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重




北京環球影城開園以來,最受孩子們喜愛的莫過于侏羅紀世界的努布拉島,這里是一個,恐龍的樂園,也是“奇遇迅猛龍”的打卡地點。馴獸員抱著迅猛龍寶寶與孩子們熱情互動,逼真的成年迅猛龍在馴獸員的指揮之下,如同一只乖巧的小狗,但它猛然暴發的嘶吼也讓在場的人們驚呼不已。在“努布拉島”,孩子和大人的尖叫聲、笑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侏羅紀》系列電影中,機警、狡猾又殘暴的迅猛龍們,還有《侏羅紀世界》里的迅猛龍們在馴獸員男主歐文的“輔導”之下,一個個茁壯成長為“學霸”,還能像獵犬一樣,陪同歐文去狩獵轉基因霸王龍。雖然在系列電影中,迅猛龍們只是配角,可它們卻散發出主角般的耀眼光芒。尤其是歐文的那只小可愛——BLUE,它聰明、靈動、勇敢、果斷,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救“主人”于危難之中。
盡管這些與迅猛龍們互動的林林總總都是虛構的,是人們想象出來的情節和編纂出來的故事,但真實的迅猛龍叫什么名字?它們是什么樣的?真正的迅猛龍也可以被飼養、馴服嗎?
迅猛龍的真面目
真正的迅猛龍被譯為伶盜龍(后文稱之為伶盜龍)和速龍,通過名字我們也不難看出它的性格,它的學名是Velociraptor,在拉丁文意里為敏捷的盜賊的意思,可見它是小而兇、敏而賊的。伶盜龍是一種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大約生活于8300~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
電影里伶盜龍的造型是基于恐爪龍修改、制作出來的,它們長相可人,是顏值擔當。但真正的伶盜龍比電影里的個頭要小,它們的體型更接近于火雞,但頭型較扁,并且長有較長的頭顱骨,長達25厘米;它們非常善于奔跑,可以捕食行動迅速的獵物。伶盜龍還是種二足的有羽毛恐龍,雙腳的第二腳趾具有大型的鐮刀狀趾爪,這些趾爪被科學家認為是用來殺死獵物的。它們的前臂長滿羽毛,但并不會飛,也許羽毛在它們奔跑的時候可以起到一些協助轉向的作用。伶盜龍的爪子有三根鋒利且大幅彎曲的指爪,腕部骨頭結構可以做出往內轉和向內抓握的動作,非常靈巧。而且,它們還擁有一條可以幫助伶盜龍在高速奔跑時保持平衡和靈活轉向的尾巴。
第一個伶盜龍的化石標本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支探險隊于1922年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發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蘇聯和波蘭的探險隊與蒙古大學合作發現了許多伶盜龍化石標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971年由波蘭與蒙古團隊所發現的“搏斗中的恐龍”(編號GIN100/25),該化石保存了一只伶盜龍和一只原角龍搏斗的場景。由于伶盜龍的化石基本都是被單體發現的,因此它們可能并非是成群結隊地外出覓食。由此可以看出,電影里伶盜龍能夠像獵犬團隊—樣有組織、有紀律地狩獵,可能不符事實。
家養伶盜龍
想要飼養、訓練一只動物,首先要了解它的習性和關于這只動物各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因為動物畢竟不是人類,它可能無法理解人類的一些行為。而且養動物不是一時興起,需要長情和陪伴,更要懂得尊重動物,不要做傷害它的事情。
那我們能不能飼養伶盜龍呢?首先從個頭來講,跟火雞差不多大的伶盜龍應該不需要很大的空間,但是它們擅長奔跑,又比較活潑,放在家里養,可能會把家攪得天翻地覆。再說說它的性格,食肉、兇猛,而且長有鋒利的牙齒、爪子和極具辨識度的翹起的鐮刀狀趾爪,估計不會太親近人類,如果想出門遛它還得給它套上嘴套、爪套,以免傷到路人和自己,而且頓頓要吃肉,養著肯定很費錢。那伶盜龍能不能被馴服呢?一般想要馴服一種動物,都需要這種動物有一定的智商。伶盜龍的大腦較大,因此科學家猜測它應該是一種比較聰明的恐龍,但在電影中,伶盜龍被設定成能夠暗算人類的恐龍,這就太夸張了,伶盜龍的智力雖然高于一般的恐龍,但仍比不上現代的貓科動物。