工企業不斷提升中國隧道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和美譽度,在技術、質量、環保等領域已初具品牌認知力。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我國隧道各企業間對抗多于合作,特別是在“走出去”的進程中,各自為戰的現象較為突出,中國隧道品牌建設缺乏完整體系,未形成整體合力。
與此同時,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在規劃、建設、設計、施工等方面多年累積的矛盾和風險逐漸凸顯,尤其在高質量的新發展理念要求下,隨著工程規模越來越大,地質、環境條件越來越復雜,建設技術標準越來越高,存在諸如隧道行業普遍虧損、低水平惡性競爭嚴重、管理模式粗放等問題,制約了行業發展。
2.1 “中國隧道”品牌整體合力尚未形成
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建筑施工企業,但受限于技術和資金,具備隧道施工能力的單位多為中央企業。其中,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為主力軍,上海隧道股份等少數地方國企在隧道施工方面也獨具特色。企業較為分散且競爭激烈,各單位在組織體系上互不隸屬、相互獨立,各有各的決策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架構、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各有各的較為成熟的品牌體系。例如,中國建筑以“拓展幸福空間”為企業使命,中國鐵建以“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為核心理念,中國交建以“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為企業愿景。即便同屬一家母公司,不同單位之間的品牌管理理念也存在較大差異,給中國隧道品牌整體性建設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因此,如何將不同企業的管理特點和品牌系統統一到中國隧道大品牌旗幟下,進而提升中國隧道品牌整體性,是品牌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中國隧道”品牌戰略體系不夠明確
中國隧道起步較晚、發展較快,目前雖具備一定的品牌認可度,但仍處于起步階段,且可學習借鑒的類似品牌建設管理經驗較少,各項工作還在探索之中,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戰略體系。中國隧道品牌管理的單位主體眾多且分散,不同單位對隧道板塊的側重也各不相同,很難找準品牌建設方向,品牌定位、內容提煉、營銷渠道、方法選擇、實施方案等相關工作缺乏明確的指導框架。我國隧道技術積累較短,在制度建設和平臺創建上存在不足,聚焦品牌戰略規劃成為中國隧道品牌建設的首要難題。因此,中國隧道品牌建設管理的力量需要加強。
目前,中國隧道品牌建設管理的相關單位聚焦眼前的發展,將資源更多地集中在技術發展創新方面,忽視了難度大、周期長的品牌建設管理,且中國隧道尚未建立品牌孵化運營工作的品牌營銷部門,品牌管理缺乏推動力,不利于長遠發展。
2.3 “中國隧道”品牌國際認可度有待提升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隧道在一些方面已經實現了由學習引進到領先領跑的轉變。在技術上,中國隧道吸收引進了新奧法、盾構法、沉管法等國際先進工藝工法,在工程實踐中不斷完善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標準,在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高水壓、超大埋深的“四超”領域引領世界發展。但在世界舞臺上,中國隧道亮相較少,在核心技術和品牌競爭力方面,與國際一流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與傳統隧道強國相比,在隧道相關標準體系制定方面較為滯后,世界隧道標準被外國壟斷,中國標準沒有很高的認同度。國際上對中國隧道的印象依然是“依靠廉價和成本優勢來獲取市場份額”的傳統中國制造。同時,中國隧道在國際市場尋找的突破口較少,完全依據中國標準建設的海外隧道項目稀缺,品牌獲得更高國際認可度仍需不斷努力和探索。
3 打造“中國隧道”品牌管理體系
3.1 科技驅動,創新引領,筑牢“中國隧道”品牌建設基礎
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價值,關鍵在于科技創新,中國隧道品牌建設應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技術創效,筑牢“中國隧道”建設基礎。要聚焦行業發展,夯實應用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高端平臺,圍繞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重難點、共性問題,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和前沿共性技術研究。
加強技術研發,緊扣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整合設備(工裝)和材料研發資源,加大研發力度,適時選定直接面向生產一線、能促進工藝工裝、新型材料、“雙碳”技術創新,且成果具備產業化前景的課題開展研究,力爭在隧道施工智能化裝備的研發、設計、制造以及新型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堅持科技創新,致力于解決工程重難點問題,緊密圍繞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特長山嶺隧道、“四超”盾構、城市地鐵、綜合管廊、水利工程、超大洞庫等行業典型難點痛點開展技術攻關,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不斷加強隧道建造智能化技術研究。依托重大工程項目,融合當今前沿技術,積極推進隧道建造的智能化技術應用研究,逐步實現隧道施工“減人、少人、無人”的目標,不斷推進中國隧道建造技術向智能化發展,持續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水平。
3.2 完善機制,團結協作,促進“中國隧道”品牌快速發展
從國家層面看,要將品牌建設與發展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中,努力建立完善與市場經濟規則相配套的政策體系,為企業營造持續健康的發展環境。制定措施、牽線搭橋,推動國內各大施工央企,強強聯合,抱團出海,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從企業層面看,品牌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路徑選擇,要不斷健全企業內部品牌建設組織機構,并選聘專業的品牌管理團隊從事品牌建設工作。
從產品層面看,要積極承建世界各地隧道工程,敢于破解隧道技術難題,著力提升中國隧道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的話語權。
3.3 增強意識,凝心聚力,培育“中國隧道”品牌建設文化
作為從事隧道專業的各大企業,應義不容辭、勇擔使命,成為我國企業創建國際知名品牌方面的先行者。企業主要管理者要重視品牌建設,做好品牌建設總體謀劃與頂層設計,明確品牌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健全品牌管理體系,逐步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培育打造和“中國隧道”品牌相適應的先進企業文化。
在推進品牌戰略的同時,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員工向心力,不斷形成創新、包容、進取的文化基因,建立一支素質高、專業精、能力強、負責任的品牌建設專業隊伍,凝聚品牌建設的內外合力,使企業長期保持活力。要以文化為支撐,挖掘“中國隧道”品牌文化價值,使“中國隧道”品牌成為當代中國形象的閃亮名片。
3.4 講好故事,擴大宣傳,提升“中國隧道”品牌影響力美譽度
打造“中國隧道”金字品牌,壯大中國品牌方陣,需要集眾智、匯眾力、促共識。
中國隧道修建始終瞄準國際技術前沿,加快自主創新,努力趕超跨越,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贏得口碑。品牌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背后,蘊藏著中國隧道人不畏艱辛、銳意進取的創業精神,凝聚著各大企業與時俱進、創新突破的奮斗歷程,要全方位、多角度講述“中國隧道”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努力找到高效傳播、清晰表達企業品牌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傳播企業品牌形象,有效傳遞品牌價值。
積極參與國家“走出去”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推進品牌國際化戰略,逐步提升“中國隧道”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當地居民生活,保護自然環境,以實際行動贏得好口碑。
要努力參與國際品牌協會及聯盟組織,借助國際媒體資源建立品牌聯盟,提升企業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充分利用好世界隧道大會高端平臺,借助中國深圳成功申辦2024年世界隧道大會契機,在中外媒體、相關新媒體平臺擴大“中國隧道”品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